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怎样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新闻报道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党报的周末副刊办得既有趣味性、可读性,引人入胜,又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党报副刊独特的高品位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悉心研究的新课题。浙江日报《钱塘周末》从2001年10月以来,在报社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听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社会效益来说,还是就经济效益而讲,报纸副刊、周末刊、晚报打出“增强可读性”的旗子,都是无可非议的,如报纸不可读,那其导向作用、宣教功能如何发挥?报纸的日子又怎么过?但是,“可读性”如何增强,读者怎么贴近,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新闻改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专刊副刊,进一步改进版面形式、栏目设置,进一步改进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学会资本运作,做大做强媒体集团,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内外新闻竞争的需要,等等。但是,我认为,做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应是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一把“三贴近”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宣传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竞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准则。如何围绕“三贴近”不断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创新,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要,沿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不断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做到了节目栏目化,栏目群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周末人物”专栏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三届成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第二、三、四届),其间经历了《大众日报》几次改版,“周末人物”也随着报纸改版的总体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和创新,但这个栏目始终坚持最初开办栏目的编辑思想,即内在诉求以提升读者人文素养为主旨,外在形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为要求,对稿件始终坚持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品位、选题上高要求的“三高”标准。  相似文献   

6.
县市报周末刊要经常给读者以新鲜感,同时也要注意其新闻性,避免杂志化。《溧阳日报》所办的以溧阳著名风景点天目湖命名的“天目湖”周末刊,注意关注热点,贴近百姓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日渐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7.
周末刊,作为一种在近期报界大量兴起的热门操作。无疑为报纸、尤其为面孔“正经”得近乎古板的党报注入了一种新鲜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周末刊在贴近读者的努力过程中,一些报纸对“打、杀、抢、骗”,影星明星追踪的过  相似文献   

8.
机关报要赢得读者,必须让“三贴近”入主报纸;而落实“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一办报指导思想,又需要报纸各个环节的努力,最近对比阅读了四川农村日报和四川日报各自刊登的两条抗洪稿件,使我对“三贴近”问题产生了以下一连串思考。在今年抗洪的紧张时刻,...  相似文献   

9.
听了《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这个广播节目之后,我有四点体会:第一,在新闻“三贴近”的实践中深化主题报道。新闻“三贴近”,是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这个节目有很独特的味道,就是贴近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很好地把人物形象同农民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并且回答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在先富起来或者先发展起来的先进地区,共产党员如何  相似文献   

10.
中央对于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是目前铁路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贴近”中每一个“贴近”都很重要,如果缺失哪一个“贴近”,另两个“贴近”就无从落实。然而,我理解贴近群众是“三贴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我们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梅卓慧 《新闻前哨》2005,(11):33-33
国家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之后,人们的休闲时间更充裕了,许多媒体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休闲周刊-“周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末”是社会安定,民情祥和的伴生物。不少报纸的“周末”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周末”创造了报纸媒体的繁荣。但有的“周末”却难以为继,干脆停办或转作其它“周刊”。其主要原因是在出版质  相似文献   

12.
在书报如林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周末”优势,以适应改革需要,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嘉兴日报》“周末”是1987年元旦创刊的,三年来,在探索新闻文学路子,办出地方特色和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一、走新闻文学的路子。现在许多报纸的副刊、周末版、星期刊都在探索走新闻文学的路子,在这方面,“周末”更有它有利的条件。“周末”是日报的组成部分,它的宣传目的、服务对象和整张报纸是一体的,但它的宣传形式、侧重点则又有所不同。它可以生动、形象、多层次、多侧面并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反  相似文献   

13.
施文标 《军事记者》2004,(11):14-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把照相机始终对准部队基层,对准生活第一线,聚焦官兵,为部队建设服务。这是部队军事摄影记者的根本态度问题。端正这个根本态度,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日报“周末版”问世半年多来,受到读者好评. “周末版”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内容贴近读者,一版的“周末特写”、“社会百色”、“议论风生”等栏目,谈论的都是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再加上一两幅新闻照片或一幅漫画的点缀,显得生动活泼.二版“生活周刊”专版,谈论生活,指导消费,入情入理;三版“文艺  相似文献   

15.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一、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台、部领导要求与会记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宣传报道好“两会”,并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把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同时要严守职业纪  相似文献   

16.
武汉晚报周末刊创刊于1984年。刚开始叫星期刊,后改为周六出版,始称周末刊。 周末刊创刊十年,其规模依旧为四开八版,发行量曾超过50万份,是湖北地区发行量较大的一份报纸。因它的方针一开始便依循着“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陶冶情操”这条贴近读者接近读者亲近读者轨迹,且具有较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并不一味媚俗的格调,所以在武汉市民中享有不衰的印象和知名度,被读者亲切地称呼为“那份绿报纸”(因报头套绿)。 十年来,武汉晚报周末刊也曾有过一些俗雅处理得当、颇受一些读者关心关注和好评的专栏和专版。如本刊曾有过的《现代启示录》专栏,既有较显著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需要共产党先进性的引领。这是笔者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答案。笔者认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树立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必须坚定的党性观念,必须坚持的“三贴近”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在《大同日报·假日特刊》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办出一份高品位的党报周末副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实践,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政治家办报,努力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正确运用到每一期、每个版面、每一篇稿件的策划、编辑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广大的报人在越来越认识到报纸的商品性以后认真实践的一个口号。 然而贴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吸引,是吸引读者来接受你这张报纸。于是笔者认为,贴近,是报纸主动凑上去;吸引,是轻轻将读者“引诱”过来。这里的吸引,就是一种贴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贴近。这是吸引和贴近的辩证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报就在贴近和吸引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贴就贴到读者的心上 从贴近读者上讲,我们认为主要要抓好这几点: 1、信息性。报纸是信息的载体。载体上必须有读者需要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注意了两个观念的改变;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20.
出版工作也要"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强调,要从“三贴近”入手来切实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这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央带头示范并采取了改进领导人活动与会议报道的具体措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中央领导同志还强调,坚持“三贴近”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因此,“三贴近”同时也是对出版工作提出的要求,“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出版工作者来说,努力实践“三贴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