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8,(5):33-36
高倍镜下拍摄的图像视野小,不能看到完整的结构特征。为了获得全视野观看效果,文中提出基于SURF特征点提取的显微图像拼接方法。首先采用RANSAC算法剔除不匹配的特征点,然后用加权平滑的方法来消除拼接缝,并对背景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精确有效地解决显微镜高倍镜下视野小,无法观察到清晰完整的组织细胞结构图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观察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因低倍镜下看到的物象放大倍数小,但看到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象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的只是镜下看到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若视野中细胞排成一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多个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如例1和例2  相似文献   

3.
普通型生物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0~1600倍。一般真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个体较大,用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即可得到良好的效果。但要看到经染色的细菌的形态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最好使用油镜头。 油镜比干燥系高倍物境的工作距离短得多,最短的只有0.1毫米,且调焦程序又不同于干燥系物镜,操作时须特别细心,防止油镜压碎标本或损坏油镜。油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先在干燥系高倍物镜下找准被检物,并置于视野中央,然后升高镜筒约1·5厘米,再把油镜头旋转至对准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一滴浸液(镜头油),将头偏于一侧观察,下降镜筒,到物镜的前透镜与浸液接触时停止。继而从目镜里细心观察视野,旋转租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地下降,刚出现不太清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显微镜系统自动调焦倍数过小的问题,使用步进电机细分技术,通过减小步进电机步距角来达到提高自动调焦系统在高倍物镜下的景深分辨能力.结果表明,现步进电机在不使用细分时,最大只能使用40倍物镜进行自动调焦,经过8细分后在63倍的物镜下仍然能够完成自动调焦功能.对显微镜自动调焦领域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摄影活动中,大多数人当遇到光线稍弱一点儿的情况下,就爱使用闪光灯来进行拍摄。实际上,摄影者如果了解并熟练掌握了手中相机的性能、胶片的感光度等情况后,完全可以利用现场光线进行拍摄。因为,在各种不同的拍摄环境中,除了夜间和无照明条件的情况以外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定可利用的亮度。这些光线的亮度对摄影曝光来说,可能是很有限的,但若运用得当,均能构成比较理想的光线效果,拍摄出较为完美的画面。但当光照不能达到最低要求时,再选择闪光灯作补光拍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1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  相似文献   

7.
光学系统是显微镜的心脏,而物镜又是光学系统的关键,它的质量如何决定了显微镜的光学性能,在一台显微镜上,物镜是主要部件。为了延长物镜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延长加强保养。 物镜长期使用之后,镜片上会长霉或有灰尘,但使用者一般不敢自行折卸清洗,因为高倍  相似文献   

8.
于1994年秋开始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中师物理课本第一册第37页上指出,凸透镜在屏上所成实像的亮度“跟会聚的光的多少有关。如果透镜比较大,会聚的光比较多,像就比较亮;如果用不透明体把透镜挡住一部分,会聚的光比较少,像就比较暗,但像仍是完整的。”这些内容尽管在历来的初等物理课本中很少明确提出,但常常由教师补充,从而有助于理解大物镜望远镜进光多,成像亮,就能观察到较多的暗星。该课本第38页上接着又指出,在用眼睛直接观察由凸透镜形成的虚像时,“如果把透镜遮住一部分,使进入眼中的光线减少,虚像的亮度也减弱,但像仍是完整的。”这个结论如此明确地出现在初等物理课本中尚属首次,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平面镜成像是几何光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视场、观察区、像的亮度以及镜面的有效利用范围四个问题,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在各类试题中经常出现,为此,本文结合例题对这四个问题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是普通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也是每年"生物实验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常上了好几节"有关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实验课都没有掌握好"高倍镜的使用",导致实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不自己操作,等旁边学生做好了去看看结果了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使众多的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以最简洁的方式快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呢?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在金相技术实验课程学习中对数字图像产生的疑惑及对计算机处理技术的缺乏,介绍了数字图像的相关重要概念,详细分析了金相组织数码照片的大小与实际拍摄视场关系以及在Word中还原的问题,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材料组织分析中的主要应用,重点介绍了MATLAB像工具箱的使用,举例介绍了使用MATLAB对组织分析中第二相颗粒大小的统计分析处理,并与专业软件Imagepro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是学生生物实验中的重要器材,使用率很高,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有视物不清晰等几个问题,对此我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一、视物不清晰出现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焦距以及光孔的中心位置是否正确。其次可能是物镜镜头的边缘积聚了较厚的灰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找到标本后,换上高倍物镜观察,这时——:A.视野大了、物像大了、亮度大了B;视野小了、物像大了、亮度小了;C.视野大了、物像大了、亮度小了;D.视野小了、物像大了、亮度大了。”无论选择哪个答案(本题所给的答案是B),无疑是认为视野不变了。笔者认为,此题尚有商榷之处:即显微镜倍数的改变能否改变视野的大小。什么是视野呢?眼球固定注意一点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就是视野。当我们把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好,并调好光线后,从目镜中看到的明亮光圈就是显微镜下的视野。一般说来,一台标准的显微镜,镜下的视野可视范围是固  相似文献   

14.
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只是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的亮度不同而已;反之,只要变换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的亮度,用其可以合成任意颜色的光。本文介绍两种用计算机来演示光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1 借助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启动计算机以后,在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上不同颜色所对应的像素的三原色色像点:如白色和灰色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像点组成,只是色像点的亮度不同而已,黄色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的色像点组成等等。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证明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  相似文献   

15.
迅速而正确地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困难比较大.学生常常会因物镜提升过快,忽略了清晰物像,继续无休止地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镜提升过高;有时又小心过分,不敢转动细准焦螺旋,结果也找不到清晰物像.有个别学生还因违反操作规则而压破了载玻片.学生多半是在以后一次次应用显微镜的实验中逐渐熟悉高倍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有的学生甚至到高一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高倍镜.七年级生物学的第一个实验是“练习使用显微镜”,能否改进呢?  相似文献   

16.
单式显微镜是由单一透镜一次放大成像而得名,成正实像,构造简单.实质就是透射光观察高倍放大镜。16世纪荷兰学者德斯卡蒂斯描述过这种装置‘是用凹面反射镜照亮标本。相对应的如生物显微镜等是由物镜、目镜两次放大成像的叫复式显微镜.成倒虚像.构造复杂,是两次放大的高倍放大镜。单式显微镜(下称单镜)、复式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下称生镜)都是光学透镜成像.统称光学显微镜。两镜虽在外形、体积、重量、价格等方面差异大,但其基本构造、成像原理、性能、使用都基本相同。一切工具一是贵在实用·二是各有其K又有所短各有其用途…  相似文献   

17.
在选配物镜和目镜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类别上的匹配。即所有的平场物镜,都要与特制的平场目镜配合使用。第二,放大倍数的合理匹配。在一定的放大倍率下,物镜和目镜可任意组合,但其组合的前提,主要是考虑有效放大率,这是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一个重要法则。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为所用物镜数值孔径500~1000倍,即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该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假如你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40X物镜观察标本时,应选多大的目镜与物镜合理匹配呢?首先依据有效放大率求出有效总倍数,再被40除…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显微投影仪,给生物课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利用显微镜改制成显微投影仪,改装简单,操作方便,一物二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采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如用 XSB—03型生物显微镜,把低倍率物镜(如用放大倍数为10、N.A.0.25的物镜)安置在物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于cAI课件的编制使用和推广很像80年代初期大量拍摄制作电视教学片一样出现了一个高潮。本文将通过在物理实验课中应用电视教学片和CAI课件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比较它们在教学中的功效,从而为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开发使用电视教学片以及分析其教学效能做准备。 在80年代初期为提高和改进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编制了多部电视教学片用于普通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经使用检测收  相似文献   

20.
《清瀑》     
正《清瀑》构图合理、景深得当,是以慢速快门表现流水的典范之作。用慢门拍摄瀑布时,我们应从水流的流量和流速、取景的范围、环境亮度三个方面去设置快门参数;如果是白天拍摄,还要考虑减光滤镜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