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科德育区别于专门德育课,其因间接性、渗透性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德育意义。中小学的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附于学科知识之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陷入难为之困境。面对现实中教师学科育人的种种偏失,教师应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运用教学机智巧妙进行道德感染,树立以人育人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在学科德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德育思维审视学科德育,即着眼于挖掘各教学要素蕴含的德育资源。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科德育,但也使它陷入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出现附加式的学科德育,忽视教学方法的德育价值,忽视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遮蔽教师完整意义上的育人责任。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分离,这是制约学科德育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德育视角转向教学伦理视角。因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活动,合乎道德的教学与学科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此教学的道德性应该是学科德育的内在要义。进而,实践学科德育要求教师立足并实现教学的本体价值;发展教学伦理意识,强化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关注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积极进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4.
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6.
审视当前学科德育实践可以发现,教师常从“相加”理念出发来理解学科和德育的关系。这种定位给学科德育的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异化、教学内容偏差以及教学方法偏颇等问题。对此,学科教学需要重回育人原点,树立指向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学科知识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关注教学方法的道德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多元情境中丰富道德体验,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进行学科德育要素设计是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科德育的前提.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包括:挖掘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德育要素,构建通用技术学科"5+X"德育范畴;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教学,设计系列挑战性任务;提升通用技术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德育价值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要素,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有效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矛盾的重要途径,更是唤起全体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增强学科德育实施能力的实践探索。如何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开展学科德育?怎样实施学科育人?日前,我院以这两个问题为主对我区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调研,结论是学校领导和多数教师对学科育人都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努力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调研中,我院总结了教师学科德育的有效方法,及时在区内学校中推广。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院提出了要继续强化学科育人意识、把握学科重心、进行学科德育整体设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就词源本身和现实德育问题来考察,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这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原本就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学科教学应将德育"体现"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融入"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