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约在2.5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生物大灭绝,它的毁灭性远远超过了6500万年前那次杀死了恐龙的生物灭绝。6500万年前的那次灾难毁灭了地球上50%的物种,而2.5亿年前的那一次,陆地上至少70%的物种、海洋中96%的物种都消失了。由于那次灭绝发生在古生代终结时的二叠纪和中生代开始时的三叠纪之间,古生物学家称之为"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在二叠纪,地球上几乎所有陆地都聚在一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35亿年中,许许多多生物曾经生存过,已消失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数量大约在50亿~500亿个物种之间。我们知道地球上现存物种数是在500~5000万个物种之间,那么曾经生存过的物种的99.9%已经消失,每个物种的平均物种寿命约400万年。科学家们把这样物种消失的事件叫做物种的灭绝。有灭绝就有新生,未来新生的物种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界种种迹象表明,又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似乎迫在眉睫,而这一次,不是陨石撞击地球,而是人类自身的原因,使得地球上的物种一个个在消失,但我们也在尝试各种方式,致力于挽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地球史上五次大灭绝1、奥陶纪-志留纪(4亿4700到4亿4300万年前)第一批大规模灭绝由冈瓦纳古陆移向南极引起,导致全球变冷,两极冰川扩大以及海平面下降,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大约有85%的生物消失。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5,(12):21-21
全球气温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国际寒武纪大会上,多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表示了上述看法。他们认为,目前物种消失与地球历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惊人地相似,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表的“2004年全球物种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15000种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教授西蒙·莫瑞斯说“:化石证据可以使我们判断出,在距今约4500万年前地球经历过一次非常剧烈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过去的2亿年中自然界每27年就有一种植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每世纪有90多种脊椎动物灭绝。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很多物种未被订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着能否继续以其固有的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地利用急待加强,刻不容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  相似文献   

7.
陈育和  蔡岩 《知识窗》2007,(1):48-49
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灾难,其中2.5亿年前的一次事件。毁灭了地球上所有物种的90%。而在6500万年前,造成了恐龙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地球也许将经历比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期更大的灾变:大量物种的灭绝,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丢失。这个问题不象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其他全球性问题,大量物种的灭绝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丢失是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灭绝的物种是不可能再复生的。因此亟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6,(7):46-47
在地球历史长河中,地球曾存活过40多亿种动植物。然而,生活在今天的生物仅有几百万种,可见绝大多数的物种都灭绝了。  相似文献   

10.
正进化之树上演着生命的奇迹,沧海桑田对我们地球来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连最让人类叹为观止的恐龙也灭绝了。地球上生物进化还有很多谜团,现今地球上依然存在不少奇特的古老物种,矛尾鱼就是这类难得的活化石。大名鼎鼎的恐龙,出现距离我们现在2.2亿~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矛尾鱼却历经4亿年仍然顽强地生存在海洋深处。自从1938年首次发现以来,70多年间,古生物学家、鱼类学家、探险家从没间断对它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1/4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所以,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2.
距今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次大灾难.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喜欢酸性环境的真菌却在那场灾难发生时大肆繁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来自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齐聚南京,参加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一起讨论几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就有了波澜壮阔的生命现象。生命的起源让人着迷,而生命的演进和演化,同样精彩。在生命演进的漫长历史中,有的物种新生了,有的物种灭绝了,还有的物种顽强地存活下来。地质历史上,有生命大爆发,也有生命大灭绝。我们就从恐龙开始吧,来一次穿越1.5亿年的旅行,探索生命演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正>大约2.52亿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了地球生物的大灭绝。那次灭绝几乎毁灭了整个古生代生物群:陆地上的森林几近毁灭,昆虫遭到沉重打击,巨型昆虫全部灭绝,海洋中96%的无脊椎动物消失了。随着如此多的海洋物种从大海中消失,一些陆生动物开始尝试"水生"生活,它们中的一些确实成功了,有的进化成了鱼龙。再后来,另一些陆生爬行动物也纷纷效仿,它们的后代相继进化成了蛇颈龙、上龙和沧龙。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距今2.51亿年前,也就是地质史上所谓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近90%的物种突然灭绝了。导致这场大灾难的元凶或许并非什么小行星碰撞或者火山爆发,而是一种卑鄙的微生物。过去流行的观点认为,这场大灭绝是由位于现今西伯利亚的火山爆发引发的。火山爆发使得空气中温室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能是造成2.5亿年前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元凶”. 由英国爱丁堡大学领衔的这项研究发现,当时西伯利亚火山猛烈喷发,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海洋变酸,结果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与2/3的陆地生物灭绝.这也是地球史上5次生物大灭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远古时期动物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原因,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解释。他们认为,这是二氧化碳气在作怪。新的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在2.5亿年前的二迭纪的末期,一些种类的动物会灭绝。 上述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古生物学家A·奈尔及其合作者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根据是在地质历史早期发生的事件。地质学家们认为,在8亿至5.43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晚期,地球两极的气候是温暖的,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一批美国科学家在苏格兰爱丁堡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6500万年前的一种神秘力量可能导致了恐龙灭绝。神秘力量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干扰,结果使地球偏离了火星和水星的方向。这一巨大变化可能导致一个或更多个较大的行星进入了地球轨道,很可能一颗小行星撞入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周围的海域。目前解释恐龙突然灭绝的理论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火山爆发,灰尘完全遮住了太阳,地球陷入严冬,危及生命。唯一有定论的就是所谓的“k—t分界线”:6500万年前的化石记录,当时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物种都遭到了灭顶之灾,有证据表明当时有…  相似文献   

20.
张桀 《科学大众》2000,(10):6-7
2000年7月21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金玉玕等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缘于突发性的灾难,是地球有生物历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生物大灭绝。这一研究结果动摇了传统的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