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利化大学德育观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或遮蔽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德育陷入困境,是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之主要危害。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德育观为指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超越性、主体性和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语境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观、政治观、婚恋观、择业观和交往观上都呈现出功利性。超越功利主义,高校德育必须在功能上重视个体关怀,在方法上走向德性与综合,在内容上体现稳定中革新,在评价上统一知情意行。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低效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严重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低效中常表现出一种外求倾向,而缺乏对自身观念和德育实践的反省,这是德育低效的深层原因之一。德育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者自身在道德修养、德育观、学生观及德育的方式方法上的偏差所造成的,教育者应以批判性反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职班主任失准或偏移的德育观是造成目前中职班级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简单化的德育工作观、功利化的德育管理观、片面化的德育过程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给高校德育带来巨大的挑战,突出的表现在:我们如何保持我国高校德育的阶级性、民族性、先进性、时效性;如何发挥德育功效,减弱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的主导地位;如何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等方面。面对挑战,高校德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指导地位,弘扬继承优秀道德,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道德成果。  相似文献   

6.
简论现代德育观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构建现代德育观念体系的八个方面:德育论的现代伦理观、现代德育功能观、现代品德观、现代德育过程观、现代德育目标观、现代德育方法观、现代德育评价观、现代德育研究方法观.  相似文献   

7.
为对治当前德育功利化所造成的“功利主义症候群”,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主动性,学界提出审美化德育模式,尝试通过美育的非功利、情感化和超越性特质以弥补现代性背景下规范伦理学占主流可能导致的道德虚伪与道德悖论。但由于没能为现代社会所必须的道德责任在主体内指定“价值之根”,导致审美化德育模式陷入困境。现代美育家丰子恺汲取席勒审美思想中的“童心”观,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童心说”进行人道主义改造,从而建立起以“童心”为本体和动力的人性扩充与守护机制,为德育审美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课程下的德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观念,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人本”的德育观、生活化的德育观、整合的德育观和发展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9.
新德育观是在不断总结和借鉴理性德育观和非理性德育观的理论基础和长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德育观,它在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式、德育评价诸方面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可见,道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但长期以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起“主渠道”作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体实效仍不能令人满意,其中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样也不尽人意.认真考察中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症结之一在于功利主义德育观.实施德育观的变革,是目前中学德育实效提高的起点.以下就功利主义德育观的主要表现、弊端及如何改造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