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朝珍 《今日教育》2013,(12):66-66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品德课的要求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品德形成为核心,以促进社会性发展为重要任务。因此,品德课堂应该体现活动性、生活性、社会陛、开放性、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3.
品德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生活性、社会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品德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前伸后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为了增强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李国林 《考试周刊》2009,(10):233-23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着力抓住“趣味”、“辩论”、“体验”这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体现了生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本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目标、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表述更加清晰,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核心特点。对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明确、清晰而具体的阐述,也更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笔者结合三下年级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第3课"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本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目标、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表述更加清晰,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核心特点.对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明确、清晰而具体的阐述,也更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笔者结合三下年级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第3课"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原来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新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认识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时,搞好品德与社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描述中也提出了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并在评价建议中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为此,笔者在品社课教学中就作品评价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1.
首要原则     
"恐怕没有哪个家庭曾经拥有比这更美好的圣诞节了,"埃米莉·韦德开着汽车在节后第一次送孩子们回学校的时候想,当然,这主要是劳拉的功劳.埃米莉扭头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边的劳拉--她的女儿,一个身材苗条、乌发如云的十四岁少女,心中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感激之情而觉得温暖.  相似文献   

12.
首要原则     
“恐怕没有哪个家庭曾经拥有比这更美好的圣诞节了,”埃米莉·韦德开着汽车在节后第一次送孩子们回学校的时候想,当然,这主要是劳拉的功劳。埃米莉扭头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边的劳拉——她的女儿,一个身材苗条、乌发如云的十四岁少女,心中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感激之情而觉得温暖。空气中弥散着淡淡融雪的水汽,有点香味,仿佛近处有一些鲜花正在绽放。“真有点儿像是春天了。”她对劳拉说道,“不过,明天也许就又会风雪交加了。”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个漆黑的、狂风暴雨的夜晚,大副从驾驶室出来走向船长说:"船长,船长,我们的海道上有灯光,而且他们不愿移开。"他们不愿移开是什么意思?叫他们移开。告诉他们立即右偏。"信号发了出去:"右偏,右偏。"发回来的信号说:"你自己右偏。"我就不信。这是怎么了?让他们知道我是谁。"信号发出去:"这里是密苏里巨轮,请右偏。"信号发了回来:"这里是灯塔。"朋友们,正确的原则犹如灯塔,他们不会移动。它们是自然法则。我们打破不了。我们要么让自己与它们相悖,要么去学习它们、调整它们、利用它们,并感激它们。然后我们自己得以发展,得以解放,得到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文体,其语言的表现风格往往不同,翻译时应把握以下原则:对应原则、接受者原则、层次性原则、译性的限度原则,使译文尽量符合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5.
快乐新法则     
我们采访了牛津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莫尔腾·克林吉尔巴赫,他的新著《快乐中心》即将面世,书中介绍了他的革命性研究以及人们对拥有快乐感觉的不懈渴求。  相似文献   

16.
《TechTrends》2007,51(2):14-15
  相似文献   

17.
灯塔     
那是个风雨大作的夜晚,指挥官从驾驶室出来走到船长面前说道:“船长,船长,我们的海航线上有灯光,而且它们一动也不动.” “它们一动也不动是什么意思?叫人把它们移开.告诉他们立即让灯光向右偏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格莱斯和利奇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考察辩论赛中的自由辩论部分,发现辩论双方为了使用辩论分出胜负,既要遵守会话的合作原则,又要“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迫使辩论对方推导出有利于自己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语用原则具有辨证性,体现在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面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语用主体是语用原则的践行者,语用主体具有差异性、变异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语用原则制约语用主体。在学科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是提出和归纳语用原则的依据,研究语用原则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检验法和层次法等。  相似文献   

20.
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有意不合作,而是采用一定的礼貌策略和措施,让听话入能顺利地从所听到的话语中推导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使语言交际更为顺畅的原则。礼貌原则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和习俗性上。西方学者提出的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等六条礼貌原则,在汉文化中一一对应为得体待人、吝啬待己、尊人抬事、谦虚贬己、力求同一及文雅有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