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冬,李克农随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在陕北多次研究了全国的政治形势,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决定建立由李克农担任局长的中共中央联络局,又称西北联络局,在周恩来、叶剑英的领导下,从事对国民党、特别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2.
小陕西日报,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诞生的。1949年春季以来,全国形势迅猛发展,相继解放了辽沈、平津、淮海地区。百万雄师过大江,大半个中国回到人民手中。西北也解放了渭北许多县城.成立以乾县为中心的七县西府分区,对西安形成了包围大圈。西北局为了更好的支援西北解放,特设立一个陕北行署,包括延安、黄龙、绥德、三边和榆林等五个分区,在5月17日成立,5月20日成立了新华社陕北分社,26日成立了陕北群众日报.社长是行署宣传部长吴文遴兼,副社长兼总编辑张潮、副总编辑张增旺、马汉卿等组成编委会,…  相似文献   

3.
去过的地方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陕北榆林作者打来的电话.询问投稿事宜.因为1989年年来去过榆林.便多聊了几句.问如今陕北情况,这位作者说:“再有5年.我们的经济实力就能超过西安,”虽然在陕西曾听说过除了西安,经济实力就要属陕北。听到这话,还是非常的惊讶,因为那次采访所见所闻和现在相比反差太大了,昔日贫困不发达的陕北因为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丰富资源的开发,现在变得越来越富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迂往古都北平。3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北平驻军.在北京饭店召开了迎接中央进北平会议.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五人组成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5.
《陕西档案》2014,(1):F0002-F0002
陕北剪纸多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人民淳朴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在陕北,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大红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  相似文献   

6.
邸延生 《出版参考》2006,(10):18-20
领袖雨夜藐视敌兵 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大家跟着毛泽东,都习惯了夜行晓宿。  相似文献   

7.
1935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使这里成为全国人民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夺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为了适应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党中央非常重视高等干部教育工作,使边区的高等干部教育蓬勃发展,在陕北边区先后恢复和新建的高等干部学校达17所.  相似文献   

8.
该剧根据我省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同名小说改编。全剧以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与十倍之敌浴血奋战的史实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0万精锐部队大举向陕北进攻.妄图消灭我中央首脑机关和陕北人民解放军。当时,我西北野战军只有1.8万人。由于敌强我弱。中央首脑机关主动撤出了延安,  相似文献   

10.
刘向上 《档案天地》2009,(6):32-34,42
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与政治保卫史上.是三个功莫大焉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就在周恩来等人的安排下,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在情报史上演出了一幕幕极为惊心动魄的动人篇章.在身份暴露后,他们相继来到中央苏区,以丰富的情报斗争经验.活跃在政治保卫战线.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10):49-49
高而公(1920-1976年)出生在辽宁凤城县。高而公青年时期在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学习,以主编《合唱群》壁报而出名。1945年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3月被调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负责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创办的《对国民党军广播》(最初称《对蒋军广播》)栏目的编辑工作,这是陕北台成立以来开设的第一个对象性节目。  相似文献   

12.
1948 年,肖明华毕业于北平师范学院。1950年4月,在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的攻势的前夕,中共“台湾工作组”(简称“台工组”)成员送出的《台湾兵要地志图》《海南岛防卫方案》《舟山群岛防卫方案》等一批极为机密和重要的军事情报,被组长于非送到了总参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手中。但李克农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13.
吕春 《档案天地》2008,(3):43-45
丧仪背景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潘汉年当即将此噩耗发电报告给时在陕北保安的中共中央。当时,正是全国以上海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趋于高潮之时,所以,参与筹备鲁迅治丧活动的冯雪峰(代表中共。不出面)、宋庆龄(代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沈钧儒(代表救国会)等,拟通过鲁迅的丧仪,发动一场向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性示威,把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4.
8.整风学习:获得信仰的粮食 (陈化明)1943年整风运动开始时,我已结束在总政治部短暂的工作,调入西北公学学习。西北公学是社会部开办不久的专科学校,位于枣园后沟。主要为社会部培养情报、保卫干部,校长由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兼任。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7,(2):38-39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曾经多次谈到钱壮飞和李克农、胡底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后对党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曾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日前,《党史博览》发表了《共产党人中的著名卧底英雄》一文,其中有多名皖人矫健身影,本刊特截取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年过五十从头越一个红日街山、余辉横照的傍晚,苏太平乘车奔驰在渭河大桥上。桥下,一只木船沿着弯曲的河道艰难地逆流而上。车厢里.他不由思绪万千。他已经先后八次在全国获奖、两次进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会了。仔细想来,获此殊荣,决非偶然。他从1956年参加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业务学习.毫不懈怠。如今已近退休.还依然参加大学自学考试。搞新闻工作,少不了一付铁脚板。可以说,好新闻是用铁脚板路出来的。幸好五、六十年代在陕北,下乡总是背上行李跑几百里山路。艰苦的经历.同样是做人的“财富”。如今他已超过五十五岁,还常…  相似文献   

17.
李克农是中共情报保卫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曾多次身临险境,生死难测,但却总能处变不惊,逢凶化吉;他虽未指挥过千军万马在战场上陈兵逐鹿,但却精心策划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报战。本文所讲述的是他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生当中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8.
小故事中的大视角 2003年8月,我得到一条新闻线索:唐山市国税局职工龚亚辉18岁时通过全国希望工程基金会结对,资助7岁的陕北女孩冯曹琴,仅靠书信往来,整整持续了12年,直到两天前龚亚辉得知冯曹琴考上大学的消息,激动得马上要去陕北相见.我当即意识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榆林记者站王忠杰采写的通讯《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是一篇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生动具体、反映问题深刻的好通讯;是一篇清“左”破旧、搞活经济的生动报道。这篇通讯,曾受到编委会领导的表扬和读者的好评,荣获1985年全国好新闻2等奖。这篇通讯有哪些新鲜、浓郁的陕北特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在选择主题和材料上,具有陕北新颖而独特的特色。凡是熟悉陕北  相似文献   

20.
洛川县.位于西安以北,延安以南,距延安130公里。在陕西人的眼里.这是个有趣昧的地方:关中人认为.到了洛川就算到了陕北.但陕北人却说.洛川已经算是关中地面。正是这种地理位置,使人们在洛川能看到很多文化的影子,有关中平原的,也有陕北高原的.古代各民族风俗也在这里汇合演变。正应和洛川民俗博物馆馆长段双印的那句话,洛川是个“取千里瞬间,收百里风俗”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