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哪吒魔童仍为童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画着烟熏妆、穿着拖裆裤的小哪吒闯入了人们视野。他两手插裤兜,嘴里叼根草,晃着八字步,性情很暴躁;善于整蛊,顽劣不堪,一个妥妥的熊孩子。本该是英雄的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受到人们的敌视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中华文化土壤的现象级哪吒题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通过对道教思想的形象化呈现、对神仙道士的影像化表达、对道教仙境的审美化再现,《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形上抽象的道教思想创意性地运用到形下具象的影视作品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我命由我、符箓咒语、道教仙境三个方面。编导将道教文化元素和奇幻玄妙的影像融为一体,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意性运用和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邓森予 《作文大王》2023,(11):45-46
<正>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妈妈带我来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一边看着精彩搞笑的电影,一边吃着金灿灿、香喷喷的爆米花。突然,眼前一晃,一道红光闪过,从银幕里钻出来一个人。此人脚踩风火轮,左手拿混天绫,右手拿火尖枪,正是我仰慕已久的哪吒。哪吒说:“小兄弟,这是哪儿呀?”我说:“这是电影院。既然你来了,也无落脚之地,就请放心地跟我们走吧。”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动画当中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本,深入探讨当下动画中所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这种现状对于国内动画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现代性视角重塑了传统的哪吒主题。影片中,悠悠天命与世俗之见,是哪吒成长路上无可选择的困境,而这两座大山背后,激荡着孤独叛逆者对于真实自我的渴望。作为一种精神隐喻,哪吒象征着现代人在他者与自我关系间的迷失,在血亲之爱与独立人格间的撕扯,这是现代人自我追寻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正>前阵子,朋友极力推荐我去看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第一反应是拒绝:"哪吒?我不看。"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哪吒的故事是早就耳熟能详的,还能有什么稀奇?1979年那部动画片《哪吒闹海》大约是很多人深刻的童年记忆: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惹怒了东海龙王,被父亲李靖训斥,他横剑自刎,"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故事实在太惨烈,令懵懂孩童都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7.
哪吒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神话英雄人物,其形象在典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随着时代不断演化。他的形象嬗变与某一时期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对流传数百年的哪吒故事进行了改写,通过对电影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影片在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设置上对既有的哪吒神话及人物进行了重构性改编,以后现代的模式完成了当代观众内心对于哪吒形象的观照,呈现出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和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8.
金太峰 《作文大王》2023,(11):40-42
<正>之前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抗争到底的成长故事。不少小影迷观影后表示,要是能和哪吒度过一天,那可真是太酷了!在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吧。如果真有一个机会,他们来到了你的身边,与你一起过一天,会发生怎样奇特的故事呢?不如一起来想想吧。  相似文献   

9.
<正>【文本一】新技术运用提升动画电影表现力(1)百余年来,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将动画艺术的媒介属性、技术属性与民族文化、民族形式融汇统一,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新时代以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等动画电影,以数字特效呈现瑰丽想象,吸引亿万观众走进影院,有的作品还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反响原本针对青少年观众的动画电影一次次“破圈”,成为我国观众喜爱的主要电影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影视动画近些年发展迅速,上映的几部动画电影票房可观,直接地反映影视动画的前景值得期待。2013至2019年间先后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猫眼数据,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32天票房收入超过45亿元,整个动画电影市场令人十分惊喜。笔者在2018年开展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人类文明演进视域下的动画技术发展史研究"(18YJC760057)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动画电影市场潜力巨大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作为基础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依靠高度视觉化、高吸引创意、高概念叙事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体现出中国动画电影人对好莱坞高概念动画电影制作模式的尝试与模仿。然而,电影故事的打磨、可持续创意开发的探索显示出制作团队在广度、深度上的欠缺,未来可考虑吸收借鉴"漫威电影宇宙"和"迪士尼模式",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国动画电影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谢与存 《作文》2023,(37):27-28
<正>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哪吒。这不,他竟然神奇地出现在我面前了。哪吒一看我一脸崇拜的样子,就读懂了我的心思。他拉起我的手,脚踩风火轮,腾云驾雾。刚开始,我不敢睁开眼睛,只听见耳边风声嗖嗖的。转眼间,我们就到了东海,从空中俯瞰,大海如同风平浪静的小池塘。哪吒带着我降落到了海岸上。哈哈,我居然看到了敖丙。  相似文献   

13.
杨铭 《英语广场》2020,(35):25-2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传播渠道的发展,网络动画大量出现,国漫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近年来,从内容、题材和类型上,中国动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作品走向海外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神话故事进行改编,以紧凑的情节和颠覆性的剧情夺得人心,大获国内外好评。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国漫电影及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国漫电影翻译提供参考,以推动国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背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线上教学平台与直播软件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崛起,以高校为受众群体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高校会在保证线下授课的同时进行线上资源的布置,以保证所有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近几年线上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该教育模式进行支持。而国产影视动画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令人瞩目,大量优秀的国产动画短片、电影层出不穷,如《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等,  相似文献   

15.
<正>"我命由我不由天!"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借哪吒发出这样的呐喊。不过,在灼眼的火色哪吒背后,憨态可掬的太乙真人正抿着小酒,捧着《神仙的自我修养》,操着一口纯正的川普,告诉我们什么是四川的生活特征。传说中,太乙真人正是在乾元山金光洞修炼的。这位被重新定义的神仙,浑圆可爱,向大家颇有喜感地道出生活的真谛,那便是两个字——"巴适"。成都,便是这"巴适"最合适的代言人。文人墨客们纷纷来此,哒哒马蹄响了又响,雪白宣纸铺了又铺。在文坛大家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稀得见成都在那些蒙尘岁月中的清朗模样。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芳 《英语广场》2020,(27):25-27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不少优秀作品被传播到国外。如今译制片受众的数量远远超过文献作品受众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这其中影视字幕的翻译作为不可或缺的媒介,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影片的接收度。本文介绍功能目的论的三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的中国电影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英译的研究,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适用性和积极的指导作用,提倡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充分考虑翻译目的,以期提高翻译质量,达到最好的观影效果和实现最佳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通过改编民间神话故事表达通过抗争改变身份主题的中国动画电影,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建构身份的主题除了运用电影技术手段来呈现,还可以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从语法层的语气系统和关系小句以及词汇层的态度词入手,我们可以分析语言如何通过表达评价意义来建构人物身份。总之,语气系统、关系小句和态度词构成了电影中用以建构主要角色身份的词汇语法资源,因而对语言评价资源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电影人物刻画和身份建构,表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对剧本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其内容、题材和情节都传达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这部影片字幕翻译在文化层面需要考虑思维模式、处世哲学以及生活习惯等中西差异;在语境层面需结合上下文、情景以及文化对源语语篇整合重组;在内容层面应考虑语意和形式,通观全局权衡利弊;在表达层面应多模态配合,字幕长短得当,提升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19.
张新琦  逯艳 《文教资料》2020,(6):83-84,24
类似系列化人物塑造、不同角色、人物故事剧情联动,使"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形成了庞大、完整的体系.国内的类似系列化作品,相对水准较低.近几年如《唐人街探案》《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出现,才稍有改观.本文对"漫威"超级英雄的塑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系列化超级英雄式人物建立的要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优势文化资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多元、系统的中国式超级英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