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杰 《考试周刊》2015,(20):152-153
细胞分裂过程中主要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的变化,染色体是核基因的载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孟德尔提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让学生扎实、牢固掌握减数分裂是学好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前提,减数分裂中的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重要的来源,同时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网络二、难点、重点剖析1、核基因传递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各自独立地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而自由组合。2、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49-50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生物学重要的知识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即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与生物的变异密切相关。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图表和曲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遗传和变异"内容历来是高考重点,也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这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生物高考题,特别是江苏生物高考题,注意到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有逐年加重、加难的趋势。本人就这类遗传设计题型总结几种解题方法: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论的直接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  相似文献   

5.
谭家学 《新高考》2009,(12):52-53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准确把握它们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相似文献   

6.
高三《生命科学》第三章“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全章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遗传知识板块的难点。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学会了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如何分离和自由组合,理解了后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的比例关系。因而在上新课时,  相似文献   

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屡见不鲜,命题人往往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命题:有关配子的计算问题、有关基因型的计算问题、有关表现型的计算问题、子代对亲代的推断问题,考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谭雪青 《科学教育》2006,12(4):35-3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自由组合到配子中的定律。该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该定律涉及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常使学生解题时思维混乱,错误百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能让学生容易记忆且易于巧妙运用的方法,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1自由组合定律的巧记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教授自由组合定律前,必须让学生牢记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遗传几率。以豌豆籽粒黄色Y与绿色y的性状遗传为例说明:(1)YY×yy F1→表现型100%黄基因型100%Yy(2)Yy×Yy …  相似文献   

9.
有关多对等位基因考查遗传定律的题目在平时训练及高考题中很常见。若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各自控制的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同时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中有关多基因遗传题不同的呈现形式及相应的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  相似文献   

10.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是三大遗传规律中新增添的内容 ,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该定律的考查 ,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定律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成了学生的一大难点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得法 ,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 ,下面介绍一种既简洁又准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此法首先须熟知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 ,如果是完全连锁 ,后代全是亲本型 ;如果是不完全连锁 ,总是含有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配子多 ,所以后代个体中一定是亲本型多于重组型。因为在亲本产生配子时 ,有部…  相似文献   

11.
遗传规律在高中生物中属于重点内容,基本上每年高考都考,而且所占比重较大,分值也较高.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主要考查两对等位基因,以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系谱的分析与计算,遗传病与优生,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判定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等.下面举几道2012年高考试题来探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内容中有不少是用图例来考查的,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拓展延伸掌握不到位,图形的差异辨认不清晰,解题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一、可遗传变异问题分析(1)"互换"问题。(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基因重组;(2)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或单方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即"易位"),注:若同一条染色体的两姐  相似文献   

13.
谢虎成 《广东教育》2007,(11):30-35
知识梳理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图解二、基因型与表现型比较课标要求理基考点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概述伴性遗传(理解)伴性遗传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了解)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既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熟悉遗传定律的各种题型,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笔者在系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将高考中出现的常见题型、分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燕 《中学理科》2005,(8):75-75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一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独立遗传的多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它们属于独立事件,而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的概率是它们择自概率的乘积,这就是乘法定理.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福建高考理综卷第27题以桃树的遗传杂交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等知识的理解,以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探究中的应用。笔者参加高考阅卷,共阅6342份,从答卷中发现学生一些共有的问题,遂对其中的2706份答卷做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7.
遗传变异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综合分析近三年各省市高考题,高考重点考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具体有以下主要内容: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如根据亲代表现型(基因型)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②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工程。⑧生物变异与育种、遗传系谱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常只关注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对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基本不涉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则被认为毫无价值和意义。因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的碱基顺序是完全相同的,无论交换还是不交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在期末统测,甚至在高考命题中一般都将它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建立在孟德尔提出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 ,同时又科学地解释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类遗传现象。对于已经学习了前面这两个定律的学生来说 ,要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延伸到连锁和交换定律 ,并且能够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在现象上的矛盾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学生在孟德尔定律基础上,利用果蝇进行杂交试验,揭示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座位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即著名的连锁与互换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的,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遵循交换律进行的遗传现象也称为基因的“不完全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