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有一天,一位贵妇人抱着一个婴儿从远方专程来请教他。“请问达尔文先生,我想教育好这个孩子,你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呢?”“亲爱的夫人,”达尔文瞅了贵妇人一眼,很关切地问:“请问这个孩子几岁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于1839年12月27日,从这一天起,我开始记录他的各种表情。”这是一位学者做父亲时的札记。他就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工作很忙,但他并不因此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他对孩子们的成长作了详细的记录,包括第一颗牙什么时候长出等等。他同孩子“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孩子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最令人喜欢的游伴”。他经常抽时间给他们讲在贝格尔舰上航行的见  相似文献   

4.
所谓“狼孩”,是指被狼叼去而又回到人类社会的孩子。据报道,一个印度狼孩虽已有七、八岁,但其智力水平仅相当于六个月的婴儿。 由“狼孩”想到另外一件事:一位妈妈向达尔文请教应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达尔文问她,孩子多大了?她说,两岁半了。达尔文说,你关心孩子的教育,迟了两年半了。 这两件事,都是耐人寻味的。 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还小呢!”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放纵孩子或者为孩子的错误辩护的口头禅。一岁,两岁,三、四岁,孩子的确小。但科学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婴、幼、少、青时期是培养习惯、智力和技能最易取得效果的时期;而且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史上的趣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达尔文——近亲结婚苦不堪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如今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然而,再伟大的学者也会有他的局限性,由于达尔文对遗传学认知不够,与表姐艾玛的婚姻虽很甜蜜,但结果却是苦涩的。婚后,艾玛生了6男4女共10个孩子,然而没有一个孩子身体健康:两个大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伟大革命者,他创立的进化论学说,曾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看来,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似乎应该是一个聪明伶俐,智慧超群,出类拔萃的孩子。其实不然,达尔文小时候,在他的老师看来,却是一个“很平庸的”、“远在普通智力以下”的孩子。他相貌不扬,记性不好、常常是已经读得滚瓜烂熟的功课,不到两天就忘光了。因此,同学们嘲笑他,校长说他是一个“无所用心”的人。他的父亲也因为他顽皮,不肯用  相似文献   

7.
心中的阳光     
孩子淘气,这不足为奇。那么,如何看待淘气的孩子?是横眉嗤之以鼻,还是报以灿烂的微笑。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想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拼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就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故做惊讶地问了一句:“天!我的孩子,你们捉住他们的时候,它是不是正在嗡嗡地叫?”孩子们回答:“是的。”达尔文马上笑笑:“那就对了,它…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样几只"丑小鸭":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总是倒数第一.一个孩子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整天只管打猎."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而这几只"丑小鸭"竟然都成了这样几只"白天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伟大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  相似文献   

9.
养孩子难,把孩子养好更难。教孩子难,把孩子教好更难。世界伟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他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民工子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教育的基础细胞,是学校、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孩子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许不能去做非常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为农民工的孩子们做一些小事。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  相似文献   

11.
聪明的力量     
聪明是什么?聪明其实是一种力量。为什么?因为聪明人总能提出许多奇妙的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请听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为了搞科学研究,达尔文曾养过许多兔子,不料为此招来一大帮看热闹的孩子,吵得他很难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怎么办?如果驱赶孩子,那将会使孩子们失望,如果听任孩子们吵闹,又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达尔文想了想,突然发现兔子要吃大量青草而自己又偏偏没那么多时间去张罗,于是想了个绝招,故意笑眯眯地问孩子们:“你们爱兔子吗?”孩子们回答:“爱!”达尔文笑笑,就势提了个美丽的“建议”:“那就给小兔割草去,看谁割得多,谁割得多…  相似文献   

12.
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多年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7页写道:“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已经发现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许多重要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发现,使人们对自然界的一  相似文献   

13.
心中的阳光     
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想为难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达尔文故作惊讶地问一句:“天!我的孩子,你们捉住它的时候,它是不是正在嗡嗡地叫?”孩子们回答:“是的。”达尔文马上笑笑:“那就对了,它叫嗡嗡虫。”孩子们听了,不由暗暗叫苦,但也深切感到面前的科学家亲切无比。真佩服达尔…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阳光     
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想为难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就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故作惊讶地问一句:“天!我的孩子,你们捉住它的时候,它是不是正在嗡嗡地叫?”孩子们回答:“是的。”达尔文马上笑笑:“那就对了,它叫嗡嗡虫。”孩子们听了,不由得暗暗叫苦,但也深切地感到面前的科学家亲切无比。真佩服达尔文,…  相似文献   

15.
在“教授之乡”宜兴,有一所崭新的现代寄宿制初级中学,它的名字叫宜兴市实验中学。创建之初,校长王俊和他的同事们就提出:用实验锻造品牌,将学校办成“孩子所喜爱,教师所认同,父母所信赖,社区居民所关注”的一所现代化、前瞻性、开放型初级中学。“致力于学生的一生幸福和终身发展”,“许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抱着这样的教育情怀,他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教育实验。如  相似文献   

16.
养孩子难,把孩子养好更难。教孩子难,把孩子教好更难。世界伟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他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这确是至理名言。这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社会教育问题。如何让做父母的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培养出理想的幼儿教育师资,办好奠定人生墓础教育的幼儿园;如何把学龄前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来进行研究、实验,以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等等,是我们不能不  相似文献   

17.
赫伟 《下一代》2010,(7):53-53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愿意接触大自然,观察和思索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一天,年幼的达尔文发现院子里的花垂下了脑袋,原本嫩绿的叶子也打蔫了。他连忙去喊爸爸:“爸爸,快来看,花儿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资讯     
英国家庭的“餐桌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  相似文献   

19.
赏识不同于夸奖、赞美,它发自真诚的内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威廉姆·杰尔士也曾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  相似文献   

20.
有了孩子,我们开始与一个新生命打交道,进而有机会体验波澜壮阔的人生景象。伟大而矛盾的母亲。是母亲实现了人类繁衍的自然使命。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妈妈们却难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心理。有一位新妈妈说:“我养孩子不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就是看自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