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花拾零     
我国古代的九州豫州:今河南省。冀州:今河北省的大部分。荆州: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雍州:今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兖州、青州:今河北、山东的局部。徐州:今江苏、安徽的北部。扬州:今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局部。梁州:今四川的大部分。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在历代王朝中,唯独元朝皇帝不见留下陵墓,这是什么缘故? 原来,元朝皇帝的葬仪与其他朝代不同。据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没有殉葬品,只是“用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从秦始皇,至清朝止,历代皇帝死后都有陵墓,唯有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成为了一个千古历史之谜。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万马踏平和骆驼寻亲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  相似文献   

3.
《兰台内外》2010,(5):55-56
孝庄不入昭陵原因之一:扑朔迷离的“下嫁绯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薨逝,享年七十五岁。熟悉清代后陵规制的人就要问了,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专门的后陵,可孝庄并没有。她的陵墓非常特殊,是修建在了孝陵红墙外。原因呢?  相似文献   

4.
姚旎 《兰台世界》2013,(12):24-25
元朝的历史,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元朝的早亡,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5.
惠陵     
惠陵是清同治皇帝(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陵寝. 乾隆皇帝是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帝;同治皇帝则是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他年仅19岁,便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未选定陵址,在他死后选双山峪为同治帝陵地.陵名定为"惠陵".  相似文献   

6.
明十三陵是北京的名胜之一,地址在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脚下。那里有我国明朝从成祖到思宗的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因而被人们叫做十三陵。这十三个陵墓分布在总  相似文献   

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其出身贫寒,幼年曾为地主放牛,饱受欺凌.17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兄长,以乞讨为生.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深知,曾经辉煌一时的元朝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因此,在明朝建立之初,面对经济凋敝、百废待举的境况,朱元璋以铁腕惩治贪腐,整顿吏治.  相似文献   

8.
在钟祥市东北十余公里处,有一不高的松林山,山下有一类似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的帝陵古建筑群——明显陵.这里埋葬的主人是一对没有做过皇帝和皇后,而死后享受帝王待遇的夫妇,他们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和母亲蒋氏.来此观光浏览的人除了领略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外,还会留下许多疑问:为什么皇帝的父亲没当过皇帝?为什么嘉靖看中这块宝地?为什么坟茔会有两座?为什么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只剩下残壁断墙?显陵与明孝陵、十三陵是什么关系……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浩繁的典籍,去揭开显陵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朱明珠 《北京档案》2015,(10):44-45
延庆县汉代时称屠庸,唐为妫川,金谓缙山.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出生在这里.20年后,这个曾孙当上了庙号为仁崇的大元皇帝,就把缙山改称"龙庆",并由县升为州.徐达扫北,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皇帝认为自己不是龙,不承认这个出生过元朝皇帝的地方叫"龙庆",于是,永乐皇帝朱棣下诏,把"龙庆州"改为"隆庆州".又过了一百多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为强化本身威严,把国内几处隆庆地名改掉,于是"隆庆州"又一次被改称,叫做"延庆州".  相似文献   

10.
元朝的历史,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元朝的早亡,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1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下启元朝的时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科技空前繁荣。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宋代的档案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皇帝档案库的出现是宋朝在档案管理机构方面的创新,宋真宗建立的龙图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档案库,也就是皇帝私人的图书馆,其中不仅收藏了太祖太宗的御制御集,还藏有丰富的图书典籍和珍奇异宝。它的建立,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莉 《北京档案》2002,(5):32-33
"海淀镇甸"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元朝王恽著的<中堂记事>一书.海淀镇甸在元朝以前,还是一片自然沼泽地带,当时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居民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洛阳邙山五座东汉帝陵的地望已基本确定,陪葬墓的分布规律逐渐明晰,但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主旨在于考察邙山东汉帝陵的营建过程,重点分析明帝选址洛南和安帝复葬邙山的原因,强调成年皇帝的个人意志在陵墓选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均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合法性的政治需要。而幼年皇帝的丧葬事宜,则大多是被安排的"权宜之计"。在上述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邙山东汉帝陵的分布逐渐变得没有明显规律可循,并最终形成"祖陵"光武帝原陵居中偏西,其余陵墓在其南、东、北三面环绕祔葬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1):42-43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下,分布在40平方公里内.在宽阔的山间盆地中,分布着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照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共十三处,整个陵园围成一座天然的大庭院.  相似文献   

15.
张敏  高群 《兰台世界》2012,(28):93-94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部中国近代史都不可能不提到他.他是北洋军阀的首脑,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的名字成了反动政治的代名词.虽然他的皇帝梦只作了83天,从现存的档案中可以窥视袁世凯从准备称帝到死后葬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祁建 《湖南档案》2011,(11):10-15
清代最后一个执政者实际上是摄政王载沣,他祖父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还是皇帝,岳父是荣禄,慈禧还是他嫡亲母亲的姐姐。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在她死后翻案,在自己身后组成这么个班子,载沣为主,隆裕太后为辅,溥仪当面子的最高领导集团,将载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古建修缮工程档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红彬 《中国档案》2006,(4):36-36,41
明十三陵,是当今世界上陵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祁建 《档案时空》2011,(11):10-15
清代最后一个执政者实际上是摄政王载沣,他祖父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还是皇帝,岳父是荣禄,慈禧还是他嫡亲母亲的姐姐。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在她死后翻案,在自己身后组成这么个班子,载沣为主,隆裕太后为辅,溥仪当面子的最高领导集团,将载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9.
石俊荣 《今传媒》2005,(6):54-55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地下埋皇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境(有9座)内的唐十八陵,就埋藏着唐代19位皇帝和200多位皇亲贵戚以及功臣。这些陵墓以唐长安为基点,东西相距150公里,形成一个102度的扇面,堪称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迹。唐十八陵有14座是“依山为陵”,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很威风的朝代,特别是疆域,毫无疑问地最大。它的国土东到大海,西到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最为宽阔,包括蒙古、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则到鄂霍次克海。然而,奇怪的是,元朝深入人心的程度却与疆域成反比: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个人叫成吉思汗,这可能还是得益于毛泽东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还有一些人知道有个忽 必烈,是定下元朝这个称号的皇帝,其余则皆不甚了了了。究其原因,我个人猜想,是不是这个朝代当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民族间的融合呢?元朝自始至终是实行“四等人制”的国策的,即把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