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主要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田径教学中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1 .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两课”教学观“两课”是引导和帮助大专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课程。因此 ,教师要做到 :第一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深刻的、递进有序的、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 ,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人 ,即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须置于广阔的时空 ,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方法论的重要作用。2 .调整教学内容 ,做到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与学都在与时俱进,如“混合式学习”模式就给教与学带来启发。但目前“混合式学习”模式导向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研究并不多。所以,结合大数据课程平台和“云班课”APP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语言学概论线上教学,改进线下教学,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思考课堂上选择哪些教学内容,线上线下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问题,尝试构建语言学概论混合式教学路径,均是有益尝试。此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教师更好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上设定的范围、教参上固定的内容、定论的科学知识、现成的结构来传授知识。多数教师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得出答案的过程。学生也是通过做大量习题来记住教师教给的知识,而不去问为什么,也不懂灵活运用,稍微变动一下题目,学生就不知道怎样作答。新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数量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而是把大量的“习题”变为“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各种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1.弱化答案的唯一性。新课程教学中,逐步减少了标准式答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对着角色与环境的变化,会陷入英语听力的迷茫期.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渡过"迷茫期",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理解而教”(TeachingForUnderstanding,简称TFU)教师网络研修课程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在30多年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开发的WIDEWorld教师创新职业发展项目,也是针对提高各级各类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水平开设的一个培训项目,旨在发展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掌握“为理解而教”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策略,增强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把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教学的目的。其内涵用一句话可以表述为“帮助教师获得引领学生开启理解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示在强化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状况,避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而使学生厌烦的情绪,好的教学方法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辅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去解决,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 ,“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有其必要性 ,又有其可行性。就实践而言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却面临种种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 ,认清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情 ,立足新课程的改革 ,可有力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有: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合作机制缺失;合作地位不平等;合作内容偏窄及合作方式不当;合作中,班主任“力不从心”而科任教师认为“事不关己”。积极利用家长资源与科任教师资源,组建家校合作委员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