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青年的劳动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青年要坚持和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奋斗。  相似文献   

2.
王平 《知识文库》2022,(16):22-24
<正>进入新时代,社会提倡奉献、创新、奋斗、勤俭等组成的劳动精神。高职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加强劳动精神培育,这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精神教育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内容,通过劳动教育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展开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整体机制、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实践活动运行机制、网络空间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加深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以“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为抓手,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的逻辑关系。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确保“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劳动教育内容,筑牢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石;打造“家庭+学校+企业+政府”一体化教育,协同工匠精神的培育;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体现传承工匠精神成效。  相似文献   

4.
茅雪峰 《班主任》2024,(3):13-15
<正>鉴于学校劳动教育时间和空间存在局限性、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也往往难以持久,我以培育劳动精神为内核,分别从劳动环境、劳动活动、劳动评价、劳动素养四个维度,以“五一阵地”“翻转项目”“多元评价”“五育融合”为具体实践策略,让学生全方位浸润劳动精神的洗礼,真正体悟劳动价值,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技能水平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新时期,如何科学有效地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充盈且可持续的劳动精神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中存在着学校的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师资配备有待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等困境,需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化被动为主动;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指导;注重专业岗位实习,提高劳动技能等策略,以期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调研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然后论述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卫类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包括借助线上线下多手段,树立正确劳动观念;依托各类教学活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从生活、学习、实践全过程,培养必备劳动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强化工匠精神价值引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志愿精神培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及我国高素质青年的培养。因此需要让公众了解及接受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了解及内化志愿精神所包含的要素、培育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志愿精神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躺平主义以安于现状、消极逃避的生活状态作为处世原则,其实质是奋斗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产物。究其原因,躺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网络媒体导向以及自我认同危机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从培育正确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综合引导“躺平”青年转变观念,主动应对青年奋斗精神消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存 ,离不开衣食住行用 ,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又无不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 ,马克思的“劳动应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被称为永恒的真理。所以说 ,劳动教育也应是永恒的课题。劳动教育的目的旨在着力培养青少年自我服务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性、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劳动毅力及劳动的责任心 ;着力使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 ,培养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劳动协作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着力培养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运用到劳动创造之中 ,培养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中为人、为德、为师、为学的准则岌岌可危,它将殃及年轻教师和在校学生,侵蚀校园这块神圣的净土。崇尚教授群体高尚的人格素养、严谨的学风准则、渊博的知识构成、杰出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亦即综合素质,实为立教之本。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成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优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生活质量差、劳动强度大、就医难、生活单调、精神慰藉缺失、无人照料等,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社会老龄化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及代沟的存在等,是留守老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可以采用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敬老意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比重,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重视社会实践,开拓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是重塑劳动教育价值的"试验田",也是职校学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途径,更是重振我国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劳动与教育割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劳动主体与客体割裂等问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长远战略意义。本文基于高职高专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进一步探究专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手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实践思维方式历史地承载 了人类实践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而生存实践观、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观则集中体现了批判精神、超 越精神和革命精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需要努力保证教育质量.到2008年,第一个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将要结束.评估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团队精神培育——新世纪大学德育的崇高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正在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品质规范。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和而不同,可以优势互补。团队精神产生的前提是环境和机制,团队精神的本质是"人品管理"。德育要营造的就是团队磁场、团队思想。而团队思想的细化就是遵纪守法理念强化,是公共意识、尊重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