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郁达夫(1896—1945),祖籍浙江富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从1911年开始旧体诗的创作直到1945年被日军杀害,郁达夫在34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沉沦》、《过去》、《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一部部佳作。上世纪3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期刊《密勒士评论》将郁达夫列为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皓月当空,繁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大地一片宁静安详.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4.
许凤才 《出版参考》2009,(13):26-26
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皓月当空,繁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大地一片宁静安详。 禁不住美好夜色的诱惑,我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黄其杰、师东和靳德永几位同志,也学着古代文人雅士的样子,举杯邀明月,漫天话桑麻。  相似文献   

5.
刚过去的戛纳电影节,几大华语导演都携新片进入了竞赛单元。包括被禁大陆导演娄烨的新片《春风沉醉的夜晚》。 娄烨自2006年因携电影《颐和园》违规参赛被禁5年后,就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再看到他,许久不见的娄烨依然是一身黑色,平头,眼神犀利。  相似文献   

6.
读着《沉醉之路——变异的柏格森》《以下简称《沉醉》。我慢慢沉静,渐渐沉醉。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8.
读着《沉醉之路——变异的柏格森》(以下简称《沉醉》),我慢慢沉静,渐渐沉醉。 《沉醉》已不是我们看惯的哲学著作样子:它不再只是单单地概念分析,抽象论证,而是比喻迭出,色彩斑斓,遍见池塘春草,园柳呜禽,更有野芳幽香,佳木繁阴,所谓诗意表达也。作者甚至用小说笔法,富有想象地虚构一些内容。在《沉醉》中,“时间脱钩了”,逻辑也脱钩了,“艺术成为第一哲学”,乃至这部学术著作,风生水起,情趣盎然,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哲理性的散文作品来欣赏。  相似文献   

9.
回想自己三十载编书生涯,起步纯属偶然。20世纪70年代末有幸参加《鲁迅全集》注释,开始关注鲁迅和郁达夫的友谊,又进而关注郁达夫其人其文,发现郁达夫留下不少关于鲁迅的文字,有回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将之一、伟大作家郁达夫,于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西部巴爷公务被日本宪兵绑架残害,殉难至今整整四十周年。当时他只有四十九岁。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二十年代初与郭沫若、成仿吾共组“创造社”,在上海出版《创造月刊》。三十年代与鲁迅合编《奔流》。著有小说、游记、文艺评论等。抗日战争后他从武汉到了海外,受聘于新加坡《星洲日报》,主编副刊《晨星》,并兼晚报《繁星》和日报星期刊《文艺》编辑。还担任过《繁华日报》、《星槟日报》、《星洲日报》半月刊、《星光画报》等多种报刊的副刊编辑。他说:要在南洋建起一座文化中继站来,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在他编的副刊上,几乎每天有他写的政论和杂文。在前后半年多任《星洲日报》代主笔时,每隔一两天写一篇社论,综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敌我力量对比,鼓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作家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多时间,已经成为政论家、新闻战士了。近几年来新加坡有几位学人从各报馆、图书馆的微型胶片搜集发掘他的佚文,也发现他不止是用笔写作来战斗,而且以行动团结广大侨胞和文化界人士支援抗战。这里发表的一组资料,是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同志提供的。  相似文献   

11.
荆棘散步     
“弄弄文笔并不是职业”,这是长于弄文笔的郁达夫说的。可小时候的我却对烹文煮字的才子崇拜得不得了,一篇作文获了小奖,那番沉醉至今未醒。尽管血气未定时有五六种职业任我选择.我还是对新闻纸的奶乳昧特钟情。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国现代文化史,为祖国的文化积累而献身的出版事业家是不乏其人的。且不说人人皆知的鲁迅、韬奋等革命先辈,就是一些私人出版商中也有憎恶把什么都商品化的“文学掮客”和“艺术商人”的人。偶读《郁达夫文集》,1935年3月,郁达夫在《现代》杂志上写过一篇《追怀洪雪帆先生》的文章。达走说洪是他在出版界认识的不少事业家之内,最值得称道的一位有崇高事业心的先生。洪雪帆原来是经营煤炭业的,后来是现代书局的老板。他有一段话,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洪对郁说:“我以后  相似文献   

13.
由于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的诗名,《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便成为一本颇受欢迎的书。编者为搜集、编订此书,“历经三十年”之辛劳,出版社编辑又“作了详尽的核对、校正”,但书中仍有不少失误之处。如:  相似文献   

14.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知你可曾想到:伴随着和煦的春风送到你手中的这期《新闻爱好者》杂志,已经是它的100期了。  相似文献   

15.
马计全同志的《<郁达夫诗词抄>失误小议》一文(刊《出版工作》1985年第七期),指出这本书“有不少失误之处”,并且举了三个例子: ①《过徐州》一首“独依车窗看古垒”句中的“依”字,为“倚”字之误; ②《杂感八首》“半生浮沉伴蠹鱼”句中的“生”字,当为“世”字之误; ③《刘院长招饮……》一首“柳荫闲系瓜皮艇”句中的“荫”字,当为“阴”字之误。在我看来,例①中“依”、“倚”可肯定为同音相讹,②③两例恐怕不能算是“失误”,相反,例③倒是马文的失误了。据我所知,《郁达夫诗词抄》由周艾文、于听(于听为郁达夫的长子郁天民的笔名)两同志编订。两人的稿子各有所本,出版  相似文献   

16.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7.
正到达新加坡1938年岁末,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之邀,偕大儿子郁飞和妻子王映霞,从福州启程,乘海轮经香港前往新加坡,到《星洲日报》工作。他在那里短短几年中,写下许多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分析时局、促进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的政治评论。其实这只是郁达夫当时去国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其他原因。郁飞后来回忆道,他父亲于此时应聘去新加坡《星洲日报》,是出于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18.
吴筱箐 《大观周刊》2011,(28):188-188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年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9.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丁言昭:读到贵刊2019年12期上,由王琪森撰写的《书画家钱瘦铁的谍报秘史》后,大为震惊,没想到,钱瘦铁先生竟是秘密战线的战士。十几年前,因为写陆小曼传,看了一些与陆小曼有关的画家资料,有贺天健、陈巨来、吴湖帆、陈半丁、孙雪泥、应野平等,其中也有钱瘦铁。当时只知道他是书第一、印第二、画第三,被称为"江南三铁"之一。其余的为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大炘)。二十多年前,写《王映霞自传》时,涉及到郁达夫帮郭沫若回国之事,现在知道原来郁达夫是钱瘦铁的部下,事情才这么顺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钱瘦铁的晚年贫病交加,完全不见青壮年的锋芒。(苏剑秋:《画坛男儿钱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