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陆机集》补遗卷三《与赵王伦笺存戴渊》,近贤或系此文于永康元年初,因为“据《晋书·惠帝纪》伦于永康元年三月,废贾后,诛贾谧,矫诏大赦,自为相国。永康元年四月被诛”(刘运好《陆士衡文集校注》下册,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1页)。按此说不确,检《晋书·惠帝纪》,赵王伦发动政变在永康元年(300)四月,至永宁元年(301)正月篡帝位,四月失败被杀。然则《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一文不可能作于永康元年初,而应在本年政变之后、称帝之前。  相似文献   

2.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夺中央权力的激烈斗争和为时甚久的一场混战.从贾后发动宫廷政变发展到诸王混战,前后达十六年之久,大乱使西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激化起来,西晋政权在大乱中走向覆亡.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就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提出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贾后被杀后,在权臣孙秀的操控下,泰山羊氏献容被立为惠帝皇后。在“八王之乱”中,羊献容先后五次被废,又五次恢复后位。西晋亡后,其又被前赵君主刘曜纳为皇后。羊献容累废累立的遭遇,一身二后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与陆机齐名,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云:“降及元康,潘陆特秀。”钟嵘《诗品》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并称颂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但潘岳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曾被人讥为“失真”,也有人称他是西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本文仅对潘岳其人其文略作评述,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潘岳的生平和思想潘岳字安仁,生于三国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潘岳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恐怖的年代,这期间经历了司马氏篡魏自立、杨骏辅政被杀、…  相似文献   

5.
自东汉末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分崩离析,延绵近百年。西晋于280年使支离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起来,然而,仅仅十余年光景,291年出现的一场长达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战争——八王之乱,西晋政权又陷入更大的混乱和分裂之中。“八王之乱”与西晋短祚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笔者从皇族政治角度,重新透视西晋初期这段历史,发现一些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惠帝羊皇后出自西晋高门泰山羊氏,"八王之乱"时被权臣孙秀册立为皇后.在晋末之乱中,羊皇后废立由人,只是一个傀儡式人物,但在各种政治势力争斗的过程中,她时常被推到前面,成为各方角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以后330余年接续不断的天灾人祸,导致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心的转移,中原文明由盛转衰。因此,中原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不在北宋,而在晋末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8.
成语“乱七八糟”是个贬义词,形容十分混乱,一团糟。该词源自我国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先说“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后,大封功臣,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同时还封了很多列侯。这八个异姓王  相似文献   

9.
正一、石崇及其《金谷诗序》石崇(249-300),字季伦。西晋富豪,文学家,善诗文。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生于青州,小名齐奴,著名的美男子。他的父亲石苞本来祖上无名,因石苞相貌非凡,后来做了司空。石崇的容貌更是惊艳。西晋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后历官太仆、征虏将军,累迁至侍中。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西晋永康元年(300  相似文献   

10.
太康是晋武帝年号,自公元280年至289年,共10年,钟嵘把西晋的这一文学。《诗品序》说:“迄于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后来相沿成习,文学史上称作“太康文学”。这个说法不甚准确,因为西晋诗人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元康年间(291—299),略早于钟嵘的沈约就取元康的名称(见《宋书·谢灵运传论》)。但是,文学史的划分自不必同于历史,“太康文学”的名称已得到历代学者文人的公认,所以本文仍然采用这一名称对西晋文学思想进行广泛的叙述。太康文学是唯美的文学,我们这样说,决非“顺理成章”地把它推到形式主义的结论上。多少年来,我们批评的指导思想,往往把“美”字作为形式主义的标志,而“唯美”更是  相似文献   

11.
惠帝统治的西晋后期,围绕着嗣君的斗争仍然连绵不断,且由于政局日趋动荡,特别是"八王之乱"爆发后,争夺嗣君常与频繁的军事政变纠缠在一起。可以说,晋末军事政变连环发生,与宗王之间争夺储位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2.
西晋末年,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同室操戈,连年征战,使社会经济凋敝,国力衰竭。永嘉之乱后,晋室流离江左,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族贵族,拥兵入据中原,割据称王,北中国进入了连年混战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中,在今甘肃河西立国的五凉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为凉州刺史起,迄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相继统治河西近140年。五凉政权虽僻处一隅,国运短祚,但对河西文化的繁荣和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五凉史学,上承汉魏西晋史学发展之余绪,下启北朝史学之兴盛,史家众多,史著颇丰。但在封建正统史家心目中,五凉政权被视为私署,其史学亦备受冷落。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开始,至新、旧《唐志》、《崇文总目》均以“伪史”目之,《隋书·经籍志》更以“霸史”次第五凉史籍。对此,唐刘知几曾说:“及隋氏受命,海内为家,国靡爱憎,人无彼(?)。而世有撰《隋书·经籍志》者,流别群书,还(?)阮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普遍关注人物品评、舆论,在语言表达的需求下,时人开始用“朝望”指称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或朝廷舆论。《晋书》中提到的“朝望”有傅玄、裴楷、张华、王戎、裴■、王衍、乐广等人。从他们的出身、文化素养、仕宦履历、身份来看,朝望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朝望在维持元康之治以及衣冠南渡建立东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朝望主要以引领朝议的方式影响政治决策,因势力单薄在“八王之乱”等政治斗争中左支右绌,因而未能挽救西晋覆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将无同"的典故应发生在阮瞻和王戎之间,时间是在元康七年(297)九月至永康元年(300)四月或是太安元年(302)五月至永兴二年(305)六月之间,而"将无同"一语应作"在最初的‘无’上是相同的"解。  相似文献   

15.
黄河、洛河及其支流水系把河南和关中连接起来,使这一片地区成为传统中国政治的轴必蒂,探索西晋“八王之乱”发生的历史背景,除了应当考虑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和冲突之外,也要重视两京所在的地理状况、交通条件、军事形势以及周边的民族布局。实际上。“八王之乱”的发生,同这一带历来是宫廷角逐焦点和战争多发地段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个成语叫“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得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可能知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氵鼻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前 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此即成语中的“七乱”。   另一件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17.
西晋时,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后在“八王之乱”中国护卫晋惠帝而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父仇为不幸,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这种忠而不孝的奇特现象,从他死后,便引起了人们对其的不同评价。从这种评价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忠孝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西晋木年,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加上连年天灾,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流尸满河,白骨蔽野。”就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民为着生存,很多人流亡他乡。在流民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流民——乞活。史书零星记载乞活,史料分散。周一良先生写过《乞活考》侧重考证。一些学者的论文也涉及到乞活,但研究乞活的专论极为鲜见。乞活上溯于西晋光熙元年(306年),下至东晋元熙元年(419年),长达一百一十三年,比东晋时间还长,几乎和十六国相始终。历朝历代皆有流民,但乞活存在一百余年,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为什么乞活存在这么长时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艺  高远 《柳州师专学报》2000,15(1):97-101
"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灭之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变乱爆发的原因,史学界有三种流行的说法.本文详细地研究分析了史料,认为这三种说法均难以成立,并提出了"八王之乱"根源于西晋士族政治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新说.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现存元时“莫高窟”六体文字之小碑一方,尚无人解释,余特为释出,愿国人教正焉。关于莫高窟之解释,余在本年《文物》第六期曾有文考释,开窟在晋惠帝时的“大周李君修功德记”中云:“……大周圣历之辰,乐僔、法良发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推甲子四百他岁,计窟室一千余龛……”若以武周圣历之辰(为公元六九八、六九九年),上推400年,为晋惠帝元康八、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