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开创的许多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甚至对今天还在产生着影响。近年来秦史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惟独缺乏对秦专题史研究的综合性整理、论述和宏观性的思考。因此该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秦经济史研究成果,对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对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绵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即儒家思想自始至终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唯独短命而亡的秦朝,把法家思想置于尊崇地位。它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均出自于法家思想的“启蒙”,秦王朝的盛衰与法家思  相似文献   

3.
秦的发展壮大与对东方地区文化的认同是紧密相关的.早期的秦民族因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限制,在吸纳东方地区的文化时采取了被动的态度.秦穆公以后,以进取的态度吸收东方文化中的精华而使本民族迅速崛起.秦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多方面,在制度文化上主要继承了东方地区的分封制、舆服制和官僚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吸收了东方地区的法家文化、儒家文化等,使秦的统治思想呈现出庞杂的现象.秦民族积极吸收东方地区的文化,使秦迅速具备了统一天下的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籍,《史记》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秦历史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秦族由弱到强发展的线索。研究秦地和秦人文化,探讨秦地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秦人的民族心理和成长历程。秦地域文化特点包括:尚武好战的民族性格,出于自然的人情人性,重利轻礼的功利性倾向和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开始于商周时期,经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封建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契约制度。针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和研究,可以明晰契约制度发展的轨迹,了解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契约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完善当代的合同制度。现代契约主要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文章根据这三要素从古代契约的主体、形式的变化和内容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了解社会变迁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承秦制”的背景下,汉武帝“独尊儒术”,造成长期以来皆以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但现实是“百代都行秦政制”,而“秦政制”是法家之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反儒的。法家之制下,中国历史潮流中各个朝代皆以法家理念为核心建立行政、法律、教育制度,其中教育制度的构建虽重儒家,但内在逻辑却以法家为主,因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法家理念时常凸显。名为儒,实则为法,“儒表法里”之下教育惩戒存形于中国古代官方以及民间的教育体系之中,探究中国古代教育惩戒制度的建构,能够更好地深思现行教育运作下教育惩戒的深层次问题和操作方式,完善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畴文化考论     
畴化是秦王朝建立前后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思想、礼仪制度和宗教取向,代表着中国古代郊祀制度的一个阶段和多样化倾向。不对畴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评价,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先秦、秦汉化。  相似文献   

8.
大量证据表明,秦与山东诸国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歧视现象。山东诸国对秦的歧视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秦在统一之前,对来自山东诸国的移民实行了歧视性的政策;秦统一以后,同样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徭役制度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文化的差异、国力的盛衰变化、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是造成不同时期双方相互歧视的主要原因;而秦朝兼并征服式的统一模式则是秦统一以后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的重要原因。这种相互歧视阻碍了秦统一战争的进程,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也使秦末人民的反秦斗争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9.
秦统一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随着秦统一建立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以后两千余年封建政治的价值准则和统治模式,始终桎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发,这是秦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承传关系入手 ,考察了宋代文学家秦观世家。秦观父秦元化有声太学 ,叔父秦定于熙宁三年登叶祖恰榜进士 ,秦观及其二个弟弟秦觌、秦觏皆蜚声文坛 ,秦观子秦湛亦以文名 ,秦氏家族俨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1.
秦汉文学     
秦刻石和汉辞赋、乐府诗歌 一、秦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平定天下”。“六王咸伏其辜”(《史记·秦始皇本纪》),标志着奴隶社会制度已经成为进了博物馆的东西,封建割据的局面也基本结束。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叔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于本阶段历史发展非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版权制度可以说是个舶来品,在封建的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由于中国自秦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官僚政治的国家,缺乏私法的基础,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加之商人产业利益的未形成,现代版权制度很难在中国自发产生.而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更是禁锢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个体主义精神,使版权保护制度无从产生.  相似文献   

13.
秦王朝的政治建制 秦兼并六国,结束了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在文化上落后于六国的秦,通过军事行动实现了它的霸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秦朝的俸禄制度,对秦的俸禄制度,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秩禄制”;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爵禄制”。本文认为秦的官吏物质待还是秩禄制,不是爵禄制。通过对秦俸禄制的研究,不仅仅是为弄清秦的俸禄制度,更主要的是为研究和改革我国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提供确实的、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在周代就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后世服饰礼仪的基本框架和构形。后经过秦、汉、唐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传统国服文化完整、自足的价值体系。传统国服文化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凝结于服饰的礼仪、制度、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达形式和操作原则,高度地仪式化、秩序化,形成了一致地对于国家、集体的价值认同形式,使人们在履行这种服饰礼仪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主确信的自我形象,从而达成对自身生活世界的持续观照和表达,这正是当代国服文化建设的首要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秦文字上承商、周文字,下启今文,从文字学发展史来看,秦文字既是中国古文字之终结,又是今文之发端,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此对秦文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秦文字的发现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使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秦文字的出土和研究情况;并对秦文字的最新研究状况、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秦建筑文化的探索与巡礼──《秦建筑文化》评介史凡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园地中的一簇奇葩,但由于历史资料的匾乏和传统学术的偏见,它昔日曾拥有的辉煌却湮而不彰,并不尽为后人所抬知,随着地下考古事业的猛进和文化理论的拓展,近年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观,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钢琴教学,钢琴演秦、钢琴作品等方面交流,发展成就的介绍,阐述了中国钢琴艺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几代钢琴家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并大胆吸收欧洲钢琴艺术之精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秦兼并蜀地的意义与蜀人对秦文化的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蜀之间的早期交往见诸史籍。战国中期,秦人兼并蜀地,首次以武力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蜀文化逐渐与秦文化融合,以致秦汉之际出现了“巴、蜀亦关中地也”的说法。通过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到秦文化和蜀文化的若干特质,各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在战国秦汉时代趋于一统的历史走势也由此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