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世强 《内江科技》2011,32(6):14-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时代特征对"土洋"体育思想论争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体育思想的产生必然引发大的争论,其本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土洋"体育论争的产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结果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京青奥会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剑鸣 《科教文汇》2010,(36):135-13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经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不少学校早已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组织和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而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因其理念、目标及影响巨大,必将为广大青少年及市民带来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风尚,也将是南京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医学留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是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外体育文化的互动对于宣传和推广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促进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可利用教育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体育社团、联动文化交流等措施宣扬和传播我国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21,(1):130-131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体育进行传承和弘扬,能实现传统体育的价值,促进传统体育运动事业在现代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苗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研究对象,对苗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和发展价值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形成对广西苗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全新认识,有效促进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的良好传承和传播,为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人文奥运"理念强调现代体育运动与人文的关系,以人为文化的发展核心。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柏青 《科教文汇》2009,(20):208-208
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关注,它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变化的一个契机。阳光体育运动将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提醒社会各界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相似文献   

7.
杨萍 《科教文汇》2007,(12S):228-228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体育发达的国家,往往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体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规则与市场规则具有同一性。由此产生了体育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双向互动效应。发现这种同一性并主动地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构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运动技术为目的,往往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快乐体育"它讲求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健身、育心,个性也得到全面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22,(1):37-38
在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黑龙江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对黑龙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得出发展困境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逐渐流失;西方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冲击较大;民族传统体育缺乏自我创新;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相应对策: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网络化;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体育发达的国家,往往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体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规则与市场规则具有同一性.由此产生了体育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双向互动效应.发现这种同一性并主动地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构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等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和有效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戴逢坚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97-197,202
体育意识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是直接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探讨体育意识的内涵及形成,发展规律,对培养全民的体育意识,正确引导人们投身体育运动,更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解读我国近现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将其划分为认知、接受、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宰和文化自觉四阶段,并分析我国体育教育理念及方式、传统武术核心价值及运动形式所受影响之因,同时认为在西方体育文化全球化处于主宰地位的今天,我国体育文化要想不被"同化"必须找寻文化之根,回归文化之本,实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但雪莲  段辉鹏 《科教文汇》2007,(10S):227-227
恩施自治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它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而少数民族体育又是我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该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的探讨,旨在为加快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恩施自治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它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而少数民族体育又是我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该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的探讨,旨在为加快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运动,通过它的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体育的主要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品类绚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既有阳刚之盛,又有阴柔之美等赞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不但能推动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体育的多元化、多文化、多民族的蓬勃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既是历史文化之本,也是未来文化之根,这是我们与西方体育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萌芽时期,广大中小学生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新鲜血液,在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项目可以积极的孕育和培养我们体育的"新鲜血液",并丰富我国体育项目的内容,展现体育魅力,对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当然成了不二的选择。中国武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着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集健身、修身和娱乐为一体,符合了大众体育的发展要求和全民健身的战略要求,再者它内容丰富、民族特色强,且受地域限制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将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的课堂,既满足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又促进了我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3)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在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提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琳 《知识窗》2024,(2):111-113
各个学科都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体育课程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极具可行性,因为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等能涵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文章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高职体育教学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郭三卿 《内江科技》2009,30(7):18-18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产生于其理论研究的日益繁荣和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之时。探讨本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应基于时代背景,从而可知,该学科的研究范畴在于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恰当界定,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特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富有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活动;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社会历史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出的要求和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需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