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迅小说人名浅探山东邹城孙治学对于姓名,国人自古就颇为重视。这自然影响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古典文学大师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人物名字就煞费苦心,甄士隐、贾雨村、元迎探惜,诸如此类的名字都颇具深义。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继承了中国文学重视人物命名这一...  相似文献   

2.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姓名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巨擘、泰斗、大师。他是后人很难企及的文学巅峰派人物。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令人瞻仰,而他的杂文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鲁迅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共编16个集子),其名称各具特色,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无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更体现了他高超的命名艺术。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人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取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倘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话,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正因为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小说人物的命名,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精心构思,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姓名都已成了“颠扑不破的诨名”,意味深长。例如,“阿Q”已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孔乙己”已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九斤老太”已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5.
一.从“祥林嫂”之名看“祥林嫂”之死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的命名,独具艺术特性,内涵深刻,这些人物的命名往往起到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因素,给人物命名是小说家体现其艺术才华的一个重要环节。“讲到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药》,人们通常都能看出夏瑜这一形象显然是影射秋瑾而写的;取姓为‘夏’,是和老栓姓‘华’连成‘华夏’,指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也就是中国的悲剧。但是,如果说《药》的人物命名艺术仅此而已,那鲁迅的艺术才华也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因此,现在就让我们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来探究一下鲁迅的大家风范究竟如何。”首先,我指导学生把小说中的人物得名分成这样几类:一、有名有姓者:夏瑜,华老栓,华小栓;二、表…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点名称的构成和功能,从文化传播角度对景点名称的翻译提出相应策略。对"以形命名"或"形神结合"的景点名称采用直译法;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命名的景点名称用意译法;而以历史人物或普通地名命名的景点用音译法;对专名、通名都是单音节组成或隐喻命名的景点名称可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一个星期七天的命名源于拉丁语。在拉丁语中,星期日为“太阳日”,星期一为“月亮日”.其它五天都是以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当星期的名称传到大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就用他们信仰的神替换了罗马神话中的神.一个星期七天的英语名称构成了一些具有丰富义化含义的短语。  相似文献   

10.
李春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3-116
戏剧人物角色名称可以向读者说明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与身份,帮助读者对戏剧产生初步的了解,理清人物关系的脉胳。人物名称的翻译成功与否对于戏剧的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命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中的人物名称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美文<故乡的野菜>,不但在其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乃至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篇章.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美文的三点艺术特色,指出其在周作人美文创作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海作家廖德全的随笔兼有文、史、哲融合的气质,这在广西的文学界,确不多见。其随笔承接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写作模式,多以历史人物为素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待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和事迹,充满了追问与求解的意识。他将杂文与随笔相融合,将杂文的现实批判精神纳入相对软性的随笔,使随笔不仅有风华、风韵、风味,而且有风骨。  相似文献   

13.
晚明文学家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俭约修辞策略,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俭从准生,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呈现出其小品文鲜明的语言风格,为我们营构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这也正是俭约修辞策略所追求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岱作为明朝晚期的小品作家,其作品既有当时小品的共同特点: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笔调淡雅,情悠韵远,又有其独到之处,看似平淡却亦奇,看似浓艳却亦雅,在中国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苦难与阳光之子”的加缪,在自身的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反抗精神,爱与信仰是其反抗精神的实质。在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带神话》和《反抗者》中,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与“普罗米修斯”是独具特色的反抗者形象,他们分剐为“个人反抗的代表”和“群体反抗的代表”,二者能够以独特的角度折射和再现出加缪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相似文献   

17.
郑新星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42-45,13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不仅因其特殊的生活、文化背景,而且因其"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的小说作品和评论文集受到众多批评家的关注。他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通过主人公将异己之他者非人化和以武器宣告文明,用战争带来和平的阴暗心理和野蛮行径,撕下了以宗教和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虚伪面纱,揭露了所谓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慈善事业"的真实面目,反思并谴责了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不仅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更巧妙的是写出了这些形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会人物本身的感情变化。但金庸的小说创作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这些过程又分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都显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类型与审美倾向。其总体特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并不断地朝现实人生与现实人格发展。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分析,探究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金庸的创作之路和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尽管许多人都对康拉德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选择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述分析,但鲜有对文中人物存在迷惘的论述。以巴赫金的镜像理论结合康拉德出身背景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对其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选择进行阐释,可以看出作品中人物存在的迷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康拉德的存在迷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