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期参加游泳运动的老年人和不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骨密度及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游泳运动的老年男性骨密度和血液中血钙、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游泳Ⅰ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游泳Ⅱ组。提示,长期游泳运动能够预防老年男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且泳龄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雌性大鼠去卵巢模型来模拟女性绝经后的状态,比较研究跳跃和游泳两种不同方式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的影响,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发现更为有效的运动模式。将32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安静组、游泳组和跳跃组。其中安静组、游泳组和跳跃组行卵巢摘除手术,假手术组只行假手术(即不摘除卵巢)。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与安静组比较,跳跃组大鼠股骨BMD、最大载荷、弹性载荷、破坏载荷、能量吸收和弹性应力均显著性升高;跳跃组大鼠血清Ca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水平显著性降低。与安静组比较,游泳组大鼠除了血清Ca水平显著性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虽有变化趋势,但变化不显著。结果说明:8周跳跃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BMD、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起到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而8周游泳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BMD、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不如跳跃运动。跳跃运动与游泳相比,在改善骨代谢,促进骨健康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提示能更有利于预防绝经后女性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完善纵跳运动模型,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密度及股骨软骨组织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BMP-2影响骨代谢和骨密度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运动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内在调控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运用双能X线扫描仪检测所有大鼠股骨、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运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大鼠股骨软骨组织内BMP-2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每个样本BMP-2的光密度值及其与对应内参GAPDH的光密度值的比值。结果: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明显高于后者;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大鼠椎骨骨密度的比较: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性差异(P<0.05)。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纵跳组与游泳组相比增高的趋势明显。结论:1)运动可以引起BMP-2的升高,且纵跳运动比游泳运动在影响BMP-2的表达方面效果明显。2)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游泳组相比,纵跳运动模式对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更大。3)运动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机体可以将来自肌肉牵拉及重力的负荷转化为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骨的生成代谢。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及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运动对衰退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用及与衰老的关系。方法:40只12月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老年对照组、10min运动组、20min运动组和40min运动组,分别实施12周不同的运动方案,10只3月龄和10只7月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分别作为青年和成年对照组。采用固体物理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量仪测定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模量和能量。结果:1)运动各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运动各组间相比ALP均无显著性差异;与老年对照组相比,10min、20min运动组骨密度升高(P=0.067,P=0.071);2)与老年对照组分别相比,青年对照组、成年对照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模量均显著升高(P<0.01);运动各组与老年对照组分别相比,20min运动组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模量和能量值均升高于老年对照组(P<0.01、P<0.05),运动各组组间相比,20min运动组的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高于10min运动组(P<0.01、P<0.05),也高于40min运动组(P<0.05)。结论:1)适宜负荷的游泳训练可促进骨的矿化;2)游泳对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与运动负荷有关,适度负荷的的游泳运动可较好改善骨生物力学综合性能,运动负荷不足或负荷过大都无法优化运动效应;3)适宜的运动能显著改善骨代谢,改善骨的结构和功能,促进骨生物力学指标的优化,这对延缓骨细胞衰老和骨组织的功能衰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血液放射免疫指标的比较,探讨游泳运动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联合作用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仅手术不切除卵巢,其余各组去卵巢造模,运动组、药物组及运动+药物组分别在去卵巢的基础上进行游泳训练和(或)灌胃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8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液放免指标(雌二醇E2、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激素受体ER)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去势早期对大鼠进行运动干预可抑制大鼠体质量的快速增加。2)与模型组相比,运动组,药物组,运动+药物组大鼠的除E2外的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模型组大鼠(P<0.05),部分特异性指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雌激素受体活性增强,骨量增加。3)模型组各项指标都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骨代谢呈高转换型。说明游泳运动和/或SERMs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各项骨代谢的血液放免指标,延缓骨丢失,抑制高转换型骨代谢率。以SERMs和运动联合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吕兵 《体育学刊》2003,10(3):30-32
旨在研究非负荷运动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影响。将成年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质疏松组、运动I组、运动厦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组及运动组开腹切除双例卵巢后缝合,4d后开始实验。运用游泳方式,时间30min,每周6次,对照组、骨质疏松组置水中30min不运动。实验第12周结束。抽血处死,取后肢骨做骨强度及骨病理检查,血作雌激素到定。结果发现雌性大鼠去卵巢后雌性激素下降,骨结构疏松,骨强度下降;非负荷运动减缓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量丢失,增强管强度,抑制骨组织吸收,有提升雌激素水平的趋势。雌激素减少后运动开始的时间越早,抑制骨吸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东地区部分老年人跟骨骨密度(BMD)测量,探讨老年人衰老过程中跟骨BMD的性别差异以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跟骨BMD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跟骨BMD存在着性别的高度显著性差异,老年男性跟骨BMD明显高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常锻炼组的BMD显著高于不常锻炼组.结果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老年男性骨密度,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纵跳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纵跳运动模型,探讨纵跳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比较纵跳和游泳两种运动模式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检测所有大鼠股骨和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血乳酸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后者,ALP有显著升高,TRACP有明显升高;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骨密度没有差异,椎骨骨密度显著高于后者,ALP和TRACP都有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SD大鼠纵跳运动模型,成功模拟了纵跳对大鼠骨代谢的主要生理刺激;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纵跳比游泳能有效促进骨形成;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明显提高股骨、椎骨骨密度;纵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股骨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重训练对老龄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寻找合理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方法:32只18月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DZ)、30%负荷组(XC组)、50%负荷组(ZC组)和70%负荷运动组(DC组),各运动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负重训练。采用骨生物力学测量仪测定大鼠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桡度、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等指标。结果:(1)50%负荷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等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2)各组间相比,50%负荷组小鼠股骨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等均高于30%负荷组且显著高于70%负荷组(P<0.01)。结论:负重训练对老龄鼠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良好的影响,中小负荷的负重训练对改善老龄鼠骨组织的代谢较适宜,能够减缓因增龄而引起的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促进老龄鼠骨骼生物力学特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患者合理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分为A:假手术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C:手术低强度运动组,D:手术中强度运动组,E:手术高强度运动组。手术12周后开始训练,训练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尿有关骨代谢指标。结果:手术组各组的骨密度(BMD)都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D组的BMD明显高于C,E组(P<0.05);B,C,D,E四组碱性磷酸酶、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均比A组高;B,C,D,E四组尿羟脯氨酸/肌酐值均比A组高,D组的升高率最小。提示: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预测的代谢组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预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的可能性.第15届亚运会赛前1个月,每周1次,利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18名准备参加亚运会的男子运动员晨尿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根据从一维核磁共振氢谱获取的标准化数据,建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成绩预测代谢组学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性能检验结果,对比赛中奖牌选手(进入前3名)与非奖牌选手(未进入前3名)、决赛选手(进入前8名)与非决赛选手(未进入前8名)的样本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初步证明了利用代谢组学模型预测高水平男子中短距离游泳比赛成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骨质疏松.本文综述了运动影响骨质疏松的机制,运动对不同年龄段女性骨代谢的影响,以及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女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苏州地区40~60 岁中年男性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苏州地区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现状及成因,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SONOST2000型定量超声仪对214名中年男性右跟骨宽波段超声衰减(BUA)和T-值(T-Score)进行检测.结果:受检中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4.8%,骨量减少发生率为45.8%,且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膳食营养和体育锻炼都是影响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多发的骨代谢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土要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运动疗法被广大人群所接受的一种,必要手段,雌激素的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也被普遍采用.本文在查阅了近10年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分别将运动利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骨生物力学方而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探讨健身运动对老年人RCD和E-CH的影响,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男性,分三组:(1)长跑运动组10人,运动形式主要为长跑及快走。运动年限均为10年以上,运动频率5次/周以上,每次运动约60min。(2)太极组10人,长期练太极拳、剑,运动年限均为6a以上,无特殊情况每天早晨均坚持锻炼,每次平均约60min。(3)对照组10人,不从事任何形式有规律的健身锻炼。所有受试者身体基本健康,经调查和体检均无影响待测指标的疾病。2.研究方法(1)最大摄氧量的测定;(2)血液指标的测定;(3)数据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10周不同强度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量及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4周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无负重组、3%负重组、6%负重组及9%负重组,游泳训练共10周,每周训练6天,每次60分钟,观察10周不同强度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骨的结构力学[包括弹性载荷(Fe)、最大载荷 (Fmax)、断裂载荷(Fb)、弹性桡度(De)、最大桡度(Dmax)、断裂桡度(Db)和能量吸收(U)]的影响.结果:实验后大鼠股骨Fmax和U无负重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3%负重组Fmax,De,Dmax,Db和U高于对照组和无负重组(P<0.05,P<0.01),BMD和BMC显著高于无负重组(P<0.05);6%负重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负重组(P<0.05,P<0.01),Fmax显著高于3%和9%负重组(P<0.05,P<0.01);9%负重组De,Dmax,Db和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Fb显著低于6%负重组(P<0.05),U显著低于3%和6%负重组(P<0.05,P<0.01).结论:适宜强度的游泳运动增加了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骨量积累,对骨结构力学特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游泳强度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传统生化选材方法进行对比,探索代谢组学这一新兴的系统生物学方法用于运动选材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将雄性SD大鼠24只,在幼年时(4周龄)即收集其尿样和血样,尿样用于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分析,血样用于测试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ST);然后开始渐增负荷游泳训练直至成年(14周龄),训练结束后进行负重耐力游泳能力测试,记录每只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并根据力竭时间长短进行排名,分为前3名组与4~24名组、前12名组与后12名组共4组;测试完成后,休息2d,断头处死,取右后肢腓肠肌测试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显示:无论是前3名组与4~24名组之间,还是前12名组与后12名组之间,Hb、ST、SDH和LDH指标均较为接近,并且相互交错,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鼠的代谢特征图谱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组样本被明确地分开了,而同组的样本则出现了聚集.结果表明:大鼠幼年时的代谢特征图谱能一定程度反映它们成年后游泳能力的差异,相对于利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指标进行运动选材的传统生化方法,代谢组学这一系统生物学方法具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厦门市20~59岁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了解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使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超声参数。结果显示:厦门市成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2.8%,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水平较低,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并且男性的骨质疏松率并不比女性低。厦门市男性成年人骨峰值出现在20~39岁,女性骨峰值出现在40~49岁,两者都存在峰值骨量偏低的情况,并且男性成年人还出现骨量过早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加强抗阻力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加强抗阻力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3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普通锻炼组(实验A组)、增加力量锻炼组(实验B组)和非锻炼组(对照C组),进行1年的实验.结果表明,C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锻炼A、B组的骨密度均增加,且B组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增加力量锻炼组优于普通锻炼组(P<0.01).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在锻炼中加强抗阻力练习对防止绝经女性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有更积极的作用,它是一种促进骨量较全面增加的更有效的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更好的运动疗法,其效果明显优于无力量练习的普通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多发的骨代谢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土要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运动疗法被广大人群所接受的一种必要手段,雌激素的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也被普遍采用。本文在查阅了近10年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分别将运动利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骨生物力学方而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