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莫言的《红高粱》部分章节已经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随着《透明的红萝卜》入选,关于莫言作品进教材的争论还将会继续的。  相似文献   

2.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2,(21):12-1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非常适合中学生读。(《京华时》10月14日)语文作为母语教科书,承担的命是多重的,既有工具性的"读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网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著作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  相似文献   

4.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5.
教材既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那就要将教材置于课程文化的原则下进行选编。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摘得此项世界顶级文学奖,消息传来,莫言立马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他的作品当晚在宣布后即引起高度关注,如上海书城迅速作出反应,连夜将他的书在一楼显眼处开出专柜,第二天即告售罄,一时洛阳纸贵。北京的语文出版社即表态说,"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八卦田     
《小学生时代》2013,(1):22-23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进教材 据新华社电,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此事引发社会热议,焦点集中在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  相似文献   

7.
<正>莫言在最近的一次文学对谈活动上,否认他被翻译到国外的作品是在"揭中国的丑"。"我没想过写给外国人看",他说。不过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这位中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进入外国市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毛泽东语录》《论语》以及气功、中医药和烹饪类书籍,如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一直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每部作品都透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也一直在读者的关注之中。2000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坚持了他一以贯之的民间叙述立场,同时也让人想起《红高粱》等一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幸福     
赵盛基 《初中生》2014,(1):14-14
正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央视《面对面》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40多分钟的访谈中,尽管他略显疲惫,但始终保持着朴实、幽默和魔幻的风格。当主持人董倩笑问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随口答道:"我不知道。"在董倩的追问下,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  相似文献   

10.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名字开始越出文学圈,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符号,如同篮球姚明、网球李娜、羽毛球林丹那样的中国新面孔。而教材编写者也宣称将尽快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入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我个人很乐意推荐莫言更多的作品给语文教师与中学生,如果我们能够相对多地阅读莫言,会发现有更多比《透明的红萝卜》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可以挑选,  相似文献   

11.
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引发"莫言热",媒体连篇累牍进行报道,有关高中语文教材将增收莫言小说的消息被披露后也立即引起热议。虽然语文教材收入当代作家的作品非自今日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早就收入了史铁生、余华等人的作品,但这一次,紧急开会确定等细节给人轻率之感,也落下急功近利之讥。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天马行空地叙述民间、并且不简单地批判民间落后和愚昧,来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的作家。民间写作贯穿了莫言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他将自己的写作说成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在模仿川端康成的《雪国》后,莫言创作出了《白狗秋千架》,举起了"高密东北乡"这面旗帜,也开始了其民间写作的道路。在本文中,我们针对其作品对莫言的民间性视野是否具有现代性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莫言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氏风格的演讲,一如莫言那独特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终身评委和全球新闻媒体面前,身穿中山装的莫言用他那充满了山东1味的方言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有关文学,有关人性的故事。瑞典翻译家葛浩然说:"如果把莫言今天的演讲比作一篇小说,那么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对母亲的爱是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  相似文献   

14.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对他的批评声日益高涨起来,尤其是曾应邀抄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行为备受诟病。批评者大都站在意识形态的批判立场,他们不屑于从历史和理论角度作深入的探讨。在接受美学的框架下,毛泽东的《讲话》和莫言的"乡土"立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莫言在作品中的实践是一种对《讲话》精神的继承,更是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5.
苏朋 《中国研究生》2012,(10):10-17
读莫言乡土小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一份感情,尤其是读《透明的红萝卜》以及之后陆续创作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经典作品。当你纵观这些乡土作品,就会清晰地发现有一条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人文情愫的发展脉络,沿着这条脉络,莫言构筑的人文主义理想王国就会渐次明晰地矗立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熊孩子"一词使用频繁。该词来自北方方言,有以下两种含义:一、怯懦;能力低下的孩子。如:(1)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竞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莫言《超越故乡》2005年)二、不守规矩、能惹事的孩子。如:(2)我刚把手表放到耳边,还没来得及听到什么,手腕子就被麻叔攥住了。麻叔将手表夺回去,顺手在我的头上扇了一巴掌。"你这熊孩子怎么能这样呢?"麻叔恼怒地骂道:"你怎么这么招人烦呢?"(莫言《牛》1998  相似文献   

17.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入堂理由: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他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生平简介名字:管谟业笔名:莫言出生年月:1955年2月17日出生地:山东高密  相似文献   

20.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