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组装技术是新近几年迅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种纳米材料制造技术.对自组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组装分子膜的制备和表征是目前自组装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此文总结了现阶段分子自组装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并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电化学、光谱学和接触角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概述自组装分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银表面组装有一系列自组装膜: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3-MPT SAMs)、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十八硫醇混合自组装膜(SAMM)以及两者之上分别自组装有乙烯基咔唑与甲基丙烯酸乙脂共聚物的复合自组装多层膜(CSAF(Ⅰ)和CSAF(Ⅱ)).这些惰性膜可作为金属表面的隔绝层.使用电化学阻抗(EIS)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表面修饰有这些自组装膜的银在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氧化阻力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自组装膜的存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银表面的氧化反应,氧化过程存在2个以上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缓蚀功能的硬脂酸单分子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空白铜电极与硬脂酸修饰铜电极在中性和碱性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铜缓蚀的因素,探讨了其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钙、镁离子对胶原自组装的影响.胶原自组装的动力学曲线呈阶梯形变化的规律,钙离子延缓胶原自组装的时间,自组装时间随胶原浓度、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延长,低浓度镁离子可遏制胶原-磷酸钙的生物矿化动力学曲线上的负峰.分析了自组装过程中钙镁离子与胶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条件下,磷脂分子可以自组装形成脂质体、微管等各种微纳米级结构。本文综述了磷脂在自组装微管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型表面黏着力可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通过局部阳极氧化结合离子液体离子交换技术,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复合图案化织构表面以及测量其表面力学特征。采用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的局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硅图案阵列,利用自组装技术对织构化图案进行分子自组装。通过对表面离子液体分子自组装薄膜的表面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就可以对表面黏着力进行控制。另外,采用新颖的胶体探针技术对实际的复合表面的黏着力学进行表征。表征参数数据表明该实验方法能普遍用于半导体基底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8.
饱和烷烃衍生物的分子隧道结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毛细管隧道结法,用C12H25OH和C122H25NH2作功能分子,采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镓-自组装单分子层-镓”分子隧道结,并对其电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的分子隧道结的I~V曲线同样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其电子迁移较之在大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吡啶衍生物溴化(E)-1,1′-(六烷-1,6-二甲氨基)二(4-(E)-2-(噻吩基)乙烯基吡啶,这是一种自组装膜合成的中间配体,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氧化还原性,以其为配体继续合成自组装膜材料,在共价和静电自组装膜研究的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它的合成、表征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性质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N一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EBuPy]PF6和壳聚糖(Chi)作为修饰剂,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稳定性较强的自组装膜修饰电极[BuPy]PF4-Chi/GC.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自组装膜在K3[Fe(CN)4]-K4EFe(CN)6]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形成的自组装膜对溶液与基底间的界面电子转移有强烈的阻碍作用,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速的1/2次方在20~100mV/s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该修饰电极对铜离子有很好的选择性,响应灵敏度相比于未修饰的电极提高60倍,铜离子的溶出线性伏安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56×10“~6.25×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