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本文选取纸媒时尚类体裁新闻作为语料,运用功能语言学中语类和语域相关理论,对时尚类新闻各部分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解读作者在中文报刊中使用语码转换的意图,探讨语码转换的多种交际功能。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时尚类新闻语篇有包括插图简介等其他新闻语篇没有的语体潜势结构,同时受到其语域变化因素的影响,为了突出展示潮流时尚的主题,时尚类新闻的语码转换所表现的语言特征有时候会违背语言使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了各种语言之间的融合,而且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双语使用者(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得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十分普遍。从使用功能上看,语码混用主要是复述强调,委婉避讳和调节。可以预见的是汉英语码混用会越来越频繁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中西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及英语教育的广泛普及让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变得常见。基于语言模因理论本文分析了英语复制混用于汉语中常见的方式:英语词汇或其缩略式直接复制于汉语中、英语单词同音异形的方式复制于汉语中、英语语素横向嫁接于汉语词汇或拼音中,以及成功复制传播的英汉语码混用语言模因具有的实用性、时尚性、幽默性的特点,以期对语言的发展、变异及语言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陆萍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99-101
双语者常面临语言选择尤其是语码转换的问题。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双语者的语言选择包括语码转换。本文综合现有的文献,对影响语言选择的一些因素和理论作一总括,最后也介绍了语码转换研究的新方法-会话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学界对此现象颇具争议。通过对此类英汉语码转换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其诱因、动机以及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有些是由于学生目的语语言能力不足或交际策略缺乏所致,有些则是学生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而为。故在英语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妥善有效地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分析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发现桂林方言在双语和多语交际中具有交流便捷、亲和力强、避免尴尬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为依据,阐释了语言究其实质是一个语码系统,而交际过程则是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惟有动态把握语码转换,才可能在繁复的语境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模糊是委婉语的一种手段.模糊语言并不违反会话的合作原则,相反遵循了礼貌原则.委婉语在人类语言中有特殊的语用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码转换的本质。指出语码转换实际上是人们根据具体语境动态地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基于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成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英汉两种语码转换进行了应用研究,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教师心理现实所做的顺应,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码转换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各种文本中,其中公示语的语码转换就是典型的例子。本论文将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来分析合肥公示语语码转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便为合肥的公示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码混用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特色,其语料来源于IT产业、互联网、时尚媒体和开设的外语、专业课程。这类语码混用的流行体现出了大学生追求时尚和简、短、精以及突出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手段,还承担着社会意义,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碰撞。由于这种流行语反映着时代的最新变化,这也使得它自身散发着时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将交际看作一种认知活动,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出发,揭示交际规律。关联理论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会话含意推导摆脱了Grice合作原则的束缚,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礼貌现象,为跨文化交际中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解释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近几年,语码转换在外语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以以英语专业两个不同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相互之间语码转换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为基础,剖析学生——学生互动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并探讨应对学生——学生互动中过多语码转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在我国的外语教学课堂上屡见不鲜,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探讨了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分析了师生双方对于课堂语码转换的态度,以及课堂语码转换使用量的理想值,初步证明了40%-60%的语码转换量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视阈下,口译的本质对象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者传递某一思想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明白他传递该思想的意图。意图是整个交际(包括会话交际、篇章交际及非言语交际)的始发机制,对交际策略、方法(语码或行为)和效果起着控制和预设作用。话语理解、预测和翻译方式方法的选择应围绕交际意图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现象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多个学科的重视。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在日常实践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仍然存在,通过研究发现,进行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参与者角色以及心理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日益突出,为了顺利实现商务英语谈判目的,人们更加注重对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在跨文化双语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跨文化视角为基础,通过语码转换理论剖析商务英语谈判中的交流障碍,为避免谈判中产生的误解和分歧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同源,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造成汉缅称谓语构成系统和繁琐程度不同,也造成称谓语在自身所属语言社会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同时还被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对汉缅称谓语的差异先进行简单介绍,接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就汉缅称谓语的指示功能、礼貌原则,以及称谓语在会话结构中起到的话轮交替、相邻对、话题转换、话轮争夺和语码转换等作用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粤语为入口,探讨粤语英化现象,从早期被殖民时期的"洋泾浜"英语到现代的后殖民语境下的后殖民语言:指出粤语源英语外来词在形态、反汉化标准,以及语码混用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旨在维护汉民族语言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英语与汉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法律语言已经成为语言使用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规约性语言,准确、严谨是立法语言的根本特点,但其中也不排除模糊语的使用。本文讨论了在立法语言中模糊现象的成因,并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分析,证明模糊语作为交际策略在立法语言交际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