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书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中国社会的独到认识,梁漱溟致力于将乡村建设理论发展成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方案。以"调和论"文化哲学理念为指导,他追求自下而上的社会改良方式,强调从乡村社会进行治理,以乡村建设来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5.
李露 《兰台世界》2016,(4):90-9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时期梁漱溟最重要的文化思想成就是其创建了将西方哲学、佛教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相融合的"新孔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提出了独到的文化哲学理论和"三个路径样法"的东西文化比较观。今天我们重新反思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吴稌年 《图书馆》2011,(6):32-36
中国近代社会在1912年正式确定了社会教育的隶属地位。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社会教育"的氛围中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后,社会教育运动渐入佳境,"新图书馆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机关。文中在社会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力推政治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亲自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富国""、养民"等"以商立国"的独具特色的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国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归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正>梁漱溟(1893—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生活实践中,梁漱溟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有效得当的德育方式,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一、梁漱溟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北京。10岁时,梁漱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于中等以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图书馆史分期的历史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组成部分.中国自 1840 年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 1904 年进入"近代".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高潮中.图书馆界在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历史传统进行梳理,认为社会力量是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中外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活动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而目前弱势群体的激增与知识资源的供给不足足社会力量兴起办馆助馆热潮的现实原因.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有四种模式:独立建馆办馆、捐资建馆与捐书助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志愿者服务.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官办民助"与"民办官助"相结合的道路.目前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热潮将引发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图书馆运动.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研究梁漱溟的学术观,并运用其反思我国当代学术出版物编辑的思想误区,校正学术出版物编辑的价值取向,对推进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有着近代国乐宗师之称的刘天华在音乐道路上只奋斗了20余年便不幸病逝,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作品及思想财富。特别是他关于音乐要"顾及普通民众"、音乐要实现中西融合等思想助推近代中国音乐走出了低潮。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和李大钊是两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据资料显示,在《中国20世纪百年百人排行榜》一书中,称梁启超为"百科启蒙第一人",而李大钊则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两位人物在探索近代中国前进的道路问题上都曾提出创建"少年中国"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二者的"少  相似文献   

17.
"报业之发展,乃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点.综观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以两次鸦片战争为历史轴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近代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报春鸟"和"普罗米修斯",留学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近代医学留学运动是整体留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医学科技的开拓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本文拟对近代医学留学运动在整体运行中的历史维度略作剖析,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吴强 《云南档案》2011,(10):7-10
<正>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于中国近代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古老的中国从此走上与既往完全不同的道路。然而这场社会的变革却非始于辛亥革命这个爆发点,或者说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自那场著名的鸦片战争,就已经开始在孕育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正是这一社会巨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1815—1874》追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源起,探讨了近代报业的发展轨迹。它清晰地展现了从1815年到1874年六十年间我国汉文报刊的发展变化,有不少独到见解。1966年他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走上了一条略异于一般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道路。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就立志研究中国近代报刊。他首先翻阅了被许多学者忽略的“官版翻刻汉字新闻”。他获得了研究中国近代报业的珍贵史料。他还从著名的研究中国新闻史专家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