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田径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往往只能以零点零几秒的微弱优势取胜。为此,需要有科学、准确的计时装置来计取运动员的正确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动计时成绩从1930年可承认为世界纪录,国际从60年代、我国从80年代在重大比赛中普遍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避免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终点名次和成绩的误差。但由于这种设备造价昂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计时,一般在采用电动计时装置时,为防止装置的故障而造成的漏判、误判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辅以人工计时。当前,人工计时依然是主要的计时方法。因此,田径比赛规则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小学生业余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多年,在发令裁判工作中,我发现在田径短跑比赛中,因发令裁判员举枪、鸣枪太快,计时裁判员来不及计时,影响比赛成绩,还因发令裁判为照顾计时裁判员,举枪时间太长而小学生运动员坚持不住抢跑。解决方法:发令裁判员先向准备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发出口令:“运动员注意,各就位(或各就位)”,运动员做蹲踞式起跑动作,准备好后,(窍门)发令裁判员先举枪,然后再喊:“预备”,检查运动员提臀稳定后鸣枪。这样做计时裁判员有了准备的时间,又不会影响运动员起跑。发令裁判的小窍门@孙世良!100096$首…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田径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赛更趋紧张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运动员心理特点与运动成绩的内在关系,对于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0~1991年国际田联手册第143条规定:田径比赛的中途时间,允许正式宣告或显示;同时又规定,未经裁判长事先批准,在比赛场内,任何人均不得向运动员传递此类时间信息。我国中、小型田径运动会和各省、市的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尚不具备全自动电子计时及屏幕显示等设备,故裁判员的中途口头报时,对运动员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运用战术创造良好成绩至关重要。目前,运动会上常由计时长或安排一名计时员在终点稍后一点的位置上,向运动员进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均使用了电子摄影计时器(简称电动计时)。1977——1978年国际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只承认全自动电子计时器所计成绩。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条件有限,在田径比赛和训练中,还不可能全部使用电动计时,故1978年——1980年国际田径规则又重新规定:“人工计时与全自动电子计时被承认为两种正式的计时方法。”根据我国情况,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人工计时仍是大量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探讨提高人工计时的准确性对田径比赛与训练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高岩  王炎 《游泳》2009,(5):56-59
自动计时较传统的人工计时更准确、快捷,已经成为现代游泳竞赛中通用的常规计时方式。中国游泳协会审定的游泳规则中规定,在我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游泳比赛、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以及全国短池锦标赛中,必须使用自动计时,只有自动计时装置和半自动计时装置记录的成绩,方可申请全国纪录。随着我国游泳事业的蓬勃发展,自动计时装置及半自动计时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级游泳比赛中。  相似文献   

7.
李强 《体育教学》2010,(8):68-68
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手动计时给计时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业余时间笔者制作了一款适合学校使用的田径比赛电子计时器,它可同时记录8道成绩,且计时精度和公平性较之传统的计时方法有很大的提高。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在田径运动会终点计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在原有的终点计时技术基础上加以技术改进,通过在大学田径运动会上3年的实验研究,已获得成功。其研究原理是获取运动员比赛的视频片段,利用计算机图像辨析技术,经过图像导入,图像处理,成绩的保存,构成终点计时系统的流程。再通过计算机网络协作实现计时系统的全部工作。实践结果:提高了裁判水平,成绩准确无误,实现了计时裁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短跑教练和他们的运动员对于55米短跑成绩(室内)与100米短跑成绩(室外)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颇感兴趣,为了探索这种现象的相关的密切程度,对311名男子短跑运动员的55米和100米成绩进行了测验和相关分析(运动员均来自同一比赛年度),这些成绩以“田径新闻”杂志所公布的最新成绩的依据,手计时成绩都加上0.24秒。  相似文献   

10.
计时工作是客观 反映运动员比赛成 绩、训练水平的重要 环节,它的主要任务 是迅速、准确地计取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根据游泳竞赛规则中 的计时规则“使用三 个计时数字秒表由三 名计时员计时时,运 动员的正式成绩是名 次的根本依据,不设 终点裁判”的修改,内 容更加强调计时工作 的重要性。计时长是 计时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计时员对运 动员成绩、名次判定 得怎样,将直接影响 整个裁判工作质量和 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 的发挥以及整个比赛 的成败。 根据自己几年来做计时长的体会,结合其他同志的经验,就如何当好计时长这一专题谈…  相似文献   

11.
趣闻荟萃     
虔诚教徒失金牌苏格兰运动员烈杰尔,在1934年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上一人获得男子200米、400米冠军。本来他还可以拿到100米金牌,但由于比赛安排在星期日进行,他是个种学院的学生,要做礼拜,所以放弃了参加100米比赛。最接近的纪录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装置了最先进的电子计时设备,其精确的计时程度十分惊人。在个人四式游泳比赛  相似文献   

12.
田径计时系统基准信号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径计时系统基准信号的产生王培智,王培勇(湖北襄樊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田径是以尺度和时间来决定运动成绩的,在径赛活动中,0.01秒就能决定比赛的胜负。高水平的运动员,有时要将运动成绩提高0.01秒往往要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艰苦训练。因而,判定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中期面世的“全自动摄像系统计时器”,是体育竞赛中新一代全自动终点计时装置。它能快速、准确、适时地判断出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和成绩,保证了体育竞赛的公正与合理,也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水平。一、全自动摄影系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终点裁判是田径裁判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因为田径规则规定,当终点名次与计时成绩发生交叉时,计时必须服从终点;同时,由于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跑速很快,运动员的水平接近,尤其是在60米跑的组次和100米、200米跑的决赛时,往往出现8名运动员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的紧张局面。在未实现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装置以前,单凭肉眼观察,很难做到每组的名次判断都准确无误。我们应借助科学原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人工判定名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中学生田径比赛正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在竞技比赛中,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极大的影响着他们竞技水平的发挥。在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有的运动员在平常训练中专项运动成绩相当出色,但是在正规比赛中却一直与训练成绩相差甚远,那么这类运动员被称为"训练型运动员"。而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达到与训练相当的专项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达到比训练还要突出的成绩,那么这类选手被称为"比赛型运动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学生田径运动  相似文献   

16.
黄坚 《体育世界》2011,(10):93-94
径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水平高低有关外,如何在田径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比赛战术也对径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田径径赛比赛战术的分析,提出优秀田径径赛运动员为取得比赛的最佳成绩和名次必须具备的比赛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指出了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和田径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6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大运会田径比赛中,首次采用 CTR 全自动电子计时仪,对比赛进行准确无误的计时。这种仪器采用高速 CCD 数字摄像和全自动计算机图像数据等先进技术,计时单位可达1/1000秒,在比赛结束1—3分钟内完成判读,公布成绩和名次。体育能吸纳高新技术,因为体育是人类自身特有  相似文献   

19.
体能训练作为提高田径运动员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整体训练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的要点,提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实力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需要积极地对田径体能训练过程中的体能训练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促进我国田径比赛成绩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在田径场地上进行的长距离赛跑,是由终点裁判长负责组织裁判员计圈并判断名次,计时长负责组织全体计时员记录每个运动员的成绩,虽然分工很细,各负其责,但是工作起来,彼此配合并不十分默契: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比赛计时员,负责记录每个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而每个计圈员所记运动员不得超过1人,记竞走运动员不得超过6人,终点通知运动员尚余圈数的标志,仅仅是属于第一名运动员的。由于比赛中需要很多终点裁判,(有时是一个裁判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