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故事牵强,逻辑混乱”,是《英雄》所遭受到的普遍指责之一。《英雄》的故事逻辑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表层逻辑,即客观事理逻辑,从这一层面看,《英雄》讲述的是一个“刺秦”故事。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逻辑漏洞;其二是中层逻辑.即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逻辑,亦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其三是深层逻辑。即故事深层的文化逻辑和精神逻辑,它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言行提供深层的文化合理性和精神合理性。张艺谋将影片取名为《英雄》而非《刺秦》。在影片风格上又明显采取了一种高度抒情写意的浪漫主义风格。这表明其逻辑构筑的重心显然在于后者。故考察《英雄》的故事逻辑时.应该主要考察其文化精神逻辑,但观众普遍未能看到这一层,因而导致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在全同各省、市逐步实施,我省也不例外。纵观新的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甚至包括选修模块部分,无不彰显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3.
《逻辑与思维》教材的显著特征是故事化表达,主要借助逻辑故事建构学科体系。逻辑故事的内涵与附加值具有广泛的育人功能。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为例,在《逻辑与思维》教学中有效运用逻辑故事,有助于建构学科知识、启迪生活智慧、涵养科学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5.
蔺丽燕 《班主任》2014,(4):71-71
正我是一名热爱文学的语文老师,平时特别喜欢阅读《十月》《北京文学》等刊物。然而,去年夏天与《班主任》的邂逅,却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第一次翻开《班主任》,第一次读到那么真实、那么贴近我当下生活的教育故事,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仔细地阅读着,品味着,思考着。"班级发展与管理""学生教育与转化""心理健康教育""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余华小说《活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着》是余华将目光转向民间大众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平衡语调蕴着淡淡的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活着》要告诉我们的是“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们依靠的是坚韧,忍耐,是自己卑微的“平常人”的哲学,虽不崇高但无限执着。  相似文献   

7.
冰波 《顽皮娃娃》2006,(5):I0007-I0008
一个小小蚯蚓的故事,赫然开始于整个地球!地球是那么大,蚯蚓是那么小,但它们却是息息相关的。小小的《蚯蚓的日记》,就是从地球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话》中收录的《灰姑娘》,我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叶限》皆源于此故事,二者在情节上十分相似。但是在故事原型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故事叙述者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民族个性等的不同,导致《灰姑娘》和《叶限》存在着种种细节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隐藏着基督教和佛教元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你身边,看着你微笑的样子,听着你讲的那一个个浪漫的童话。你总是那么和颜悦色,似乎永远舍不得对我发火。《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的故事是那么美好,我也想变成童话里的人物。我总觉得,  相似文献   

10.
王晶 《老年教育》2011,(12):4-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蒋开儒”这个名字可能稍显陌生,但说起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则耳熟能详。歌曲内涵丰富、琅琅上口,唱红了大江南北,而它们的词作者,就是蒋开儒。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神话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它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在教学神话故事类课文时,要紧紧抓住“神”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5):39-44
《红楼梦》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的故事是异常精彩的,但其虚构是有叙述来源的。《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是其故事的源头。佛经中的聪慧女子巧妙手法惩罚了几个好色之徒,使其受冻收敛。后来这个故事又被唐传奇《却要》所承袭。宋代郭彖的笔记小说《睽车志》郎官故事中,好色者由多人变为郎官一人,引诱者由女子加入男子,郎官惨遭"梃挞"。这是一个转折。不流血的惩罚变为流血。至清代的家庭长篇《姑妄言》的赢氏夫妇合谋整死龙颺,流血的惩罚终成死亡暗影。《红楼梦》王熙凤毒设相思则从佛经故事、《姑妄言》和《睽车志》中汲取精华,描述更为隐蔽,暴力减少,更有艺术性,可谓圆满了好色者必遭天谴的讲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朱珩青的《路翎传》用翔实的材料考证了路翎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传记指出《财主底儿女们》中所描写的蒋家大院就是路翎的出生地苏州蒋家,小说中陆明栋的生活原型就是路翎本人,其他人物如蒋捷三、蒋淑华、傅蒲生等都有生活原型。传记还指出《谷》所写的故事实际上是路翎1940年初与李露玲在合川县育才学校时期的一段爱情纠葛,而《云雀》是以路翎的好友阿龙的妻子张瑞为原型所写的反映知识分子性格悲剧的故事。朱珩青《路翎传》原型考证的价值在于为证明路翎小说的自传性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了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应该是在很久以前就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那也应该是我很早接触到的关于班主任的教育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深地把我吸引,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兴许书本现在已经泛黄了,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我。原来教育就是富有爱心、充满童心、付出真心;原来教育就是要保持一颗童心,保持满腔的热情;原来教育就是那么有意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同学们在课本上所读过的寓言故事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人的生活为内容,但寓意很深的故事。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二是以动物的生活为内容,采用拟人的写法来写。如《狐假虎威》等。三是一些生动短小的童话、神话故事,因寓意深刻又可作为寓言故事。如《寒号鸟》、《小猫钓鱼》等。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寓言故事呢?第一,要把寓言的主题领会深透。前面我们说过,寓言故事都有鲜明深刻的主题。学习这类文章要仔细分析故事情节,要善于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16.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
<正>但凡有思维张力和逻辑力量的文章,总有那么几个"打比方"。"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它可以是一种修辞,可以是一种说明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论证方法。课文中譬喻说理可取法的篇目有《劝学》《拿来主义》《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秋水》《六国论》《记念刘和珍君》《<论语>选读》。笔者在此集中探讨一下譬喻说  相似文献   

18.
龙女故事渊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奇幻想故事之一,《柳毅传》就是其中的佳作,之后又衍生出元曲《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但其中龙女形象却几经变化,本文试从这三部作品入手,总结龙女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浓缩在一部部经典著作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从记事起就开始看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将影响我一生,使我受用不尽。《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放羊的小孩虽然过着悠闲的生活,但却不甘寂寞,在感到无聊时,多次以“狼来了”的呼叫戏弄村民。  相似文献   

20.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