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事业人民日报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北京出版。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创刊;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通称华北《人民日报》,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合并组成。1949年3月迁北京出版。同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为中央机关报。②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机关报,通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16年5月15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1948年6月14日终刊,同《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陈静  孟令择  张金鑫 《传媒》2023,(24):85-87
创刊于1939年1月1日、主要发行于晋冀鲁豫边区、遍及华北地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侵华日军文化侵略和国民党舆论控制,以及鼓舞军民抗日热情而创办的一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该报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报道华北抗日战场实况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华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到了中央身边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我胜敌败的形势更明朗了.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战略要地石家庄,华北全境除平绥(远)、平山(海关)两路沿线和太原、保定、安阳等极少数孤立据点外,庆获解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撤销两个中央局,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成立华北军区和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大进一步. 华北局决定,原两个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原《晋察冀日报》所在的晋察冀边区所属北岳区,《人民日报》所在的晋冀鲁豫边区所属太行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是华北两个著名老根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为《山西日报》题写报头的背景和时间《山西日报》是在战略决战的硝烟中筹建,在太原解放的炮声中诞生。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发展,在华北,除少数城市外,国民党据点已基本肃清。为了使华北解放区的工作由分散迅速向集中转变,实行党、政、军、财统一领导,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成立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为《抗敌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邓拓担任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宣布终刊,翌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组出版中共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即如今的《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持续办刊近12年,在宣传党的革命路线方针、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48年6月15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暨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但是,它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人民日报》。在此之前两年多,就有一份《人民日报》在解放区印行,那就是作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史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正是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与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合并而来的,而《晋察冀日报》又是由中共北方局北方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城创刊。石印,四开四版,三日刊,附有《抗敌副刊》;1938年8月16日改铅印,隔日刊;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周六刊,最多发行到二万一千份;1945年9月《晋察冀日报》进入张家口市,出版对开大报,轮转机印刷,日出五万份。在解放战争中,报社又迁至阜平,于1948年6月14日终刊,历时十年六个月零三天。当时根据党中央决定,《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出由中共华北局领导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的沁县后沟村创刊。报社除出版报纸以外,还出版一些图书,通过报社发行系统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是华北敌后新闻  相似文献   

10.
1946年夏天.我和夫人宋琤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局组织部把我们分配到创办不久的人民日报社。报社的同志们大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部和通讯采访部的骨干.大都比我们大三五岁.我们自然把他们当作老大哥老大姐.李庄是其中一位。我们原先在“大后方”重庆读大学新闻系。喜爱南方局的《新华日报》,间或也能看到解放区的同名报纸《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心向往之,可谓神交已久。我们在南方局青年组带领下从事民主运动.抗战胜利以后.在一度看来“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到来的时候.经南方局批准.到河南开封参与创办民间报纸《中国时报》,一边办报一边依托这家报社建立秘密工作据点.半年后大规模内战爆发,我们在国民党统治区难以存身.转入早已向往的解放区。到了人民日报社以后.曾经看到过开封《中国时报》的一些同志对我们说,他们猜想这家报社里一定有“我们自己的人”。虽然我们来自“另一个天地”.但是到了这里并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没有怎么“磨合”就融洽起来。我们觉得.老大哥老大姐们对我们是理解的.爱护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士总是在记录和传播别人的英雄事迹,极 少宣传自己。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让人们了解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我们新闻战线的无数可歌可泣英雄的书:《热血铸丰碑》。它由原新华社山百分社社长马明,原《山西日报》总编辑陈墨章主编。他们两人都是当年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参加者。这本书重点记录了当年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个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英烈。 遍地有英雄 1942年5月,日军3万多人对太行山区的八路军进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在进攻山西辽县(现在的左权县)麻田镇时,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被…  相似文献   

12.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13.
(一) 《晋察冀日报》(它的前身是《抗敌报》)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创刊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祭冀边区的五台山麓,到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和晋冀鲁豫、晋祭冀两地区党报合并改出《人民日报》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刊,在解放战争胜利中结束,出版了十一年六个月零三天。十一年半中,它与晋察冀根据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在反围攻、反“扫荡”中始终坚持了报纸的出版。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是频繁的艰苦的。因为晋察冀党的组织,正确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抗日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都发展得很快,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一个以五台山、恒  相似文献   

14.
邓拓是人民的新闻家,是我们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新闻生涯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在这之前他的才华和能力已经开显露,作为一个年轻的史学家他已经写过多篇历史文章.1937年11月7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创刊,在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后,邓拓就参加到报纸的编辑工作中来了,初来时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主任,以后又担任社长、总编辑等职.1948年6月15日,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人民日报》开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版,邓拓受命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一直到1958年"反右"斗争时期被迫离开报社.离开《人民日报》后,他到北京市委的理论机关报《前线》担任主编,继续从事新闻活动.二十多年的新闻人生,邓拓为我们留下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庄小传     
李庄,河北徐水县人,1918年生,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新闻工作,相继在《民族革命》半月刊、民族革命通讯社、《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任记者、编辑、编委;1946年开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任记者、编辑、编委、副主任;1949年在《人民日报》任记者、编  相似文献   

16.
朱武梅 《档案天地》2004,(2):18-19,21
1947年8月,石家庄(旧称石门)解放前夕,一份由中共冀晋区四地委城工部秘密完成的机密情报已送达我有关部门参阅。当时华北的两大解放区晋察冀、晋冀鲁豫已基本连在一起,石门却如一道屏障立于两大解放区中间,全面解放华北就必须拔除石门这颗位于中心地带的钉子,于是,解放石门的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 1.整合壮大新闻力量,构筑新中国新闻事业框架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对新闻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成立华北总分社;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8.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内贸易部、新闻出版署等10家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994年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评价活动,日前揭晓。江苏省新华书店、山东省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总店、湖南省新华书店、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和四川省新华书店等六家出版单位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画报》是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2年7月7日出版的第一期《晋察冀画报》也是中国人民第一部革命摄影集。文章通过介绍《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和创刊,以及它的连续出版,揭示了《晋察冀画报》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和关心在南京出版的《新华日报》,他曾3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勉励报社工作人员办好这份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