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在对青州市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时 ,发现过一块重要的残碑和一处碑文 ,经仔细研读 ,发现其均与当地的自然保护有关。由此证明 ,中国的“自然保护”并非“泊来品”;我们的前人也不乏自然保护意识 ,早在 2 5 0多年前 ,“自然保护”一词尚未产生时 ,就已开始了自然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类已开始对造成二者矛盾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首当其冲遭到批判。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新的学说以作为自然保护的哲学依据 ,但这一切是以“人类”、“我们”这样的全称命题为表述形式来谈自然保护的 ,掩盖了“正义”问题。在汲取西方理念的精华 ,明确我们对自然保护的道德义务的同时 ,更需明确 :在“保护自然”的统一认识下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应该有自己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冰雕与音乐,两者都能给予人们来自自然的感触,也都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冰雕同时也能产生冰音乐,用冰制作成的乐器,同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乐音。"冰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通过自然的声音给了我们最真实的艺术和审美体验。人们通过演奏冰乐器,启发我们去回报自然给予我们的艺术体验,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上一讲我们讲述了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自然的嗓音,以及对自然的嗓音如何进行如实的描述。为了找回自己的自然嗓音并加以改善和保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然嗓音的产生和自然嗓音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刘树军现代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两个方面。就自然保护而言,重点是合理开发、利用、抚育和保护自然资源尤其生物资源等。在中国,自然保护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古代环境保护的官方机构在我...  相似文献   

6.
曹蕾 《成才之路》2012,(29):73-74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能否与自然和平共处。幼儿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他们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能否与自然和平共处。幼儿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他们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怎样将环保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呢?我们想到,餐具是幼儿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跨越21世纪的门槛之际,国际世界中出现了两套生态保护潮流,一是全球自然生态保护潮流,二是世界文化生态保护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我们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就会摧毁物质的家园;同样,我们如果再不努力保护文化生态,会毁灭精神家园.如果说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是使地球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教育就成为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使人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若要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就要先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那些神奇的动物吧。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跨越21世纪的门槛之际,国际世界中出现了两套生态保护潮流,一是全球自然生态保护潮流,二是世界文化生态保护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我们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就会摧毁物质的家园;同样,我们如果再不努力保护文化生态,会毁灭精神家园。如果说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是使地球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教育就成为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使人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令人困惑的环境悖论、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以及发展观抉择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方式的追问。环境伦理学要求人们诗意地栖居在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而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它关系到尊重自然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Learning takes place in various spaces through human and nonhuman interactions. Considering the urgent need for rethinking how humans relate to nature,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MA level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art, craft and design to discuss how learning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pproach can impact learning experiences. We introduce walking with nature as a creative method that fosters students’ ability to let the environment actively shape their creative events. The encounter with nature-based materials in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following the material's flow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foundation for their creative processe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walking can facilitate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encountered materials, generating an emotional and dialog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ontributes to a ho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 We propose that such an experience can help in compreh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caring actions we need to take and maintain towards the nonhuman world.  相似文献   

14.
当代环境伦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没有摆脱合法性困境;它在人学和自然问题上存在双重误读。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能够为环境伦理学摆脱合法性困境寻求一条可能的逻辑通道。  相似文献   

15.
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自身,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自然观也就应运而生。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自然观,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明的进步,环境哲学也便提到了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日程上来。本从传统自然观的缺陷入手,分析了从传统自然观向环境哲学迈进的三种“价值审视”,并就可持续发展观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环境日益物质化、现代化,失去朴素性和天然性,并且过分追求游戏的功利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如何创设适合儿童的户外游戏环境非常重要,其中涉及的重要因素有:儿童参与,游戏空间,游戏材料,假期(自由)游戏,自然、奇幻特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是近几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课堂环境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产生的物理和心理场,影响着教师产生什么样的非言语行为。当前研究在研究的理论思路方面应当注意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和课堂环境有交互作用;在研究的发展观方面,我们应该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看成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游戏环境应顺应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需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应是一个融层次性与整体性、开放性与多样性、动态性与可持续性以及互动性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多重安全轻互动、重分区轻联系、重稳定轻变化,致使其生态学特征不甚显著。今后,我国幼儿园应努力降低其户外游戏环境的人工化,提升自然性;削弱其户外游戏环境的纯观赏化,强化体验性;消除其户外游戏环境的区隔化,建立各功能区之间及园内外之间的联系,由此不仅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而且真正支持幼儿的经验在不同空间的自由转换中实现迁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环境法治的伦理缺陷入手,从伦理学的视角提出了促进现代环境法治实现的若干途径,并提出应当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确立为现代环境法治的最终目标,以期能为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协调和空间管制机制、高速公路的生态理念、工业区的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的塑造、新型能源与利用等方面,介绍了德、法等国在尊重自然,注重生态,优化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性化环境上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