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几千年传承不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文化圈内源自中医的“韩医”、“汉方”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针灸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应用体现了中医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针灸几千年来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针灸疗法在不少国家得到认可和接受。据国外媒体报道,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已开始应用在宠物身上。越来越多的主人让心爱的宠物接受针灸治疗,以医治它们的慢性疼痛和过敏、气喘等疾病。宠物针灸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正>国学中医是国之瑰宝,民间验方同样是中医学术沉淀后凝练的国粹。中医传承几千年不衰,根源就在于辨证施治,经得起千年的实践与考验。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多少国医梦想将传统中医发扬光大,又有多少涉猎其中如痴如醉。四川省中医世家出身的陈建立、陈刚父子就是中医忠实的传承者,他们创办的攀枝花市陈刚诊所就  相似文献   

4.
蒋娟 《大众科技》2016,(4):76-77
女性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说求子要先调经,经调则有子嗣,月经分四期,月经期以养血活血通经为主;经后期以养血填精,滋补肝脏为主;经期间以滋补肝脏,温阳活血为主;经前期以温补脾肾为主。各有侧重,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是对人体无害的绿色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皮穴位电针灸对胃病的同化激素分泌的影响,通过临床诊疗和实验,提高对胃病的诊断了治疗能力。方法:研究对象为13例胃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采用中医皮穴位电针灸方法对患者进行胃部治疗和测试,进行中医皮穴位电针灸对胃病的同化激素血气分析,采用中医皮穴位电针灸对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控制,起到治疗胃病的效果。结果:采用中医皮穴位电针灸,在DEC溶剂下分析同化激素Au催化剂对胃粘膜的分子醇助异构功能,相同浓度时,同化激素分析Cd Te(QDs)/Ti O2的抑制率斜率(0.84),胃病的同化激素分析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值为22.7 m N/m,表现出了较好的胃部驰骋能力。结论:采用中医皮穴位电针灸可以预防和治疗胃病,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再结合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药物治疗,可以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11):49-51
美国女孩芭芭拉每个月都会陪妈妈到纽约市郊的一家中医馆,接受针灸治疗。母亲患有严重的脊髓炎症,常年处于慢性疼痛中。一次半小时的针灸治疗,总是给她带来一种"新生的感觉"。中医馆老板张先生在接待顾客时,常常自豪地拿出一本《黄帝内经》,指出其中对针灸的评价——"一针甫下,沉疴立起",意思是只要一针下去,任何疑难杂症,往往能立竿见影。不过,这位中国针灸学专业的博士生,从未想过用科学实验来分析这种古老医术。  相似文献   

7.
黄强 《大众科技》2021,23(4):105-107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外、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烈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汤药、针灸、耳穴、推拿等,然临床治疗时多不拘泥于一种疗法,而是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疗效。文章综合论述了近年来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的治疗方法,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作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相比在东亚文化圈中的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等国,中医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其中,传统中医学科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如何予以阐释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现代生物学已经推动西方医学革命性的发展,也应该对中医的现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学专家希望用自己的科研素养去努力探索中医的科  相似文献   

10.
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在中国知网发表的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今后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病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抑郁症(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被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和快感缺失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在中医上属于“郁证”的临床表现范畴。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及精神的异常,这些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是近几年人们广泛关注的心理疾病。针灸疗法(Acupuncture,AC)是中医针对MDD的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包括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手段,主要疗法通常包括常规针刺、电针、艾灸、穴位敷贴等,通过选择性刺激相应的穴位消除相关症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改善身体内部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中医针灸疗法具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通过刺激经络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来治疗乳腺增生病。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了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综述了针灸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概况及针灸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肥胖人群大都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目前,血清瘦素作为肥胖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认可,文章对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并且总结了中医针刺减肥对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以及肥胖症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孟文莉 《金秋科苑》2013,(11):66-70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内涵博大精深,效果奥妙神奇,蜂疗便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然生物疗法的典范。我的父亲从医五十载,从认识蜂疗的那一天起,就深深爱上了这种神奇独特的治疗方法。苦心钻研三十多年,终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设备,将传统蜂疗方法与中医药结合起来,走出了现代中医蜂疗的新路子,为遭受各种疾患折磨的病人找到了一条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灸减肥"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减肥方法. 针灸是中国的国粹.中医针灸专家的研究结果证实,采用耳针和体针相结合的方法,可对肥胖症进行对症治疗,不仅安全、疗效显著,而且不产生厌食、腹泻、体力下降等副作用.即通过对肥胖者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一方面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肥胖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控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再配合控制饮食,从而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与储存;另一方面,针灸可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人体内的脂肪分解,最终实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6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功能(H-B)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和H-B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波幅(Amp)和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mp和Latency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Ⅳ级占比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Ⅱ级占比和Ⅲ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Ⅰ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外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集近10年来中医外治治疗原发性痛的相关文献整理并进行归纳;结果:发现中医外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方法众多,但疗效大致相仿;结论:中医外治治疗原发性痛经虽然方法众多,但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现将近10年中医外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诊疗室里,蒋戈利用一根银针周济天下,穴位精准,手法完美。诊疗室外,蒋戈利身兼数职:作为全军第一位中医针灸博士、资深的中医针灸专家,成千上万的患者将健康与幸福寄托在他的身上:作为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专科中心主任,中心的发展、学科的建设需要他拍板决策;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整理近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资料撰写形成综述;方法: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了解其发病机制,归纳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包括针刺法、灸法、耳针法及其他疗法。结论:收集整理近年研究情况具有实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炮制等方面。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