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长,家庭要和学校做到紧密配合、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学生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和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整体趋势。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学校德育的支持性力量,家校合作是学校德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284名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学校德育中家校合作存在农村家长对学校德育支持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家校合作观念比较淡薄,家校合作素养有待提升,多样化家校合作途径存在时空障碍,家校合作效果不够理想等。对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多措并举地提升农村家长对学校德育的支持性力量,包括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农村家长的沟通能力、健全农村学校家委会组织以及加强农村学校和乡村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儿童时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既要注意因性施教,又要注意不能因性有别,要多开展男女生合作的游戏,鼓励学生跨性别交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北京市健康教育课题组指导下,将研究主题定为"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研究",请家长走进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让家长成为"局内人",消除了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加强了家校共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家庭与社会在教育话题上的关注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成为当前家校合作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品德培养、学习指导、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媒介素养和父母成长六个方面论述了家校协同,合作教育的具体措施,探索了新的家校协作机制,努力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家校合作教育中去,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成长最具影响的两大环境,应当通力合作。当前家校合作呈无序性、低层次性和片面性状态。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部分教师也不希望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文凭社会导致功利化取向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构建。家校要想实现有效合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保障,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3,(7):90-92
家长督学制是在家校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设立的,要树立家校和谐合作共赢的理念。“督学”不是为了针对学校和教师使家校成为“敌对方”,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宣传学校、帮助学校、支持学校、提升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喜怒哀乐与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且要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心理,教师如何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提升心理健康指导效果要做到"三结合"。一、家校结合夯实指导基础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是家庭、学校共育的基本模式,是寄宿学生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重要补偿机制.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主体界定模糊、责任归属难、双方合作意愿不强、被动合作以及合作内容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寄宿制家校合作的功能,学校还需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搭建良好合作平台,注重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家长则应主动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从国家和学校的德育目标出发,基于家校协同育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举办"家长节"活动,增强家校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努力构建共育体系,真正将家校共同发展,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农村家长参与低迷,学校互动乏力,家校互动呈不良状态。分析原因,学校提供的互动渠道符号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教师受制于教师身份的专业主义,家长参与信心不足,学校、教师和家长沟通地位不平等。为了扭转农村家校互动不良的局面,学校要创新家校互动的方式方法,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教师身份专业主义权威,家长要提高参与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育。  相似文献   

11.
金哲民 《上海教育》2016,(Z1):46-47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长素养的提升,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开拓家校融合的新途径,真正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正是学校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过去的家校合作在认识上有失偏颇,校方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也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就把家长放在了从属的地位,一切活动仅仅从学校的工作需要出发,让家长来配合学校完成任务。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孩子发展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自己要有一点作用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12.
汤文江 《中国教师》2014,(14):91-92
<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学校要注重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和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校坚持"携手、同心、合作、共进"的原则,在家校共建中扎实进取,旨在与家长一起共建和谐校园。接下来,笔者择要谈谈我校的家校共建。一、无声对话:每日留言"真情与坚持"家长和教师的携手合作是学生成长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学生的问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学 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和家长进行 有效沟通,可以让家长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从而 实现家校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文章从学校与家庭、教师、班级三个角度论述了家校合作的多种有效途径.以期通过对初中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一张网,随时随地,处处可见;点点滴滴,润泽无声。今天,教育有了"家校网络"这个新的元素,让"家校网络"这个现代教育技术加入了教育这古老的行业,让教育有了新的机体,呈现出新时代亮丽的风采。"家校互动网"是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家长义工制,是家校合作发展的未来趋势。成立家长义工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促进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首先要注意明确成立家长义工队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还要坚持自愿参与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为家长义工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韩彦荣  李玺彪 《成才之路》2023,(28):137-140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启蒙、成长与成才等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要协同家庭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先理清当前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并明确家校合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再提出相应措施,以推进家校合作模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开展,让青少年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领下提升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现在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护自己的心灵世界,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魏建春 《教师》2014,(25):35-35
正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当前农村初中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初中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1)家长缺乏参与意识。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忽视自己参与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成长。好学校不仅应该是学生们学习的乐园,还应该是家长们成长的天地。构建"新生命家校共育"系统,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一、缘起——"新生命家校共育"需要家长的成长201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需  相似文献   

20.
<正>"家校互动"是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通力合作,互为补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好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传统的家校教育中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