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资源,作为数据重要表现形式的图表开始成为新闻的主体之一。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新闻表现形式相比,图表新闻以更直观的方式传递、解读信息,更能满足受众"直达信息核心"的需求。可以说,图表新闻正逐渐成为与消息、通讯等并行的  相似文献   

2.
陈坤沈 《视听纵横》2008,(2):113-114
电视最大的特色在于文字、图像、声音融合在一起,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的双通道的直观的现场纪实性,这是电视新闻独一无二的特点,也是它有别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主要不同点。电视新闻把现场事实、环境气氛再现在观众面前。电视新闻能边看边听,以众多的传播符号,把新闻事件的语义信息、气氛信息、情感信息,同时作用于观众,使观众的大脑处以高度兴奋状态,观众接受的刺激也最强,也容易记住所接受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鲁洋 《记者摇篮》2012,(5):75-76
新闻界有人认为: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特别是声音中的文字语言具有逻辑性,因为声音文字语言能独立、完整、有序地传播新闻信息。而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特别是摄像机摄取的环境、人物等元素,照片、幻灯、图表等视觉元素不具有逻辑性,因为它不能独立、完整、有序地传递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4.
用生动形象的图表来报道事件、阐释新闻,是报纸应对网络媒体挑战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用图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形象、生动、准确。一幅图表新闻往往包括数字、线条、图案、色彩等多种视觉信息元素,运用得好,可以弥补照片无法反映而文字又表述不准的缺感。这一优势,在财经类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 2007年2月27日,震惊全球的重大财经新闻——"2·27"全球股灾,使国际报纸可遇不可求地集中展示了自己的图表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现代报纸媒体不断发展,新闻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制作也成为现代报纸的一个特征.文字内容和版式设计达到平衡,图示图解可以兼顾叙述性文字表达和视觉设计的效果.也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进入了一个快速浏览的时代.报纸版面中生动新颖的信息图表可以快速吸引读者,图表中精准的信息内容,让人一目了然,精心的编辑整合,抓住核心信息,辅助读者更快地理解,版式设计上要符合科学的阅读规律尽量用图说话.  相似文献   

6.
姜青青  郑蔚雯 《传媒》2014,(9):28-30
正视觉化传播方式(如图片、图表、漫画、3D美术、动画和视频)在报纸吸引眼球、易读性、阅读性和新闻解读深度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应看到,这种传播方式在促进报纸转型发展的同时,必将会在战略上推动报业整体的转型升级。视觉化传播对报纸和报业转型的意义2000年前后,都市类报纸引领了国内报纸版式革新,国内报纸中以图片新闻和图表新闻为代表的视图新闻不断涌现,成为报业争夺读者的新战场。视觉化传播在纸媒新闻传播上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实现减少信息获取时间,提升阅读体验(如现在很多媒体在两会报道上通过信息提炼,挖掘新闻的核心信息和内涵,利用版面语言、图表、图示等视觉化手段来做报道,既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节约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独创版面设计,提升报纸品质(利用创意体现新闻主题,打破传统的以新闻照片、图表和文字内容为主的  相似文献   

7.
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近年来,图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被纸质媒体广泛应用。图表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简洁生动。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是指把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图片(含新闻漫画、新闻图表)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比文字更简洁、形象、生动、可信,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特别是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报纸对于新闻图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这不仅表现在对图片的需求量有明显的增加,还对新闻图片的质量和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版面包括新闻内容和版面设计两个方面。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而报纸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版面。版面的基本元素包含图像(包括照片和各类图表、图示、漫画等)、文字、标题、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视觉元素。其中,图像、文字、标题都是信息的载体,但是三者都不能单独发表,必须集合起来表现在版面上,才能发挥它们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附件是指依托新闻报道而配置的放大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构件,旨在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按性质来分,新闻附件主要有评论性的、说明性的、解释性的。新闻附件的形式有文字、图表、图画、统计数字等。其中,文字形式主要有编者按、点评、新闻背景、资料、小知识、人物简介等,本文主要就文字形式的新闻附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数据新闻是将新闻与信息、数据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创造性的呈现形式,与文字报道相比,可视化的新闻表达以一张张精美绝伦的信息图表为受众提供了文字之外的视觉盛宴。近年来,国内各大平面媒体、门户网站及部分自媒体掀起了一场新闻可视化运动。可以说,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出现正在渐渐地改变着新闻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为新闻发展带来的影响出发,探讨可视化数据新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手段,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更擅长表达形象、动态的事物,而对抽象的心理活动、政策理论和统计数字则缺乏足够的表现力,这一特点在电视经济新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我们除了用解说词补充画面之不足外,还应借助动画、字幕、图表和照片等形象化的材料去表现。那种忽视画面作用,仅靠数字罗列和文字解说的公文式经济新闻是绝不可能赢得观众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缺乏视听合一的特点,势必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刘浩  万璇  黄磊 《新闻前哨》2013,(7):40-40,43
《中三角》的稿件与常规版面不同,涉及到地理、数据、方向、层次、级别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普通版面上6000字的信息含量。如何准确而又直观地向读者传递文字稿件的信息,帮助读者清晰透彻地了解新闻内容呢?在整体构思时,报道组就认为整个稿件中需要用到很多图表.即将新闻内容用信息图表的方式表达更精准。  相似文献   

14.
曲文波 《新闻窗》2012,(2):71-71
画面语言的视听享受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以其自身的特性——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新闻信息直接传达给广大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了解自身。电视新闻可反映动态新闻,传递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事件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了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15.
贾千慧 《青年记者》2017,(29):96-97
作为全球第一部探讨数据新闻业务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给“数据新闻”做出了界定:“数据新闻为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海量的数字信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数据新闻可视化,即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将美学、视觉元素融入新闻业,不仅能够直观地呈现庞大数据背后的联系与故事,而且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全面试用,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一改形式单一,文字、图片和图表相分离的陈旧面貌,正式迈入融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为一体、互动的多媒体新闻信息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诸多传统媒体中.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报纸通过文字,电台通过声音,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声画并茂,通过这些立体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更能将观众带进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展现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谈话.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报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新闻图表愈来愈受到重视,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新闻图表已经从配角走向主角,从过去的文重图轻走向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图表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形象直观、准确详实、简洁生动、灵活多样.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汇集全社文字(中英西法俄阿葡七种文字)、图片、视音频、图表、报刊等全部资源和社会上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多媒体、多文种新闻信息综合数据库。它通过新华社内部网向总社和国内外分社编辑记者提供服务,通过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以数据新闻为阅读情境、信息图表为实验材料,使用眼动与行为实验和质性访谈方法研究读者对信息图表的阅读效果,探究读者的认知和视觉反应,为数据新闻的设计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两个阶段的单因素设计实验。阶段一为眼动实验,考察被试对不同类型数据新闻信息图表的平均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和主观满意度。阶段二为信息图表阅读效果的行为实验,探讨信息图表中不同数据展示形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结论]数据新闻的阅读呈现"Z"型视觉轨迹;导语段是浏览的重点区域;分栏标题获得高关注度。研究还证实,柱状图更易于吸引读者的视觉注意,创造整体性印象,让读者更主动地进入信息加工过程;折线图吸引视觉注意的能力稍弱,但细节突出,读者的记忆效果最好;而饼图的认知加工消耗的认知资源最多,应当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