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宏梅 《现代语文》2010,(9):102-10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感受屈原的人生追求。 2.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了解渔父的隐士形象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来,儒家倡导的以“仁”为核心和基石的“君子”人格,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形成这一理想人格的历史进程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分析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君子”是孔子为世人设计的大众化的理想人格传统儒学的人生理想,人生应以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和致力于道德实践为全部内涵,走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路,把成圣成王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提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者也,尽制者也。两尽者,足…  相似文献   

3.
《渔父》:屈原自吐心曲的灵魂对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渔父》的作者仍定为屈原较为合理。《渔父》作为一篇真实反映屈原流放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其“渔父”当是屈原采用“分身立言”、“人物的自我分裂”的艺术手法所幻化的人物,是屈原的另一半,是屈原形象决不可少的必要补充。《渔父》实是屈原自吐心曲的灵魂对白。由于“渔父”的塑造,屈原的真才有所寄托,美善得以升华。而且,通过“渔父”的设置,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美再一次地焕发璀璨光芒。  相似文献   

4.
渔家生活历来是诗人们很感兴趣的题材,历代写渔父的诗、词、曲(这里统称为“渔父诗”)虽然未有人作过统计,但观其量却不在少数。尽管由于诗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感受各不相同,因而出现在他们笔下的渔父形象也迥然而异,但就其总体观察,这些渔父诗不外以下两种。一种是现实生活中渔父形象的真实再现。诗人们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按照生活  相似文献   

5.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最喜爱用“白”字的诗人之一。对其进行诗学解读,实际上涉及中国经典审美理论的文化原点。他尚白,他像白玉,它有清白爽朗的人生精神,人格是光明洁白的。“白”字之美以原创的神秘隐藏在诗人的灵魂里。如李白诚然有一种白云情结,这是他的情绪感所由生发的明亮、纯静、冲淡、孤寂、清高、悠然、顿悟的精神状态,糅合着道家的自然无为和释家空寂清静的哲学人生。剖析李白诗歌中的“白”字句,就可以深入诗人的灵魂,就可以探求诗人的诗学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并进而理解诗人的人生体验、生命精神和光明爽洁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不以宗教、科学为主流,而以社会人生为终极关怀。实为一种人文主义文化。而国身通一精神,则体现了这种文化以仁为本的精神与特征,并由此决定了传统诗歌关心社会人生的特质。我国古代没有职业诗人。诗人就是士人。士应承担起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职责,接受人文文化教养、建立道德人格主体。实践人文理想,尤应为士的主要职志。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到《尚书·尧典》的“诗言志”、再到《诗大序》的“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这些典训来看,都体现了人文文化对诗人关心政治与文  相似文献   

8.
儒家理想人格对冰心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她重视道德的价值,并以“圣人”“君子”理想人格作为自己努力的最终方向。“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一直左右着冰心人格范型的选择方向,成为决定她人生选择与写作价值取向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渔父形象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是隐逸思想或者说道家处世哲学的具象化。长期以来,在偏重挖掘圣贤光辉思想的影响下,渔父形象往往作为屈原人格的对照,被当作反面人物来看待。其实,屈原与渔父对生存的选择,不是美与丑的对立,而是对世俗人生的超越,他们各自彰显了不同的人格魅力,渔父与屈原是与世俗相对立的两个美的化身。生存还是毁灭,屈原与渔父对生存的选择,给我们更多的是两种唯美指向。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阻挠,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面对黑暗现实,屈原回天无力,只得将自己的满腔悲愤诉诸诗歌,以表达自己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和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卜居》、《渔父》据考证虽非屈原本人之作,但其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力量,对屈原形象确是不可或缺的补充,而且作品在艺术上也以其独到的特色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湖畔”诗人专写情诗,他们少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较轻易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其诗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爱情至上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尊重。“新月”诗人的情诗,则在清纯的旋律上增添了缠绵的情调,专写青年人细腻的体验和热切的恋爱告白。他们追求意境的美和意象的生动,开创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现代情诗的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意境创构,在唐代达到了完善,这是因为唐代山水诗人普遍采用“即目入咏、临景构结”的方式进行创作。“当下”的审美感兴使情景融合为一,自成完善的系统,更使诗人通过瞬间的直觉把握到事物完整的、真实的感性存在,从而在诗歌中创造出纯净浑融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诗人对"歧路"的意象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顾子欣先生深受"中国式"理解的影响而有了对弗洛斯特"The Road Not Taken"与众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探讨这种翻译背后的原因,强调诗歌翻译必须基于创作背景以达到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诗诞生后的十几年间,诗坛上出现了许多“飞升”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群落。“飞升”意象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深刻地展示了现代诗人的孤独意识、死亡情结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5.
“母语化”是寻根学最为看重的话语表述方式之一,也是对新时期学创作最具影响的艺术成就之一,母语化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作充分的借鉴和吸收,以激活汉语言在学表达上的诗性和灵性。本试图通过西方批评家和诗人对汉语言诗性特征的理解,联系中国古代论家的阐说和寻根作家的创伤,重点分析“中国式意象”的构成,由由论述寻根学中的母语化倾向及其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异体诗漫谈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异体诗是一枝夺目的奇葩。它有别于其它四言、五言、七言诗的所谓“正体”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赢得人们的青睐与赞誉,尤其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人在表述自己对诗精髓的理解和对诗进行评论时,总是提炼出一些极其简单的字来,将自己的思想凝结于其中,“象”是其中的一个概念。古人用“象”来评论作品时,未对其内涵进行直接的阐发和界定,似乎给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玄奥感。本文试从象之义、象之意、象之神的角度剖析“象”的内涵,揭示象所蕴含的约定意味,以期发掘古人对“象”虽没明言,但早已成熟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19.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清中叶,"神韵"、"格调"、"性灵"诸说登陆常熟诗坛,造就了许多才华出众,颇具影响的诗人,给虞山文坛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大凡成熟的诗人,总是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海子的"麦地"(麦子)、"村庄"等意象便属此类。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海子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更有助于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