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交流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西方的民权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在它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思想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改造,民本思想开始出现向民权思想迁转的趋势,并为后来维新派进一步认识西方的民权思想,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在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民本主义精华,融汇了近代西方的民主科学观和基督教所宣扬的平等博爱思想,并赋予其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化改造的崭新含义,从而形成了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本政治观。  相似文献   

3.
李文珊 《红领巾》2004,(4):30-31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之际,时至晚周,社会政治模式的大动荡,大改组,促进了以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高涨。孟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系统而完备地创立民本主义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先贤尤其是老子、孔子的重民思想,又从新的时代环境中汲取营养,使其宗旨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尤其是在君民关系方面,突显“民”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将民本主义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5.
在认清民本主义本质上是封建政冶文化的前提下,对民本主义思想中合理因素加以吸收,并以现代的民主政治理念改造民本思想中的王权意识、人治理念.使民本主义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人民主权相结合:德治理理念与现代的法治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或者说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民主性精华的核心。这不仅是因为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民主性精华的内容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又更因为民本思想以外的其他内容大都由它衍生和引申。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家与思想家对民众认识的最有价值的理念。征诸历史,凡是民本思想高扬的时代,也是古代各朝代执政者制定的政策既反映百姓的愿望,又反映历史发展要求的时代。不过,应该指出,它却不能与近代的民主思想划等号,封建制度下不可能孕育近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同时又与这种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样,以人为本思想也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和批判吸收。我们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和实践以人为本科学思想,就必须在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科学涵义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以及西方的人本主义做出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女在封建男权社会里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作用下门户洞开,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问题开始受到重视。早期维新派对传统的女子教育观进行揭露和批判,并鼓吹新的女子教育观。就早期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早期维新派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观点、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要准确把握传统民生方略的性质,必须对它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传统民生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民本不是仁政的实质,也不是仁政的拓展,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关系。传统民生方略的这一特点,使我国古代民生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微妙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1.
“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他的《沧趣楼诗集》中留下不少关切民生,关心民瘼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揭露批判邪恶势力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诗人在由清末向民初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遗老心态支配下的多元复杂的情感渊薮。诗作在艺术性方面取径宋诗,熔铸古今,以散为骈,平易中见奇崛,是一位在“同光体”闽派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标高格的扛鼎诗人。  相似文献   

12.
姜朝晖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1):60-63,7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养民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深刻的影响,民生主义沿袭了养民论的精神传统:对平均主义的追求,对民生与立国关系的深刻洞察.而对传统养民的方法孙中山则予以一定的改造,均贫论被他阐释为均富论,重农主义被改造为农经商纬论,井田制被他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对养民论的继承和改造正体现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使传统养民论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认为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哲学、政治、教育及伦理道德等思想之中,其实他还非常重视国计民生和经济问题,他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分配和经济调控等方面都有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4.
廖仲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一生追求"国基巩固,民生乐利",鼓吹"全民政治"。在其一系列政论性文章及讲演中,蕴含着深刻的宪政思想,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宪政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宪政思想主要包括:民主国家的主权总是在人民;直接民权是弥补国会代议制弊端的不二法门;自由的实现需要有实质性内容的保障;平均地权是实现经济民权的手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陈云的“民生”思想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重要改造,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研究、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陈云时刻关注人民生活,毕生追求人民利益的实现,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研究、继承和发扬陈云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有关论述以及践行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生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以后才明确丰富起来的,但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显出其雏形。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之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之源;以科学总结我国革命斗争经验为实践之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论坛、视频、博客等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挖掘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论坛、博客以及视频等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作用,以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服务。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命题,民生主义也曾是国共两党历次合作的基础。在现代化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对传统的创新中走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后发国家适应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民党人重新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共产党人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内容,这就不仅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准则,也为两岸经济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民生理论体系建构,始于孙中山.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以民生为本,使民生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改善前所未有,既实现了孙中山的民生夙愿,又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  相似文献   

20.
沈蕾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1-4,22
通过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民生问题,指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生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