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究协作”:课堂教学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一对一教学式”到赫尔巴特的“班级授课制”,再到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懈努力、不懈探索的足迹。然而,颇为意味深长的是,今天我们在给学生授以真知时,却把人类得真知的历程和认知方式丢弃一边,全然漠视人对真知渴望的本性及探求精神,甚至用一种几近与人之本性相对立的方式(授之以鱼)去主导课堂教学,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教育走向困境的症结吗?今天我们在改革教育教学的时候,它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课堂教学。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应当还“人之探究”之“本性”,协作以求发展之“本源”,“创新”以…  相似文献   

2.
忽视情感教育和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是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根本缺陷。哲学的本性和特点更容易使人们陷入一种误区,即认为哲学只需做到“晓之以理”,无法也无需做到“动之发情”,文章从分析教育活动的一般功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哲学的本性与特点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哲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为在哲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动之以情”提供某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体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已跨进21世纪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要怎样改革,以什么样的形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刘佛年、顾明远等率先提出“在教学这种活动中,学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发了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时至今日“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点,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实践。这是因为,(1)时代呼唤主体的人,呼唤主体的教学,惟有主体的教学,才能培养主体的人。(2)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黄一明 《新疆教育》2012,(22):49-49
初中化学是一门让初中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功课。众所周知,近百年来化学工业发展很快。从居里夫人发现“镭”到今天13夜飞跃的化工工业,可以说化学工业之发展之快是令人想象不到的。为了培养今天的学生在学习上全面发展,成为有文化、有高素质的人,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五育并举”之原则。即我们常常熟读铭记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初中化学要不要通过我们的化学教学来开展美育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践美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记得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个星期没有作业!”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那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者真的忍心一个星期不给学生留作业吗?他为什么不用“这个学期没有作业”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却为这样的理论而惶恐。一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能个个是神童,也不能个个是天才;二是因为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做法或者说法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6.
“导学——讲授——讨论”教学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函授学员绝大多数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素质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将影响乃至决定教育及社会未来发展。高师函授教育学课的教学在提高学员素质、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年来,高师函授教育学教学一直沿用普通高师教育学教学模式,其教学法也一直没有脱离满堂灌的藩篱,效果不突出,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积多年高师函授教育学教学之经验,认为“导学—讲授—讨论”式教学法不失为一…  相似文献   

7.
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哲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问题 ,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还是哲学的本性及其对于哲学教育和教学的要求。哲学教改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哲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和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哲学的本性是什么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看来 ,最为根本的还是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头等智慧”的地位和作用。哲学就是“爱智慧” ,而且爱的是人类的“大智大慧”。相应地 ,哲学教育应当切实恢复和强化哲学的“爱智”本性 ,激发同学的“爱智”热情 ,引导他们的求智方向 ,使哲学的教育和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和提升哲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得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课堂数学教学的开放,我们觉得,在观念上,应该考虑我们的教学是否注重了“生命体的发展”,是否思索过“我们今天的教学,将给孩子们明天留下什么”?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这一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文化和行动的准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反映当今社会的共识——“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也对小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新生活”。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形式,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缺乏美感的…  相似文献   

13.
一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不能使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模式,我们留有何用?”毫无疑问,以人为本,是把好前行的舵。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在作文教学中,只有以人为本,快乐作文,才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具体地说,作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者就要将“人”放在第一,处处都为“人”着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良好的生活情趣,并且用人性化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灵魂。多年来的写作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里尤为重要。”长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讲究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张扬他们被压抑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古老而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命题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对启发式教学就颇有研究。从先秦教育家的著作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察到启发式的成功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论述,就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提出来的。在《学记》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备的以教学论为主的教育论著中,包容了丰富多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许多理论至今仍然行之有效。例如:“善问者如攻…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高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加强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人情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真髓,“人教育”是人类的觉醒和期待,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着马克思“人关爱”的空场与疏漏。要进行人教育必须完成两个转变:知识性到思想性的转变;物到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人精神”之弘扬,“真善美”之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简单地认为,制定一纸班规就可以包治班级“百病”,就可以一劳永逸,但多次碰壁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是树人的事业,规则之外,我们更需要爱心、耐心和智慧,才能转化后进生。 一、用爱心去触动后进生 希望被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应该懂得学生的这一人的本性,并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四川教育》2010,(7):37-37
曾经,人们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今天这个比喻已变成了现实。课件“魔术师”的加入,让我们的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它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蜂蝶飞过花丛”,也能让学生欣赏到“泉水流过山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饱览一幅幅与之相适应的画面,聆听到一曲曲与之相谐调的乐章,感受到一次次心弦的拨动,  相似文献   

20.
程代群 《中学文科》2009,(12):144-144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简单地认为,制定一纸班规就可以包治班级“百病”,就可以一劳永逸,但多次碰壁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是树人的事业,规则之外,我们更需要爱心、耐心和智慧,才能转化后进生。 一、用爱心去触动后进生 希望被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应该懂得学生的这一人的本性,并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