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时下,减轻农民负担,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门话题,不少地方党委、政府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狠抓这项工作的落实。“减负”乃固本之举,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告诉我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是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有稼穑之乐,不愁衣食之缺,国家才能昌盛。不扰民乱民,不取民之人力物力,轻税薄赋,使之安事农耕,得田园之乐,乃历来当权者为政之要。然而,不可重“减负”而轻“增收”,应在抓“减负”的同时,狠抓“增收”,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副养农,“构建富民工程”,这才是奔小康的正确思路。“减”和“增”…  相似文献   

2.
本月搜索     
周济称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明年将全部免收学杂费明年是农村教育的关键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这是教育部部长周济11日在武汉出席“第二届中部崛起人才论坛”时透露的。据了解,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  相似文献   

3.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4.
刘珍莲 《教育艺术》2000,(11):12-13
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以下称减负)是当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逐渐为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教育部门所共识。但在某些地区,虽说教育行政部门传达了中央的减负政策及精神,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减负”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3年,我国粮食减产,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2004年,中央颁发了“一号文件”,以“多予、少取、放活”为主题,大张旗鼓地进行农村税费改革,逐渐取消农业税,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4年粮食大丰收,农民人均收入增长6%,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材料二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就不可能有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村第二、第三…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也需要“减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减负”。我们需要考虑对儿童来说“负担”是什么.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负担是要“减” 的?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以为“没有了 家庭作业”、“老师不再占用时间给孩子 补课”就是减负了,我们不应当把接受 教育变成没完没了、无边无际、表面热 闹而实际空虚的玩乐。教育应当促进发 展。而对于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不同阶 段的儿童,“减负”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首先,教育应当使儿童发展,也应 当使儿童欢乐。儿童对学习是有一种渴 望的。他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对 世界有太多…  相似文献   

7.
相梅 《华章》2004,(11)
转瞬之间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已进行几年,“减负”这一过时的话题似乎已被淡忘,在“减负”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许多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就社会各界关注的“减负”相关问题,对教育体制和现状有深刻认识的教育专家,他们是怎样看待减负的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是拥有8亿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为我们农村基层一线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但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减负”就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长期以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的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是悬在教师头上的宝剑。一些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不够,不懂得如何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师,只能靠“填鸭式”、增时间、拼作业量的方法抢分数。现在要“减负”了,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无非是少作业、少辅导…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在全国中小学得到积极响应,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减负”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与“增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科学》2008,(1):64-64
继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推出1-4号系列减负令以来,2007年12月11日,该局再次推出“减负五号令”——“质量提升令”:请中介机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认证体系,校长实行三年一聘,建立学生“综合竞争力账户”,定期发布教育白皮书……区教育局长娄进表示,将通过“减负”提升质量,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等几方面的合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减负”问题又成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对普通高中“减负”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减负”是一场深刻的具有持久性的教育革命,从这个意义来说,普通高中“减负”势在必行。而“减负”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就为普通高中的“减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内外兼治,重在治内,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多次就中小学生“减负”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和地方也不断颁布“减负”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势在必行,但目前部分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对“减负”认识不足,认为“减负”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文化素质低。如果不研究自身的特点盲目搞“减负” ,一刀切 ,别人怎么做 ,自己也跟着怎么做 ,农村学校的教学工作将会是一片混乱。根据自身特点 ,农村学校在“减负”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谨防教学松劲“减负”绝不等于放松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如果以“减负”为名 ,放松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能按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有的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深切关注。“减负”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首要措施。可是有些家长或学校对“减负”产生疑虑 ,以至另搞对策 ,这是旧的教育观念对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负面反应。要“减负”到位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 ,简要地说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第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是做人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是指全体学生每个人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协调的发展。教…  相似文献   

17.
“减负”,这是学校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归根于人们的教育观念没从根本上更新,另一方面对“减负”的理解浮于表面或片面。为了很好地剖析有关“减负”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减负”所蕴含的深层范畴,就“减负”作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当前举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 ,但是许多人对“减负”仍存在着模糊或片面的认识。笔者就如何克服对“减负”认识的片面性 ,正确理解“减负”问题 ,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谈几点看法。一、“减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辩证地理解“减负” ,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减负”并不是减得让中小学生没有一点负担 ,而是减轻“过重”的负担。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是 ,中小学生厌学情绪严重。2000年2月中旬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7日教育部电视会议,对中小学生“减负”作了明确的规定,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紧接着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具体的“减负”规定,不少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行动付之实施。然而,就教师来说,对“减负”这项工作,有些教师还存在着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和做法。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减负”了,教师也可以“减负”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单这样认为,还这样做了。他们说,可以松口气了,以前太辛苦了,现在该歇歇了。因而,对上课马虎了事。其实这是消极的观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可减负约140元,初中生减负约180元。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5年间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农村中小学生将从这项改革中获得的实惠还不只这些。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还安排资金同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并将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据介绍,“十五”时期,中央平均每年对地方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是18亿元,2006年中央对地方投入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3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