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时,书上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云母片和玻璃板上均匀涂上石蜡,用烧红的针尖去接触带有蜡一面的云母片和玻璃板,从而得到云母片上熔化的蜡形状为椭圆形,玻璃板上为圆形,但是椭圆和圆都非常小,学生看不到,演示效果差,我在教学中作了改进。用小钢珠代替针尖,具体做法如下:在云母片和玻璃板上均匀涂上石蜡,用烧红的小钢珠(直径3~5毫米左右)去接触云母片和玻璃板没有涂蜡的一面,等蜡凝固后,放在幻灯机上打到屏上,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云母片上熔化的蜡为椭圆形,玻璃板上熔化的蜡为圆形,从而得到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晶体的要求中明确给出例子,利用熔化的石蜡显示云母片的各向异性和玻璃片的各向同性。但是教学中发现,这个实验的操作难度大,现象不够明显。介绍了一种利用红外线热成像传感器将温度可视化的方法,可直接观察热能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中传导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导热性能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课本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是不同的(见甲种本第二册73页)。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熔化了的石蜡是成圆形的。甲种本上没有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这是一个疏忽。而乙种本、大学教材上[如《热学》(李椿等编)]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导热性是不同的.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课本上此处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一个疏忽.而大学教材[如<热学>]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七章“晶体和非晶体”一节,安排了云母与玻璃片导热性的实验。介绍用钢针接触涂有石蜡的云母和玻璃片,在教学中该实验很难取得成功。我经多次实验和分析发现是材料有问题:一是玻璃片太厚(一般常用的2~3mm);其次是“钢针”太细。我针  相似文献   

6.
在高一物理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个演示晶体和非晶体物理性质不同的实验,按课本的要求是:用烘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一薄层石蜡的云母片或玻璃片,但在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时,石蜡却早已凝固成不透明的状态了,所以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我们把烘热的钢针,改为把钢针用细铜丝(电线上取)固定在25W的电烙铁上,由电烙铁加热钢针,使实验显示时间加长,直至学生观察清楚为止。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导热性是不同的。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课本上此处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一个疏忽。而大学教材[如《热学》]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  相似文献   

8.
一、玻璃水槽的制作取两片载玻片用来做侧壁。用一片比侧壁略长(约长2.5厘米)的玻璃片做底。再选取三片与载玻片的宽度略窄(约窄4毫米)的正方形小玻璃片,用来做前、后壁和尾鳍垫片支柱。再用一片比载玻片略短(约短1/3)的玻璃片做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七章“晶体和非晶体”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的演示实验中,如果将探针改为直径6mm的铜(或铁)圆柱体,用投影仪观察云母或玻璃片上的蜡被炽热的铜圆柱体熔化后再凝固时的现象,“晶体和非晶体”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的导热特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且可见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案例:在教学《热传导》(人教版第九册)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研究热量传递过程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把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每组一块小黑板),有困难可以看书。于是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小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个实验装置简图:学生是这样解释的:(1)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2)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3)不用火柴,用蜡放在铁丝下,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蜡熔化的情况。教师对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没有准备蜡,课后自己做。”全班…  相似文献   

11.
水中有什么     
子丰 《良师》2004,(19)
我们天天用的自来水看上去是透明的,清澈见底,似乎很纯净。事实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准备一片玻璃片、一把小镊子、一截蜡烛和一根吸管。用吸管将一滴水滴在小玻璃片上,然后点燃蜡烛,用镊子夹着玻璃片平置在烛火上方烧烤。大约两分钟吧,水就会被蒸发干了,可是,玻璃片上留下一块白印儿。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为什么水蒸发以后,留下了有颜色的痕迹呢?带颜色的痕迹又是什么呢?原来,自来水里除了水还有许多杂质,如钙和一些矿物质,大多是白色的。这些矿物质不会蒸发,也不会燃烧,所以,水蒸发以后,它们就留在玻璃片上,形成了白印儿。水中…  相似文献   

12.
在温暖潮湿的天气里,食品、衣服上很容易长出霉来。“霉”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在玻璃上、石块上不会长霉?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说明霉是一种低等植物,它是活的,也要吃东西呢。材料:小玻璃片两块,培养皿(或有透明盖的小盒子)一只,用面粉冲制的浆糊少许,听任发霉。步骤:①将两块玻璃片揩干净,都挑上少许霉,其中一块带有浆糊,另一块只有霉,不带浆糊。②把培养皿擦干净,注入少量水,用来保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研》(数学)1990年第三期刊登浙江省初二年级数学竞赛决赛试题,其中第五大题是: 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片,它们的块数分别是13、15、17,允许进行以下操作:把两块颜色不同的玻璃片上的颜色擦去,涂上第三种颜色。问是否可以通过有限次操作,使得每一块玻璃片都涂上了同一种颜色?证明你的结论。这道题的结论为“不可能、”参考解是用同余知识给出的。本文再给出一种简捷的证法: 证明:设操作进行到某一时刻,累计:红、黄变蓝x次,黄、蓝变红y次,蓝、红变黄z次。这时各色玻璃片的块数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银镜反应一般在试管中进行,改进后是在两块玻璃片上形成银镜.具体做法如下:1.玻璃片的洗涤将两块10×10cm的玻璃片用去污粉擦洗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浸入用重铬酸钾和浓硫酸配制的洗液中,一会儿取出,用水冲洗至十分洁净.2.制做玻璃小槽将长约30cm、直径约1cm的乳胶管表面洗净,弯成“U”形置于两块洁净玻璃片之间,并使乳胶管紧贴玻璃片边缘,立即用较长的一段乳胶管将两块玻璃片扎紧,即制成玻璃小槽(如图).玻璃小槽3.配制反应混合物量取15ml2%硝酸银溶液倒入规格为50ml的小烧杯中,逐滴加入2%氨水至析出的沉淀恰好溶…  相似文献   

15.
在做热的传导实验时,一般都是用蜡作“粘合剂”把火柴梗、黄豆之类的东西粘在金属丝(板)上,利用蜡受热后熔化而降低“粘性”随之火柴梗一类东西掉下来,显示热在金属中的传导特点。但因蜡在常温下会凝固,所以实验前必须加热进行“粘接”,因而操作繁琐,不利于重复使用以及学生实验。所以,我在准备这个实验时选择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何立宏 《物理教师》2004,25(9):6-27
在新教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二节)这一节中,课本设置了一个蜡块上浮的演示试验,它成功地建立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和规律,该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巧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这个实验存在着一些的缺陷.比如,①课本中仅凭学生的直觉观察就得出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是不科学的;②用两种情况下的蜡块的运动时间相等来说明分运动的独立性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③使玻璃管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用手操作不易做到.所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上述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对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了设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二《化学》第四章“胶体”的渗析实验是“大纲”要求的重点演示实验。课本上是用羊皮纸做半透膜的代用品,操作麻烦,直观效果差。鉴此,我们改用纤维素乙酸酯为原料自制半透膜,并对课本上实验做了一些改进,教学效果良好。 [仪器和药品] 大试管(φ30×60mm)烧杯玻璃片水槽 [操作] 1.配制制膜液:将10克纤维素乙酸酯溶于90毫升丙酮和10毫升水混和后的溶剂中,搅拌后得到制膜液。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和以前的教材相比作了许多改进 ,是一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好教材 .但本人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发现教材中有几处需要作些小的修改 ,在此提出来与各位同行讨论 .1 .教材第 43面第 ( 1 2 )题中“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应改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原题 已知一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为 a.试证明在一段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 t/ 2时刻的瞬时速度 .题目中给出的结论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规律 ,只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材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水、支架、玻璃片 (10× 10 cm)2 组装方法 (如图 1)2 .1 在试管中装入冷水 (约试管高度的三分之一 )用试管夹把试管竖直的固定在支架上(注意与酒精灯之间的距离 )。2 .2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 ,使玻璃片水平 ,然后固定在距试管口上方 3cm左右的支架上 ,试管口在玻璃片中心。图 13 实验效果从玻璃上部 ,能清楚的观察到小水珠的凝结、变大、掉落的过程“雨的模拟实验”材料改进$湖北省房县青峰小学!442101@杜元江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杯子,一片玻璃片,一个小镊子,一截蜡烛和一根吸管。如图1材料准备:1、用小杯子接半杯自来水,备用;2、用吸管从小杯子里把自来水吸出并滴在小玻璃片上;3、点燃蜡烛,用镊子夹着玻璃片放到蜡烛上烧大约两分钟。如图2实验步骤:你发现了什么?对,水被蒸发了,玻璃上留下一块白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