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恒河黄河情丝——献给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的花环》,是一本可读性强、内容翔实丰富的好书。它主要记载了抗战期间印度援华医疗队在中国战场救死扶伤、同我敌后根据地广大军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光辉而生动的事迹。作者通过三位印度大夫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中印人民在长期为民族解放斗争中互相同情、互相支援的传统友谊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印人民和亚  相似文献   

2.
赵滟 《档案时空》2014,(11):30-32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并以抗战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作战为例。习主席赞扬了援华抗日战士、前苏联飞行员库里申科。习主席说,“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之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由于战争期间中苏两国政府均曾播迁,文件分散乃至被焚,加之中国专司对苏易货贸易的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经管人员遗失单据事时有发生,致使不少苏联运华物资无案可稽。因此,直至目前,对苏联援华军火及各战略物资之品类、数量、价值,仍无精确统计问世。而对诸如苏联对华借款笔数、金额,苏联援华军事顾问、教官、军事工程技术人员、航空志愿队员以及其他来华服务人员数量,其在华为抗日捐躯者若干等等,亦只有粗略估计。这不能不给苏联援华抗日史的研究带来相当困难。有鉴于此,笔者首先从苏联援华军火这一主线的相关史料梳理起,此后再逐步旁及其他,冀能对苏联援华抗日史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无数外国友人伸出了援手,其中来自苏联的志愿航空队协助中国军民度过了抗战最艰难的岁月。1938年初,随着苏联援华物资陆续运抵中国,此前在对日抗战中损失殆尽的中国空军终于得到盼望已久的补给。加之苏联志愿航空队来华助战,日军在中国领空上遇到了强劲对手。  相似文献   

5.
卢立业 《兰台世界》2020,(4):F0002-F0002
2020年3月28日12时30分,辽宁162名医护人员安全抵达沈阳,162名队员包括第三批援鄂重症医疗队100人,第七批援鄂重症医疗队32人,第十批增援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30人。援鄂期间,第三批、第七批重症医疗队共救治患者129人,其中危重症23人,重症71人;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接诊患者130人,其中重症20人,累计出院44人。  相似文献   

6.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大批伤员亟待救治。全国各地纷纷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赴唐救灾。作为河北的近邻,山东省派出871人组成的14支医疗队赶赴唐山。30年后的今天,烟台、临沂两地当年参加援唐的医疗队员们,怀着对唐山人民的深切挂念和对震后新唐山的深深祝福,重走了当年的援唐路。  相似文献   

7.
马若寒 《湖北档案》2012,(11):35-37
1959年,中印边境局势在西藏武装叛乱后开始恶化。当时,印度尼赫鲁政府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西藏农奴主叛乱,另一方面又在中印边界蓄意挑起边界冲突,并企图将印度所主张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致使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中印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大规模武装冲突有一触即发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张瑞静 《兰台世界》2016,(2):111-1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到大批外籍医生来华工作。其中在晋察冀根据地就有像白求恩、柯棣华、傅莱等援华医生积极开展救治伤员,培养医疗人才,研制简易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工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前后,为了支持中国抗战,苏联率先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德国入侵苏联和日本"南进"战略的实施,导致苏联援华物资输送的终止,国际对华援助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云南特殊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盟国先后开辟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油管和史迪威公路,云南承担起盟国援华物资输送由西北向西南转移的重任,成为正面战场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动脉和输入中心,支持了正面战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全过程。随着战争的发展,云南成为盟国空军在中国的主要基地,抗战兵源的输送和滇西反攻部队的粮草供应要地。滇南防御和滇西抗战的爆发,标志着云南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重要战场。因此,云南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根据地和重要前线,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在砚山县医院举行了援鄂医疗队档案捐赠仪式,中共砚山县委办、县档案局向我县8名援鄂"抗疫"医疗队员颁发了档案捐赠证书和口述历史荣誉证书,在文山州内率先完成援鄂医疗队档案征集工作。此次共征集到援鄂医疗队队旗、队服、纪念证书、日记本等实物档案50件、反映队员工作生活的照片档案93张、请战书等文书档案2卷;同时,砚山县档案馆首次开展口述历史采集,共采集到8名队员时长50分钟的口  相似文献   

11.
赵滟 《云南档案》2014,(12):52-54
库里申科率领的空军援华志愿队来华协助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抗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历史档案是中苏两国合作抗战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文化价值,对促进如今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写.编》2020,(2):F0004-F0004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乐市医院接到紧急通知,需派出两名护理人员,加入石家庄市第一批援鄂护理专业医疗队集结到河北省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医院果断着手筛选,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从主动请缨的护理人员中,挑选出两名内科护理骨干李蕾、张翠茹,火速集结,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带着家人的牵挂,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背起行囊,千里驰援武汉抗疫前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相似文献   

13.
王国宇 《档案天地》2011,(9):22-24,54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  相似文献   

14.
张注洪 《历史档案》1998,(3):113-1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即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珍藏和展示着四条长方形布条,这四条小旗帜大小的布条被称为"血幅",也作"血符"血抚"."血幅",英文名"Blood Chit",直接翻译即"血的便条"."之所以被称为'血抚',美国人解释是'抚恤'的意思,就是救护过持有这个布条的人,无论他是死是活,都可以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奖金."[1]"血幅"是一种特殊的识别标志,很多援华的外国飞行员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跳伞后,就是靠它得到中国军民的救援和帮助.在枪林弹雨的抗战年代,"血幅"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来华参战的外国友人的"生命之符",更见证了中国军民和援华国际友人之间救助与感恩的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16.
姜太芹 《云南档案》2011,(12):23-24
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中、美、印、缅4国人民冒着日军炮火,在蛮荒的原始森林中修建的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雷多为起点,横贯缅北后进入中国滇西,最终到达昆明的一条国际救援运输通道。作为当时唯一能够深入滇缅战区的陆上援华物资输送线,史迪威公路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战争的结束,有的路段虽已不再复用,但它依旧横卧在祖国的滇西大地,为保卫边疆守护国防奉献了六十余载。如今的史迪威公路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生机准备迎接沟通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经贸合作、增强各国文化交流及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以陈纳德将军为首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战区空军特遣队(亦称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大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创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赫赫战功。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的主要装备P—40式战斗机外貌奇特,它的发动机下面的冷却罩连接机身,构成短粗的机头,机头上绘有鲨鱼的血盆大口,上下配有两排雪白的利齿,鱼头上还有一  相似文献   

18.
袁志学 《档案》2014,(5):22-23
正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政府和苏联签定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随着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建立,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抗战的飞机、大炮和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兰州是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战略支点和中国政府接受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基地。苏联政府还派出援  相似文献   

19.
王晓莉 《档案天地》2011,(10):32-35
国民政府当局在美国的游说活动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那时的"中国游说团"就已经初具规模。在宋子文和宋美龄等人的推动下,一批同情中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人开始在政界出现。这些由"国民党官僚和美国伙伴组成"的集团,被称为"院外援华集团"。冷战时期,各种具有冷战倾向的利益集团,更为"院外援华集团"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国际社会在谴责日本的同时,也开展对中国伤兵及受伤难民的援助活动,其中,成立于1881年的"美国红十字会"等民间机构自发掀起对中国的援助,主要是救助战争受害者和伤兵。但因运输困难导致美国红十字会援华物资难以运入中国后方,在此情况下,来自南洋的华侨机工承担起运输"红十字会"援华物资的任务。本文以保存于云南省档案馆的历史档案探讨"南侨机工"运输美国"红十字会"援华物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