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建模是深入解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特征及揭示系统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依据教育信息化绩效理论、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说和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论,通过确立模型平面结构、确定模型空间结构、确认模型层级结构一系列过程,构建出具有三维框架、四个层级、五种属性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EEE模型,并对其进行解析.经专家评审法检验,EEE模型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可以依据该模型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结论为依据,从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发展水平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农村中小学从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发展水平两个维度进行自我发展的绩效评估,也可用于校际间或区际间的横向绩效评估,从而在宏观上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农村中小学把握信息化内涵,明确信息化目的,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提供帮助.为了提高指标体系应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还将绩效指标行为锚定等级量化,给出了应用阶段绩效评估标准案例.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法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改进做出有效的指导.评估不仅是一种操作,更是一种理念,既要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又要贯穿教育信息化活动的全过程,更有效地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基于这种理念本文以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主体的人本性、结果的绩效、结构的开放性为基本原则,构建了绩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包含诸多方面与环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文以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认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开放系统,其系统内部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功能发挥与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与功能,即五大要素和两大功能;然后以绩效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内涵、结构、考核内容,并对绩效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详细分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提升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起步、应用、融合与变革,并对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同时对发展阶段的跃迁特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此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构建符合宁夏实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体系,从而引导该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走向以效益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此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构建符合宁夏实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体系,从而引导该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走向以效益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应用中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推进,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已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基于绩效技术理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出提高信息技术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的结构化绩效模型,并结合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详细进行了绩效分析、差距分析及产生的原因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阐述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如变革管理、效果评估等,以探索西部地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成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力求全面准确地测算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可以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更加合理地发展,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对引领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215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并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通过对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够反映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在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建设、外部支持等方面的需求状况足以说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实进程和实施水平。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校长的信息化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为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教材.教法》2021,(9):123-129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对引领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215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并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通过对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够反映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2.
1986~2006年从中央财政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政策,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少且资金规模小,到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新增不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并对西部农村地区实行政策倾斜,中央财政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政策的变迁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央财政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政策在实施中产生了相当的绩效,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方面贡献卓越.本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视角出发,从教育公平的实施路径层面将其划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各阶段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四个地区419258位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整体呈现出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学习体验感不佳、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及时但优质与个性关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灵活性与个性化存在短板、学生技术使用和在线学习参与有待加强等共性特征.在差异性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教育公平各阶段表现较好,西部和三区三州有待加强,高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影响因素层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清晰度和教学活动设计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文章从基础设施配置、学习资源重构、教师教法突破、优质师资共享以及学生数字韧性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水平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信息化规划是以高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据高校核心业务需求,构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蓝图的过程,其主要包括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架构设计和实施规划三个基本流程。文章针对高校信息化规划及其三个基本流程进行阐述,研究对高校信息化规划绩效进行形成性评估与分析的思路,以确保高校信息化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校通"和"农远"工程的实施,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在主体的观念和信息素质,还是在设施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其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人本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切实推进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客观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估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体系之上的.文章介绍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灰色关联模型,用该模型对2010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政府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评价了各市的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绩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路经钧迷思观象发生,不少学者对教育信息化评估也由建设水平评估转向了绩效评估的研究,以其通过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研究解决一些当前的。资金浪费,重硬轻软。信息他人才不足等的问题,有效指导教育信息化另一个阶段的推进进程。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产出的关键因素,是评估重要的软指标,也是评估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辨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内涵,评估视角以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聚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这个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必要的一级指标维度,提出要议“教师人”这俏亍为主体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绩效评估的观点,并从用户实践的视角阐释其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19-25
现有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简单教学应用,与当前强调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2.0实践明显脱节。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基于对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理论模型、指标和方法的系统梳理,设计了涵盖4个维度、共14个指标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模型。随后,文章对605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融合度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拟合情况良好、信度良好。最后,文章确定了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和融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融合指数的调查得分。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实现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水平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具有代表性的喀什、和田两个地区6个县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和70所中小学校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结合南疆四地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基本情况,梳理总结了南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自治区今后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应用推广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基石。面向大数据的基础教育信息化2.0“县·省”级动态综合测评既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战略,也是理清“县·省”级基础教育信息化2.0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举措。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了面向大数据的测评导向、“县·省”级基础教育信息化2.0大数据和数据驱动的动态性机理,系统阐述了动态综合测评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技术平台与基本特性,建构了面向大数据的基础教育信息化2.0“县·省”级动态综合测评模型,开发了基础教育信息化2.0“县·省”级动态综合测评“双向”排序方法。以X省15个县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并对H县与另外14个县基础教育信息化2.0综合水平进行了纵横向可视化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各县发展变化轨迹,充分说明了动态综合测评模型建构对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