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相似文献   

2.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35千米的贺兰山东麓。东西宽5千米,南北长10千米,占地近50平方千米的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俗称“昊王坟”。这里分布着9座帝陵和250多座陪葬墓。9座帝王陵布列有序,每一座都是一座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250多座陪葬墓星罗棋布,坐落旷野,规模宏大。陵塔位于陵城西北隅,直径约34米,塔基上部层层内收,呈7层或5层。陵塔是西夏陵园中重要而又特殊的建筑,反映出西夏贵族某种特殊的葬俗。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西夏是中国11世纪…  相似文献   

3.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4.
座落在河北省唐山市所辖的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园。整个陵区沿着燕山余脉瑞昌山而建,群山环绕着48平方公里的陵区。这里共有15座陵墓群,其中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陵5座、公主园寝1座,共埋葬了帝、后、妃、皇子、公主161人。这些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陵园,金碧瓦顶、白栏红墙,都建造得十分恢宏秀丽。 5座皇帝陵中,孝陵建造得最早。它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规模最宏大,长达5500米。在这条陵区的中轴线上,由一条宽近12米的砖石甬路将石牌坊、大红门、神功  相似文献   

5.
六朝陵区多由两个以上陵墓构成。陵地的选定 ,除聚葬和风水因素外 ,还要考虑墓主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陵区内各陵之间 ,以及每个陵园中主从墓之间 ,按照墓主生前尊卑有规律分布。陵园内有陵门、陵垣、神道石刻、玄宫、寝殿等建筑。六朝特别是南朝陵墓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差异 ,明显反映墓主生前身份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给秦川大地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仅唐代帝王陵园就有十八处之多。这些宏伟壮观的唐帝陵园,沿袭了汉代功臣贵戚的陪葬办法,并特地颁布了诏令,把陪葬定为制度“庶敦追远之义,以申罔板之怀”.如唐高祖李渊献陵(在三原县)陪葬墓有六十七座。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在礼泉县)陪葬墓已知者多达  相似文献   

7.
1993年在偃师市高龙镇火神凹村西发掘了一座西晋墓,此墓以汉安乡侯、太傅张禹墓碑封门。碑文的“度宅成阳,左陵之滨”指碑主葬于汉洛阳城之南郊,皇帝陵墓旁边,而张禹是葬于慎陵.康陵这一陵区的和帝、殇帝的辅佐大臣。碑文为确定洛阳东汉南兆域部分皇陵的名称和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张禹碑出土地所在东汉南兆域陵区距东汉洛阳故城实际距离约为12.5公里,与文献记载的“三十里”吻合。据都城与和殇两帝陵的方位与距离,结合张禹碑出土地点,可以推测,在今高龙镇的火神凹以西,新彭店以东,高崖村以南,辛村以北,面积大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是慎康两陵的兆域,现存的10余座土冢分布其间,与文献记栽的陵地封田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8.
最近,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对位于西夏陵3号陵陵区之内的西碑亭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共发掘出3尊人像石雕碑,其中一尊上部略有损伤,两尊完好无损.3尊雕像中,有两尊完全相同.雕像与以往在陵区出土的造型大体相近,但形体略大,面目也有不同,面部有彩绘的墨迹.有所不同的是,西夏陵出土的碑座都雕成人像,人像非人非兽,双手托天.突出的双角,肥硕的乳房,整个造形表现的是勇猛、顽强、坚毅,象征自立自强、忍辱负重的精神.另外,这次出土的还有西夏碑石残片约有五六百块之多,其文字多少不等.其中两块最大的残碑上面有龙和花草的浮雕,背面为描金字,为首次发现.此次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今后研究西夏碑亭形制和构造、探索陵墓分布原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据此可以找到确定陵主人的证据,有望解开一些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9.
周伟  杨弋 《文教资料》2008,(5):72-73
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西夏三号陵园的考古清理与保护规划,经过一年多对该陵园地面建筑遗址全方位、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建筑装饰构件,如迦陵嫔伽、套兽、鸱吻、塔刹、瓦当、滴水等[1],其中,仅瓦当就数以千计.这些瓦当多为泥质灰陶,也有少量的红陶和绿釉质地.圆形当面正中模印兽面纹或花卉纹.当面外缘均饰联珠纹.笔者认为,西夏三号陵园出土的这批瓦当,虽是历代极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对文献资料匮乏的西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河南南乐县福堪镇宋耿落村南有一座古墓群,其中最南端一墓冢形制最大,今人多称之“赫胥陵”。然而,1978年、1999年文物部门分别对其中三座墓葬进行发掘,确认此为东汉古墓葬而非赫胥陵。一时间各种质疑、猜测莫衷一是。经考证,一号墓墓主人是东汉桓帝年间宦官、东武阳侯具瑗;二号墓即南大冢墓主人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光侯、东郡太守耿纯;三号墓及其未发掘之诸小墓冢属耿纯家族墓。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南乐县福堪镇宋耿落村南有一座古墓群,其中最南端一墓冢形制最大,今人多称之"赫胥陵"。然而,1978年、1999年文物部门分别对其中三座墓葬进行发掘,确认此为东汉古墓葬而非赫胥陵。一时间各种质疑、猜测莫衷一是。经考证,一号墓墓主人是东汉桓帝年间宦官、东武阳侯具瑗;二号墓即南大冢墓主人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光侯、东郡太守耿纯;三号墓及其未发掘之诸小墓冢属耿纯家族墓。  相似文献   

12.
贾学谦 《神州学人》2003,(11):42-43
我们从半坡遗址来到了距西安约36公里处,看到在骊山、渭水之间辽阔的绿色平原上,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小山拔地而起。陪同人员说,这是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建造的一座令人神往的皇家陵园。我们一鼓作气攀上了陵顶,向四周望去,这的确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南距风光秀丽的骊山约1公里,北临川流不息的渭水,东有产黄金的潼关,西靠出美玉的蓝田。怪不得这里的人们说:“秦始皇陵是头枕骊山脚蹬川,右手抓金,左手抓玉。”据考古探测,陵园面积56.25平方公里,方圆百华里,陵园之大,令人吃惊,于是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陵”,我看并不为过。陵墓的周围…  相似文献   

13.
再论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既非王室祖庙,也不是仅与西夏陵有关的佛寺。确切地说,这应是一处安放有西夏帝后神御的佛寺圣容寺,是西夏统治者模仿宋朝在寺院为祖先设置神御、神御殿的做法,同时吸取吐蕃民族“佛、祖合一”的思想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15.
晚商时期,王室的各种礼仪制度渐趋成熟。如果当时的丧葬礼仪也已形成,那么,作为最高等级丧葬地的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就应该有预先规划,墓穴位置的排列也应有较为严格的规则。事实究竟怎样?我们首先根据各种资料,推测殷墟王陵区内诸大墓的墓主,然后初步归纳出殷墟王陵西区应以居西的侯家庄北地一号墓为太祖核心穴,其他七座四墓道大墓大致从早到晚、从东至西,南北交替作两排布列于祖穴东面。考古发现,两周秦汉时期有数例高等级贵族墓地与殷墟王陵西区穴位排列规则相同。据《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何休注,古代贵族宗庙合祭时一般都是诸庙主以太祖牌位单独居西面东、子孙牌位分归北昭南穆置于太祖牌位东面。由此可以推断,殷墟王陵区墓穴的排列虽然还不太精准,但已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昭穆制的墓穴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西夏六号陵园的平面结构,由倒凸字形、冂字形和前指结构三部分构成。这种平面结构有诸多特点,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倒凸字形和冂形结构符号均有延展之意,前者注重纵向延伸,后者偏重横向延展。由门阙和碑厅相关联而构成的前指结构则是陵园兆域置向的标志及其陵主生平业绩的说明。西北——东南走向墓道的指示意义是:雄居西北,虎视中原。倒凸字形结构的音义学含义为党项族的族号“夏”。  相似文献   

17.
《甘肃教育》2008,(12):F0004-F0004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境内,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的皇帝陵园,建造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相似文献   

18.
过闽王墓 谢肇浙八郡封疆一望遥,秋心松柏冷萧萧。宫车去国成千古,剑玺传家历五朝。石马嘶风金碗出,野狐穿冢宝衣销。断碑犹识唐年月,春雨苔花字半凋。 闽王墓在福州北郊莲花峰。王原葬于风池山,长兴三年(932)迁此。陵园原有殿堂及莲花永兴二院,闽亡荒废。明代在陵园屯军,宣德四年(1429)墓被屯军盗发,殉葬品被劫一空。万历二十九年(1601)重修王墓,另砌驰道,移置已没入土中的石人石兽、木坊碑亭等,  相似文献   

19.
<正>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的纯德山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献皇帝朱祐杬(yuán)和母亲蒋氏的合葬墓。它占地面积达3.18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也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2000年,明显陵作为明代皇家陵寝代表率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绕着波光粼粼的外明塘,从右侧的下马碑前徒步进入陵区,再穿过新红门,嘉靖皇帝亲自为父亲书写的功德碑就会出现在眼前。从功德碑一路向北,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云龙山的北麓,徐州博物馆的后面,有一座黄土堆成的土丘,当地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它为“土山”。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岳东升曾表其墓,有立碑题名“楚亚父范增之墓,故土山又称“亚父冢”,亦称范增墓。它的位置,徐州府志和铜山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范增墓在城南里许,古名亚父冢”。水经注也称:“今彭城南,项羽掠马台(或作凉马台,今作戏马台——笔者)之西南山麓上即亚父冢也”。看起来从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