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晚清文学家谭献的纪实诗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及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诗歌多记述时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谭献以诗歌表现民生疾苦,写出下层百姓生活的困窘,表现出诗人忧生念乱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论家叶燮是康熙九年进士,做过宝应知县,终因秉性耿直,不善趋附,任职不到一年半就被免职。他晚年寓居江苏吴县横山,招收门生,设席讲学,并于教育、教学之余,游览名山巨川,写诗论,从事学创作和研究。叶燮的诗论作《原诗》,强调教育方法与创作方法统一,诗歌教育与人格教育统一,事物普遍规律与诗歌特殊规律统一,系统地阐述了诗歌教育本质、诗歌创造规律,诗歌审美教育等问题,并对中国古代学史上的学现象和代表诗人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从诗歌审美教育学角度看,它是难得的诗歌教育本。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后,一大批以爱国志士为主体的诗人,从清中叶以来腐气沉沉的诗坛上奋然而起。他们蒿目时艰,俯仰舒啸,掀起了爱国诗歌新的浪潮。这些诗,主要以近代爱国主义新的基础和内涵,以诗歌爱国思想顺乎时代的深化和题材更广泛的拓展,把我国爱国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层次,开启了近代爱国诗歌乃至整个近代爱国主义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原诗》以其理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而著称,后人对其中的正变观、本质论、创作论几乎都做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而对《原诗》中叶燮有关杜甫、韩愈、苏轼的评价及其诗歌的精辟分析却研究得颇少。为何众多诗人中叶燮唯独如此欣赏这三位诗人,他们的诗篇中有哪些东西与叶燮的诗学理论追求有着相似之处;叶燮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诗学理论去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又是如何从他们诗歌创作理念中升华出自己的诗学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原诗>以其理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而著称,后人对其中的正变观、本质论、创作论几乎都做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而对<原诗>中叶燮有关杜甫、韩愈、苏轼的评价及其诗歌的精辟分析却研究得颇少.为何众多诗人中叶燮唯独如此欣赏这三位诗人,他们的诗篇中有哪些东西与叶燮的诗学理论追求有着相似之处;叶燮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诗学理论去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又是如何从他们诗歌创作理念中升华出自己的诗学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燕莉 《文教资料》2013,(31):15-16
诗歌文本解读的机械化、空泛化,严重影响了课堂诗歌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寻诗歌q-的诗情,并在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情比较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力求达成诗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战争,它严重地震撼了中国社会,震撼了满清皇朝,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也震撼了晚清时期的诗坛。“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有诸”。黄遵宪这两句诗很好地概括出由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晚清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概况第一节 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经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侵入,破坏了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却促使中国已有的资本主义有了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内容丰富多彩,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在诗歌艺术上龚自珍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诗歌解放的道路,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之中国,国土四分五裂、民众痛不欲生。为救国图存,在鸦片战争与辛亥革命之间涌现出众多爱国知识分子。其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以译介西方思想文化或弘扬中国文化而寻求救民救国之道。本文以晚清三大译才(严复、林纾、辜鸿铭)为例,分析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与爱国情结,以及对当代译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维屏与龚自珍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具有开拓性的诗人,他们两人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张、龚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强烈的爱国情思,深刻的批判精神。他们的诗歌,在艺术上对诗歌的创作都作出了贡献。如果说张维屏的诗以反映时代的巨变和诗人的思想剧变见长,那么龚自珍的诗则以反映现实的广度和社会批判力的深度见长。这两位诗人,就像勇立潮头的猛士,劈波斩浪,冲破传统诗歌的禁锢,开拓了时代新诗风,在诗歌近代化的进程中特立前行,他们都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邵雍撰写的《中国近代贩毒史》2004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那段的历史。此书以毒贩为主线,全景式地勾勒了自鸦片战争到解放初期贩毒组织及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过程。全书将贩毒组织及其形式在近代历史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晚清民初、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这六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16.
1.郑板桥(1693一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对联拜师  相似文献   

17.
清初叶燮的诗学思想是中国诗学史上最具体系性的文学理论之一.学界对于叶燮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并采取了多种视角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界对叶燮的文学思想、美学思想、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依照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作了修订。修订后的第二册包括中国古代史五代至清(鸦片战争前)和中国近代史的全部内容。本文只介绍这册书里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修订情况。一、章、节、目的变化这部分章、节、目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变化,即依据新大纲,删  相似文献   

19.
诗人兼学者陈衍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特定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反映爱国忧时、贴近社会的;有歌唱山水友朋、贴近人生的;还有论诗咏史、充满哲理的。他的诗歌形式别具个性。语言或清苍刻峭,或清新圆润,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走出一条荒寒的诗意人生之路。而作为“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时期,中国由一个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成为一个主权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伴随着这一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晚清时期,在社会危机和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以自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