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来”     
据四川《忠县志》,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甘隆滨任忠县刺史,在忠县东南45公里的折桅子滩南岸的悬崖上,刻有三个斗大的字:“对我来”!这是为了什么呢? 折桅子又名折尾子,是川江著名的险滩,《忠县志》有五律一首,描写该滩的险情。  相似文献   

2.
论先燕文化     
先燕文化是召公封燕前,在燕地区域内由商人子姓燕国创立的文化.商族和燕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燕国的燕氏一族在商人各宗族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长江!伟大祖国的第一大河,以其磅礴的气势,滚滚东流,它是我国内河运输最发达的河流。万里长江,在湖北省宜昌以下的中、下游,江面开阔,水流较缓慢,航行甚觉方便。但是在宜昌以上的川江,由于地势高峻险恶,水势凌乱,航行十分艰难。尤其是南津关与奉节之间的三峡,更是航行的险阻地段。古人说,长江天险莫过于川江,而川江天险又以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甘肃源远流长的鼓文化按其发展脉络进行了历史文化渊源的追溯.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鼓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兰州太平鼓、天水旋鼓、白银背鼓子、武威攻鼓子、甘谷扇鼓、清水轩辕鼓等,是一项集喜庆、祭祀、娱乐、健身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舞蹈,并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就如何发掘民族传统鼓文化的价值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子见南子"是孔子去鲁适卫会晤卫灵公夫人南子的纯粹文化事件,却被后世儒生称为"最不可解者",也是当世诸杰和历代儒者倍感迷惑和试图破解的症结。名声欠佳的"寡小君"南子欲见孔子,囿于南子掌卫之势下的外围压迫、屈身"行道"的内在机理以及化解君臣嫌隙,延续儒家"道统"思想的考量,"子见南子"俨然成为事实,这既是对自身的一场博弈也是给予世俗的本来回应和诠释,应该从理性层面规避过尤阐释,揭示其内在发生的必然性和逻辑。  相似文献   

6.
从寺院教育发展而来的寺子屋教育,作为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推进了日本教育的近现代化。江户幕府时代,幕府政府为加强封建统治,通过政治手段引导和规范寺子屋教育,促进了寺子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寺子屋教育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注重培养符合普通民众具体生产、生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规范的道德教育为日本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奠定了文化根基;开明的女子教育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寺子屋教育虽有其局限性,但为日本现代化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
儒家第二大宗师孟子和被誉为"母教第一人"的孟母仉氏的故里在历史文化名村凫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古迹保存完好,文化积淀深厚.孟子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孟母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因此,凫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化大家,他一生诗、书、子、经、画、医、武涉猎甚广,均颇有成就。他的治世哲学、医学保健和拳术养生等思想和践行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提倡经世致用,关心民众医疗保健,并研习拳术,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加强建构大学生文化认同机制是达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开展文化育人的重要条件,因此建构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对于大学生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需在动态建构过程中关注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大场域,分析大学生文化认同机制的各层子机制,发挥次级机制的联动作用,通过内外合力、加强教育和制度保障,增强机制循环与作用动力,让个体文化认同的各环节更加清晰,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机制提供新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他们家族的长子长孙,绍兴又是一个民俗氛围极其浓郁的处所,所以,鲁迅一俟出生,就遭逢了许多的民俗礼遇,如取名、尝味、拜和尚、穿百家衣、挂牛绳等.人生最初的这些经验,因为附着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信息,所以不仅成为鲁迅其后写作极富意味的素材,被他在不同的文章中反复书写,而且也成为标示了他作为大地之子与民之子的鲜明民间和民族印记,成为他深入国民灵魂,反思和批判国民性负面构成的重要渠道,并因此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精神特有的复杂与深刻.  相似文献   

11.
永昌的围棋被称为"永子",是永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代《一统志》、清代《永昌府志》、《徐霞客游记》皆有"永昌之棋甲天下"、"棋子出云南,以永昌为上"的记载。笔者力图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史料、文献中关于"永子"的论述,结合目前"保山市金齿永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对永子的进一步研发,从"永子"的历史与文化、"永子"的艺术与价值、"永子"的传承与发展诸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孝并不陌生,因为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中,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孝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不了解孝,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一、什么是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孝"字的结构来看,老在上,子在下,意思是儿子把老人背在身上才是敬重老人,子者敬老即为"孝"。"子承老也"这个"承"是"承受"之意,是"子对老"的护持。这说明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主因子分析,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所遭遇的瓶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行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4大主要瓶颈:1.文化内涵:太极拳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其教学难以深入的症结之一;2.运动方式:太极拳与现代体育运动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这是太极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另一原因;3.学习心理:大学生对传统健身方法较为陌生,缺乏浓厚学习兴趣;4.教学情景: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太极拳学习中难以"入境"。  相似文献   

14.
在<老子>诠释史中,佛教的诠释是其重要而独特的一翼.汉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借助玄学而得以流行,<老子>也在佛教的解读中被进一步本体化.晋唐时期,<老子>在佛、道互动中被以"重玄"的理论形态做了深度的义理开启,同时,在佛、道的互释中,<老子>的解读也逐渐出现心性化转向.宋明时期,在三教合一、归同心性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发展趋势下,佛教对<老子>的解读,不仅不离三教合一之旨,且<老子>也愈益被纳入心性论的思想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含建阳市)是朱熹一生中求学、成长、成就其理学体系的地方,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成熟、传播、发展。在武夷山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朱子文化旅游的发展将对武夷山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SWOT方法对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整合武夷山周边的朱子文化旅游资源;将朱子文化旅游进行主题开发;将武夷朱子文化与旅游商品开发结合;将武夷朱子文化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业态相结合,促进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五伦之中第一伦"父子有亲",也就是父慈子孝。父道慈,子道孝,形成了父道文化和子道文化,并一直延续到当代社会。本文在综合大量史料的基础之上,总结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析了慈孝伦理在当代的运用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相似文献   

18.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人脸识别效果,提出一种高频子带和低频子带融合为复矩阵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2层小波分解,提取出第2层小波分解得到的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将3个方向的高频子带分别做分块处理,计算每个子块能量值,选取每个方向信息量多的若干子块,并将其整合为1个新的高频子带,再将新的高频子带和原低频子带构成1个复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