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区域的耕地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的现象.耕地的非农化已经成为我国耕地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耕地保护区域的现状,结合国情提出企业用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非农化不只是关乎农民工城市化问题,而且关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特色的农民非农化道路,在于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道路,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地转移,为农民非农化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对耕地需求的增加与耕地稀缺性的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化进程中容许耕地非农转化的数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为例,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法论证了城市化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了城市化是耕地非农化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建立了四川省城市化进程中容许耕地非农转化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到2030年四川省最多容许耕地非农转化的数量为93.05×10^4hm^2,超过这一阈值将威胁到四川省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四川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民非农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同时不可避免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增加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耕地非农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问题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造成耕地非农化的原因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利用成都市20022011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借助SPSS 13.0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造成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与农业发展因素是造成成都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于缓解成都市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连城市化基本原则的确立以及其基本思路的选择,是建设“大大连”和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推进城市化的核心是解决农民问题。如何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面临最大的难题。推进城市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创造更多的非农化就业机会,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推进城市化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发生着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浩大的农民非农化变迁。城郊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必然成为这一变迁中的首要场所。文章从经济、身份、权利待遇、心理文化等层面来分析城郊农民非农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市场化与农民的非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市场化不仅是农业经济本身的根本出路,而且是整个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过程中,经济的市场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应是以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因此,城市化水平决定着农业市场化水平,而城市化的实质则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的非农化解放,可以说,农民的非农化是农业市场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发生着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浩大的农民非农化变迁.城郊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必然成为这一变迁中的首要场所.文章从经济、身份、权利待遇、心理文化等层面来分析城郊农民非农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城市化发展存在着城市发展道路选择失误、城市规划贪多求大与土地规划不配套、土地征用补偿价格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小产权房与城中村问题十分突出、耕地减少过快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严格界定土地征用范围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对政府管理土地与建设的部门进行调整、制订配套措施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改变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和财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城市化、土地利用、农民利益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建国以来劳动力就业结构工业化、非农化与人口地域分布城市化的相互作用、联动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发现中国建国以来劳动力就业结构工业化、非农化的发展比较快,变动频率和振幅也比较大,而人口地域分布城市化的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惰性、稳定性和滞后性特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市化加快了发展速度,相对工业化、非农化发展的滞后状况渐趋改善。东、中、西三大地带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带城市化发展滞后程度最大,中、西部地带相对较小。本文还建立了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非农化相互作用的时序、区域联动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教育在农村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硬件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但在农民职业非农化、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同时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知识技术含量低和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以发展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工商资本介入耕地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举措之一,但也潜藏着诸多风险需要规制。当前我国工商资本介入耕地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农民利益受损、耕地非农化等问题,可以吸收美国耕地保护制度经验予以缓释,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利用中间机构降低生态受损风险和平衡利益分配、以保护地役权协议限制用途转换等。我国应当从搭建耕地保护中间平台、完善农业保险建设和加强保护地役权应用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1978-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表明,河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多数年份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状态,耕地资源总体保持在承载力范围内,短期内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5.
从根本上讲,城市化实际上是劳动力的城市化,或者是劳动力的非农化,其表象是人口的城市化。因此,城市化和就业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劳动就业非农化的另外一种表述。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 (非农化 ) ,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 (城市化 ) ,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 ,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被征地农民是农民非农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这个特殊群体不断增多,同时也为被征地农民向城市流动和成为城市一员提供了一种契机。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其间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江西婺源县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施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介绍其近况,总结出婺源县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及特色,并探讨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3):90-90
葛金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一文中认为,城市的扩张会伴随着农地的征用和失地农民增加,这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难点;土地制度是中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瓶颈,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受到的利益损害不可小觑,征地造成的无地无业农民激增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真正原因不是城市化进程,而是现行的征地制度。真正缺少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原因。要建立起能够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土地制度,依法建立土地流转制度,通过改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征地法规,立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权;要严格控制土地的非农化;农民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农地纠纷的裁决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引擎,耕地保护涉及子孙后代基本生存的粮食生产安全,土地资源成为城市战略与耕地保护战略相交织的节点。破除"土地二元制度",建立"同地同权"的新土地管理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发展权转移"鼓励农民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以建设用地复垦的土地指标换取发展或创业资金,是平衡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争地矛盾,实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战略和谐并举的途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阶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农民市民化不仅面临制度性障碍,还包括非制度性障碍。政府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破除制度性障碍这一硬性因素;并加快新农村产业引入和社区建设,实现农民职业非农化及地域环境城市化:最终实现农民地域、身份、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