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革命取得胜利、建设取得成就和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贯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尤其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石书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  相似文献   

3.
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发挥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传播劳动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广大职工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正能量和新能量,全面提升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务,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号召"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和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开始.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并不是说在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可以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了.需要一个准备时期:一方面,医治战争创伤,继续完成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且指出,当前“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们国家民主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巨大进步。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几个重要文件同样将成为我国不朽的历史文献。这次会议所通过的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这次会议所通过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当地英模美德教育的研究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金忠义,刘树杉1.当代当地英模美德及其教育的内涵。当代英模美德是成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先进标兵、模范人物,继承、弘扬、升华的共产主义美德。是古代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发扬光大,它是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人民在自己底领袖毛主席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胜利地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同时,他方面,又在我们国家底面前提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任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变旧社会为新社会,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之革命改造时期开始了。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和斯大林曾经科学地证明:只有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就是创造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问题。列宁曾经教导说:“社会主义的唯一经济基础是能够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斯大  相似文献   

9.
王维远  温伟 《天中学刊》1999,14(1):13-16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三个伟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必须歌颂革命、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在建国后三十年的经济舞台上,以模范教育为主要手段,英模群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英模群体身上不变的是对国家的认同感、社会的责任感、职业的满足感、家庭的幸福感,但是不同的时代又赋予了英模人物许多专属于该时代的政治形象和特征。文章对国家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如何赋予这些英模以不同的形象和特征,以及通过这些形象和特征,我们又能从中如何还原历史面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学校德育发生了变化;课堂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学评价发生了变化。这八个方面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3.
新外贸法的新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外贸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履行入世承诺和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中国从外贸大国走向外贸强国的重要保障。概括新外贸法的主要特征 ,可将其表述为 :在立法指导上呈现三个体现 ,在立法内容上汇聚了四个亮点 ,在立法体例上实现了五个突破。新外贸法虽然仍有不足之处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是一部符合中国当前外贸发展客观需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作为奋斗目标提出过。中央当前重提,既顺应了时代的召唤,更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许多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评价理念和新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的发展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模式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向着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动态化、情境化、质化和互动协作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Educational forum》2012,76(4):418-4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oth traditional literacy (reading and writing print) and new digital literacies (for example, playing video games) come in two grades or forms, one of which can lead to success in the modern world and one of which is less likely to do so. In both cases, the role of “academic” or “specialist” language is crucial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two grades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发展与媒介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普遍应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网络媒体扩大了文学创作的主体队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热衷于网络言论的写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构成新媒体时代创作队伍的主力。新媒介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在内容、文体、表达方式、生成过程等方面有所变化,作家也变成趋于普泛化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它将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使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师生关系、管理机制、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旧课程和新旧师生关系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青年一代才是革除中国积弊,挽救中国危亡,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坚力量和希望的认识,以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现状,《新青年》提倡一种新型人生观:在反对旧道德和传统的基础上,以西方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近代人生观,它对青年自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要求,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社会。它更是针对青年的糟糕状况和中国严峻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启蒙救国为内在目的的一种务实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