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义利观是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道德建设必须深叩义利问题 ,并在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应有的成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教授撰著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一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的问世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价值观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的问题。该著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三维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研究体系。作者在书中详尽地…  相似文献   

2.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一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也有着显著的理论特色。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富有革命性、阶级性的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和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二、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核心,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对道德与物质利益、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奉献与享受的关系作了历史而辩证的科学解答。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邓小平适应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构筑其道德观,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邓小平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3.
义利观是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建设必须深叩义利问题,并在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应有的成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教授撰著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一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问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价值观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义利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后,义利关系问题才得以解决——共产党人提出“人民利益”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到了义利相通的社会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现在的时代特征相,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邓小平同志的义利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继承发展,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集中阐述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邓小平群众观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政治、思想、道德、人生四个方面对河南省青年知识分子的义利观、价值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河南省青年知识分子义利观、价值观的现状是 :以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价值观 ,是河南省青年知识分子义利观价值观的主流。同时 ,其他性质的义利观价值观也在河南省青年知识分子中存在。这一现状的形成 ,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从根本上解答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问题。从理论依据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在文化内在结构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理论以及意识形态理论方面具有深刻的学理支撑。从现实关照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取得丰硕成果亟须凝练为制度,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制度保障。从实践路径来看,要注重固本培元、建章立制、宣传引导、知行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如何对待义利关系问题,既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又是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阐发了义利关系问题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义利统一观,是当前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光辉指南.笔者认为,邓小平义利观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分属层面.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义利学说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道德生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并论述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弘扬社会主义道义精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主张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建立起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义利学说。邓小平义利学说从宏观上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伦理活动和伦理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为马克思主义义利学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0.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前青年教师在观察思考社会问题时所出现的种种疑虑、困惑及焦虑,说到底都是与其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有关。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青年教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纯洁性,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而世界观的核心问题,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观察当代中国问题的工具,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端正基本理论观点、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关键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理论建设。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建设既是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根本,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的“根本”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总称。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为我们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能仅仅以市场经济为尺度,而且要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要把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作为全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支柱;不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多样性导出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总结苏联教训,加强反腐倡廉,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道德观十分丰富,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伦理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出了社会主义富德观,并第一次区分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I0001-I0002
7月14—15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兰州大学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办,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14次学科论坛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增订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印发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和全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高校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阵地。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努力加强理论教育的正规化建设,使当代马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社会主义应该充分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同时倡导恪守社会主义道德,并且力争使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灵魂"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完整严密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党一贯重视加强理论建设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在加强理论建设问题上都有不少真知灼见 ,尤其是邓小平同志 ,在中国处于 10年“文革”后理论出现“真空”的转折时期 ,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提出和创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 ,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文章在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网络传媒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通过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 ,构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