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军区工程兵训练大队,从1994年起连续4年被军区司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与该大队政委王立明关心支持报道工作是分不开的。王政委是位“老宣传”,十分重视新闻报道这个“窗口”。平时,不管是出差、开会、下连队蹲点或检查工作,他都随身揣个小本本,除记下工作情况外,还要记下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无论是好事还是“丑”事,他都及时把捕捉到的信息反馈给报道员。前年10月初的一天,王政委在连队检查工作时发现不少连队的伙食比较差,干部战士意见很大。他立即责成机关有关部门逐个连队查帐,原来不少连队伙食费被挪用。王政…  相似文献   

2.
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十三连,是以人民出版社为单位而建制的一个连队.黑子是十三连的一条狗.但在我心目中,他(请注意,不是它!)从来就是我“最亲密的战友”.当时十三连的全体成员,包括“五七”战士、“随军”家属和孩子,男女老少约近三百口,都会有此同感. 黑子是怎样到十三连来的?1969年10月,我们这支主要由“臭老九”组成的准军事化连队,刚从临时驻地咸宁高中到汀泗桥,在赤岗大队林场安营扎寨,借了两间瓦房——冬天从瓦缝中能飘进雪花,但不漏雨的房子——给炊事班,另外支了一个大帐篷,埋锅砌灶.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它可以使你分辨出真、善、美、假、恶、丑。作为采访者,不深入生活,是采撷不到素材的;如果仅仅涉足生活,而缺乏识辨能力,“装进篮子便是菜”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记得有一次我下连队采访,了解到一位连长治军有方,连队文化生活丰富,我写到背景时,用了这么一句话:“他把自己准备做家具的木头献出来,为连队做了乒乓球桌和图书架”。很多知情人直摇头,我不以为然:宣传一个典型难免遭到一些非议和责难,  相似文献   

4.
姚安县的苴门乡有两个迷人的村庄:一个叫地索,一个叫花椒园。这两个村庄在大山的深处,鲜为人知。这里的人们每年的正月都要过一个奇特的节日——“秋竿节”,并在节日中祭祀神灵,激情歌舞;在彝族人的心中,花椒园是一个离天最近的村庄,也是一个最时尚的村庄,这里的山民远离化学药品,过着最生态的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报道:“一个大队一年能出这么多的理论研究成果,真不简单啊。”这是前不久海军政治部政研室的一位首长在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进行调研时看到该部自己编辑的几本论文集时发出的赞叹。去年,该军械技术保障大队党委在认真组织官兵圆满完成各项战备训练和演习任务的同时,大队党委制定了干部撰写论文的奖励规定,还为每个基层连队配发了电脑,积极为干部撰写论文创造条件,并定期组织优秀论文交流和展览。8月份,部队在该部组织的实兵演习中,该大队政治处一次性收到基层60多篇论文。在鼓励干部多写论文、写好论文的同时,大队党委成…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出兵,开赴一个“和平战场”,武器不是坦克机关机。这次出兵的中国军队将接受一位叫桑德森的澳大利亚人节制,臂上佩带联合国标志。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历史将记住1992年4月16日,中国军队加入了联合国迄今最大的维和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记住1993年3月8日,她命名这支出兵部队为“维和首功大队”。  相似文献   

7.
江苏经济台“江海新闻网”中,有个栏目叫“趣闻辑萃”谈的都是趣闻轶事,似乎没有导向问题,其实不然。我们在编“趣闻辑萃”这个节目时,首先注意到在谈“趣闻”时,也不忘寓思想教育于其中。例如,缅甸一个边远村庄,训练一头牛做“邮递员”,这头牛把甲地的信件驮到乙地,再将乙地的邮件带回甲地。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8.
1981年秋天,副总编林忠要我写一个村实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调查。我选的那村,叫“草坡大队”,在安丘县官庄镇。  相似文献   

9.
笔者不久前在某报看到一则消息,报道一个连队为每个战士过生日。遇到战士生日,又是买生日蛋糕,又是炒家乡风味菜,又是开生日晚会,唱卡拉OK……。读完这则消息,未免叫人纳闷。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如果战士们的生日很少日期相同,又都这样过的话,平均每三天就要过一个热闹生日。别说连队经济上承受不了,就是连队干部和战士的精力上也顾不过来,况且还容易助长一些不良风气。这样的报道能让读者接受吗?此类存在片面性的报道,在日常报纸宣传中,并不少见,比如:某某连队成立起军乐队、管弦乐队、成风锣鼓队;某某同志病重不住院;某…  相似文献   

10.
古人关于写作确句名言,叫“博观约取”。将这话用于新闻写作,就是广泛搜集资料,善于精选,才能写好新闻. 回想起我刚刚学习写稿那阵子,热情很高,经常去连队或驻地村庄采访,虽然了解到不少情况,收集到不少材料,由于我不善于选择、分析、提炼,或是“一锅煮”,或是随手拈来,结果很少被采用。后来,我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摸到一点“门”儿.比如,有次采访一个兽医,他做了很多好事,如果是过去的写法,主次不分,这也要,那也舍不得割爱,稿子肯定写得又长又罗嗦,好象是一本流水帐,连自己看了都不满意。这次我将材料归类排队,进行认真分析、比较、筛选,最后仅用了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情的第一次,总使人难以忘怀。在新闻工作的征途上, 我所接受的第一堂别具一格的新闻课,不仅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使我终生受益。说起来,那是37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东海前线一个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当兵。那年秋天,营政委把我们三个连队的文书叫到一起,给我们一个任务, 写一篇通讯,把全营官兵爱岛、守岛、建岛的事迹报道出去。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领导上给我们一个任务,要我们报道一下连队的文娱生活。接受任务后,我们对连队生活作了初步了解,发现某坦克团三连的文娱活动开展得很好,尤其是该连的“官兵同乐晚会”搞得更是有声有色,全连的干部和大部分战士都在同乐晚会上表演过节目;  相似文献   

13.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人民解放军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但,这个光灿灿的名字最早是怎么来的呢?这不能不归功于报纸的编辑。翻开1958年3月26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头条是个辟栏,由一条新闻,一篇评论和一幅漫画组成,报道的是上海市内卫一团八连节俭成风的事迹,处理相当显著。那篇评论的标题,就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在这之前(包括新闻稿和评论的内容),还没有“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提法。自从出现了这个标题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名字,在军内外广为传诵,越叫越响,直至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颁布命令,正式授予了这个光荣称号。追溯二十七年前的往事,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修改出好稿     
2005年初,我刚调到大队的时候,在连队担任指导员,团政委碰巧挂钩蹲点我们连队。我那时喜欢写新闻,但写不好。有时兴趣一来,经常兴冲冲地写下来,偶尔也偷偷往报刊上投投稿,很少发表,有时发个豆腐块儿就能让我高兴好几天。  相似文献   

15.
胡剑欢 《军事记者》2006,(12):62-62
那是元旦的前一天,我在生活服务中心当蔬菜采购员。因为元旦部队要组织会餐,所以卖给连队的菜特别的多。一大早,我们就忙得浑身是汗,鸡、鸭、鱼、肉拉了一大车到连队去卖菜。我们每到一个营区见到的场面都让人兴奋不已,挂灯笼、拉横幅,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小梁发起了牢骚:“你看基层多好,再瞧瞧我们闻着一车的鱼腥味不说,还累得半死……”“炊事班,快点来买菜。”小梁边喊边嘀咕:“慢慢腾腾、磨磨叽叽。”“来,菜单看好了:鸭15斤、青菜30斤、土豆19斤……”我和小梁一个卖菜一个开票。“班长,我们土豆订了20斤怎么才卖给我们19斤?”炊事员小马…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廓尔喀兵团”之称的湘西竿军是职业雇佣兵团,官兵都是湘西汉子,吃大苦,耐大劳,行走如飞,攀缘如猴,剽悍勇敢,视死如归是他们天生的秉性;而竿军中的“黑旗大队”更是其精锐部队,其任务主要是搞短兵相接的摸夜偷袭,因此又称其为“黑杀队”或“夜杀队”,他们在抗战中令日军闻风丧胆,立下了许多功勋. 黑旗大队  相似文献   

17.
一位连续8年被树为标兵连队的指导员在介绍该连队的经验时说,他们连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旺盛、连续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部清正廉洁。听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连队的情景。这个连队干部军政素质个个顶呱呱。新班子刚刚组建时干部廉洁,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后来,连队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住拜金主义的冲击,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妥协在战士的“好意”面前。于是乎,谁送礼就给谁办事,谁与他们关系密切,好处就给谁。长此以往,军心涣散,连队建设逐渐跌至低谷,一蹶不振。两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泾渭分明,耐人寻味。它告诫我…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张锋 《军事记者》2012,(3):17-18
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传统媒体带来一股新风之时.以整合见长的网络媒体。应该如何融入其中。实现自身的“走转改”?在全程参与中国军网“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中,记者到边防、赴海岛、住连队.与官兵一起守岁吃年夜饭.和新战友一起进行野营拉练,有了许多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我是连队的一名战士,新闻写作的爱好者。在我们连队里没有南疆血与火的战场上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只是一个驻防在山沟沟里的空军地面连队。我写新闻稿件大都是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去年10月下旬,我们连队利用大半天时间对训练场地上的树叶进行了清扫掩埋,又铲除了训练场地上的杂草。这件事在我们连队生活里可谓是太平凡了。我根据当时的季节,写了《某部三连做好入冬前防火安全工作》的稿子寄给了报社,后经编辑修改后以《消除火灾隐患》为题刊登在《空军报》“冬防简讯”专栏。稿件刊登后,在我们上级机关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5日到4月25日,我们4名壮、苗、彝族记者李学海、杨开亮、侬先达、黄文学,带着领导的嘱托,走完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千里边防线,广泛接触了马关、麻栗坡、富宁三个县的边境乡村农民、边防连队和民兵哨所的战士、民兵。这50个日日夜夜,我们扒着岩石登山,拉着树枝藤条越涧过沟,战胜了饥渴和疾病,与越军偷越国界埋下的地雷“兜圈子”,与敌人的枪炮“猜谜语”。艰难的采访生活,给了我们磨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