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花山壁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自现世以来,就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各种考察和研究延绵不断,但由于壮族没有文字历史记载,因而对左江岩画的研究一直成为壮族历史研究最富争议的课题之一。从左江的地理状况、壮族语言、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再考察,认为左江岩画是左江土著壮族古方国为守卫边境,用巫术(左江壮语称为“芒”音am:)在国门上所设立的门神,这样的说法应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笔     
人类一直都在留下自己活动的印记,一些洞穴中有关人和动物的岩画至少已有25000年的历史。在15世纪印刷术发明之前,手工抄写一直是人类积累知识记载历史的惟一方法,抄写的工具便是形形色色的笔。  相似文献   

3.
<正>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一组岩画上,就描绘了人类滑雪的景象,这组岩画距今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典籍中不乏对冰上运动的零散记载,但直到清代,才有了对规模化、制度化且有持续性的冰上竞技活动的记述,即"冰嬉大典",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我国古代版"冬奥会"。  相似文献   

4.
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一组岩画上,就描绘了人类滑雪的景象,这组岩画距今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典籍中不乏对冰上运动的零散记载,但直到清代,才有了对规模化、制度化且有持续性的冰上竞技活动的记述,即"冰嬉大典",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我国古代版"冬奥会".  相似文献   

5.
岩画,作为宁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直观、详尽的图像史料。但岩画保护研究中存在着数字化信息建设相对滞后且未形成统一标准、学术研究投入不足且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可以将岩画本体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保护、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和技术建设岩画资源数据库、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形成新时代岩画保护研究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岩画保护模式和手段的共享,实现岩画遗产保护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花山岩画表现的壮族原始体育,产生于图腾崇拜,其基本图形是具有蛙形动作和韵律的身体语汇。对岩画内容的分析表明,在岩画制作的时代,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是与原始信仰、舞蹈、强身健体等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历史参照物,花山岩画使人们看到当今壮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许爱萍 《教育艺术》2008,(12):50-52
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史前的原始洞窟壁画、岩画直至后来的新石器时期都出现了色彩的面貌。我国两千年前的《论语》、《考工记》等著作中就有关于色彩的记载和论述。西方色彩学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牛顿到奥拖龙格,  相似文献   

8.
<正>分布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北石关峡一带的黑山摩崖石刻岩画,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风格独特。本文就试其岩画的艺术风格和岩画的历史溯源作以我个人在美学上的思考。一、刻凿在黑山悬崖峭壁上大小不一的150余幅岩画,有人物、狩猎、操练、舞蹈、鹰蛇虎牛追逐等各种画面,刻凿技法古拙、粗犷,有摹象真实、生动活泼、对比夸张、平面造型、手法独特的艺术风格摹象真实,岩画的作者把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的粗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岩画研究目前仍基本上处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初步描述分析的阶段,主要论著在文本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资料汇编。其文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图录统计式、描述说明性和求证式叙述风格三方面。历史文化话语是贺兰山岩画研究的一种重要话语形态。贺兰山岩画研究的这种话语形态以及文本形式特点的形成既与论著者的身份有关,亦与世界范围内岩画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龚鹏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98-101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们生活生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观念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2.
匈奴史事与北方森林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章根据历史记载,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岩画石刻以及孢子花粉分析结果等,大致勾勒了先秦两汉时期匈奴驻牧地区-现今祖国北方的森林植被状况,供大家与现在相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比较。本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利用古今植被状况的巨大变化和强烈反差,来警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冷漠和麻木,唤起国民保护草木植被的紧迫责任感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3.
花山岩画及其传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语PYALAIZ,音为岜莱,意即绘有画纹的山,意译为花山。花山岩画传说是对花山岩画这一著名壮族历史文化遗迹的艺术诠释。本文在对花山岩画传说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从花山岩画和花山岩画传说两个层面展开对其研究史进行了总结,初步廓清了其研究的脉络。这对于进一步从多学科视角挖掘花山岩画传说的文化意蕴及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本体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创造了一条著名的"草原岩画长廊"。它们用自己的智慧以岩画的形式体现了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对远古先民而言,岩画不仅是一种表达的结果,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了西北戎羌诸部与中原华夏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例如夏禹就被认为出自羌系民族。在殷商甲骨文之前中原华夏应有一个图画文字的时代,而与华夏民族联系密切的西北戎羌的岩画,就是这种图画文字的留存。因此将殷商甲骨文与早期戎羌岩画相互参照相互解释是可行的。在上古时代太阳神崇拜在我国广泛分布着,甲骨文的"昊"所表现的形象与吴家川岩画上的形象非常相象。文章试将甲骨文中与太阳有关的"皇,帝,昊"等字与甘肃省靖远县吴家川岩画相比较,以此印证书画同源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道,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关键节点。利用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以贺兰山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对象,构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数据集并训练图像识别模型,成功实现了对人面像岩画的数字化识别,初步展示了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岩画研究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人面像岩画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个体视觉和经验判断的误差,可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人面像岩画识别,这在岩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为深入挖掘岩画文化信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花山岩画"申遗"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何使花山岩画"申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产生应有地影响,如何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开发与保护,等等。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促进花山岩画"申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卡片①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及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1…  相似文献   

19.
夜郎文化和贵州岩画都是贵州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文化现象 ,值夜郎研究正处于古渡迷津之际 ,若能证实贵州岩画是夜郎文化中的现象 ,这必将为夜郎研究提供全新资料 ,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并从历史、考古和人类学的角度 ,对这两个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岩画主题下的幼儿美术方案教学是以大班一个幼儿对岩画的所见所闻为起点,由一个幼儿指向一群幼儿,直至扩大到师幼、家园共同参与的一系统美术活动。该美术方案教学经历了由岩画主题的确立,岩画资料的调查,岩画主题美术方案教学网络图的编制等过程,最后在岩画主题网络图框架下实施感受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共计六项的美术方案教学活动实施,并提出幼儿美术方案教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