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拥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文化生态场域,大学历史演变的逻辑就是大学文化治理的变迁逻辑。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中"人"的要素,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是"物"的表现。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乃生产、传播文化资本之所,基于"师"、"生"的二元主体将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分化为"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彰显为平衡联系、互利共生、有机聚合,表现为整体谐动、互动共生和资本转化。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正是通过位置形塑更新不同群体的惯习,循环影响群体行为策略,推动实现权利资源再分配和结构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文化不同于文明,它总是与生态相辅相成,大学文化生态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大学文化生态的演变常常会带来大学治理的变化,是历史与传承、创新与内生的统一。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大学形成了独特的虚拟空间场域,这既给大学文化生态带来了冲击,也为重构提供现实可能和新的治理路径。大学的精神网络是大学文化生态发展之魂,纵观两千多年来,大学发展变革的历史,大学精神都是大学的核心追求。在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逐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内隐趋于外显,依据场域理论,借助虚拟的"信息网络",构建大学的"精神网络",形成"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的"三域两网"分析构型将是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架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茹宁 《江苏高教》2008,(3):24-26
"学术场域"是对大学学术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本文详细探讨了大学学术场域的逻辑起点、构成及形成特征,这些探讨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学是知识中心"这一本体论命题,如何完善大学学术体制以及大学独立自治的功能与意义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乐守红 《江苏高教》2021,(11):77-8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学文化传承的时代场域,大学文化传承是由高校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内容上,大学文化具有独立鲜明的文化意识、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理性深沉的文化态度和守正创新的文化品格.为此,应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承原则和目标,创新和发展大学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学习和借鉴外来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场域范式关照高等教育研究是对大学作场域解读的尝试,具有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大学作为场域的特殊形态,遵循权力冲突的场域变迁动力原则。场域范式为大学内外部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将大学视为具有自身逻辑与运行规则的知识生产、传播场域,有助于解答"大学是什么"的本体论命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是大学基于"师生"主体,以文化资本为核心逻辑演化而成的"教学文化生态场域"、"学术文化生态场域"及"管理文化生态场域"关系构型。在这个构型中,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及管理文化既相互区别,自成子场域,又相辅相成,整合形成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在大学场域关系中,教学文化与学术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是主体交叉的,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是管理在调节教学与学术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就大学文化生态场域资本流转所处的地位而言,教学文化生态是本,学术文化生态是根,管理文化生态是魂,三者权力主体交叉、资本交流多元,成为大学场域不灭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形成了"三域"的有机联动,为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治理提供了现实的际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大学产生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随着社会转型与文化代谢场域的形成,文化场域中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精英。文化精英们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缺乏真正现代大学的条件下,以中西制度文化碰撞为转机扣住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外部场域,以民国失序社会为舞台开辟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内部场域,以新文化运动为契机营造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知识场域,以教育救国为感召促成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行动场域,以西方成熟的大学模式为嫁接典范建立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参照场域,最终铸就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场域及其丰富的历史蕴义。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文化劣势地位使其产生了复杂的场內位置感和对场內竞争标准公平性的怀疑。大学管理者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需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场域,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重视非经济帮扶,从城市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共荣,并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互动中的关系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是在社会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新一代大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背景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进行的突破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院制改革的"道"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格完善的人为目的;书院改革的"法"是处理好传统与现实、学院与书院、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书院改革的"术"是构建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场域",人、制度和物质基础是构成书院"场域"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将大学教学同行评价视为一种场域,它具有自身运行逻辑与特点。作为从科学场域中分化出来的子场域,大学教学同行评价承袭了科学场域的惯习,在评价的民主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三个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场域,在发展中又面临场域自主性弱、惯习潜沉、资本不足等方面的困境。走出困境的路径是进行制度构建以提升场域自主性、倡导教师文化以促进惯习更迭、动员资本以增加场域活力。  相似文献   

11.
因自身杰出的新闻贡献,邵飘萍在文化思想的传播、教育思想的实践以及时代文化运动中的全面性贡献,被后世评论单一化乃至简单化。立足于其在文化层面表现出来的特性,全视角分析和补考其生平、成就特别是"文化经历",可以发现,邵飘萍的文化价值有着鲜明的先进性、专业性、开拓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要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有深入了解,其次要从物质环境建设、教育环境建设与精神环境建设等方面着力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大学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十分重视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本科生科研蔚然成风。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理念与实践对于我国大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批判教育研究作为北美教育领域一个"左"的理论思潮,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学术渊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构成其理论的基本旨趣。但因为对文化政治的独特偏好和话语的多样性,目前正出现"视角碎片化"趋势。因而,在美国社会"右转"的语境中,摆脱困境,走向理论与行动的整合是唯一之途。批判教育研究对于我国警惕教育功利化、市场化和庸俗化倾向,建构日常教育生活民主以致整个社会的公正和民主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法治化管理,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文化体系、教育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以传统的代理父母地位学说为法律渊源,美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法院判决为法律基础,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美国特点、适合美国国情的学生事务法治之路,并在新时期焕发活力,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术语。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对院校研究实践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院校研究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来自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驱动力。高等学校基于改进院校管理的需要是院校研究得以产生的内在动力,而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注所施加于高等学校的压力,则是推进美国院校研究大规模、制度化开展的根本原因。几十年来,院校研究的功能和领域不断扩展,为美国高等学校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办学效益、履行说明责任、赢得外部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American educ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uggest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system is both an embodiment and a source of the felt fluidity of class bound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veral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are identified: the avoidance of early selection, the lack of sharp segment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 relative freedom of movement both among and within institutions, openness to new fields of study, high levels of enrollment, and the provis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al mobility well into adulthood. The two-year public community college, it argues, is an essential expression of these patterns which, through its very accessibility, reinforces the American ideology that it is never too late for individual talent to reveal itself - and to be reward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nation's distinctive school system on American culture and politics, suggesting that the perceived classlessness of American society may in part be a product of its seemingly open and democratic structure of education.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has been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IE-O-77-0037),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OC77-06658, SES-80-25542 and SES-83-19986) and th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is article is a fully collaborative effort by the two authors and i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of American public two-year colleges, The Diverted Dream: 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America, 1900–1985, forthcoming fr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如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课程设计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紧密联系;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等。参照美国的经验,中国可从教育理念、实施重点、实施方式、社会参与和实践性等角度发展和改进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地方高校已日渐成为所在区域文化研究、传播、创新的主要阵地,拥有雄厚的区域文化研究能力和坚实的文化研究基础。地方高校要引领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区域文化,调整好办学理念,通过打造特色教育,增设能够凸显区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引领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标准的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标准的泛化和现实教学的矛盾引起美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联邦政府在这场追求教育公平和标准的改革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严格标准化测验和教学效果问责制为主要特征的这场改革运动引发了美国研究者对改革效果、教育信息统计、标准完善、测验设计等方面的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