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对江西诗派的形式美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主要从诗歌出发分析诗歌的美,而较少从美学的角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的美学意义。关于江西诗派形式美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从美学看,江西诗派诗歌中哪些属于形式美,江西诗派研究中所说的形式美和美学中的形式美是否属于一个概念,对这些问题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致力于以康德的形式美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美的原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外界美学发现的能力,提高鉴赏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接受美学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度主体。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3.
诗歌具有意蕴美、意境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这些是诗歌朗诵的基础,也是诗歌朗诵过程中着意要突现的内涵。该文结合对诗歌美学特质的分析,从“把握诗歌意蕴,梳理诗歌结构——突出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联想和想像,形成形象感受——突出诗歌意境美;分析诗歌形式,设计朗诵方法——突出诗歌形式美”等角度探计了诗歌朗诵技巧。  相似文献   

4.
济慈是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空间为显著特点,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为后世称道。选取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夜莺颂》,着重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语音、词汇、修辞、主题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探讨其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5.
约翰·多恩的《早安》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经典之作。该诗意象新奇,内涵丰富,给读者带来了极致的美学体验。从惊奇之美、意象之美、几何之美、人文之美等四种角度入手,对该诗进行了美学解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介绍和分析,从美学角度对文本《葬花辞》的三种英译本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既要音美、形美,还要意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艾伦·坡的作品不只包括小说、文学评论,也包括诗歌创作。一般认为,坡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理想,传递了超凡之美,也阐释了人类的局限性。然而坡的诗歌除了表达他的传统美学观点外.创作原理与古典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从古典悲剧美学角度对坡的诗歌加以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坡的诗歌在正反两方面的双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性美、韵味美、音义美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作为载体的汉语的特征密切联系。本文将从汉语文字的具象性、句法的意合性、语音的表情性三个方面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上述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以期从汉语文化的视角探寻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9.
重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木兰诗》,从美学角度去审视木兰,蓦然感受到她是我国古典诗歌中阴柔与阳刚之美结合得最完美的女性艺术形象。柔美的木兰。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以柔美姿态出现,诗中常常浓墨重彩地渲染女性如花似玉的容貌美,艳丽闲雅的体态美,雍容华贵的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汉译英的一些体会,指出音美、形美、意境美乃是译文成功的关键,并就此给出一些例子。接着,作者对古诗翻译中不可译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说明绝对的音美、形美和意境美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最后,当在表现诗歌内在美与外在美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弃后者而重前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导意义。以《登鹳雀楼》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美在于音韵节奏美、意象美、形式美以及修辞美等美学特征,这也恰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对诗歌的翻译更应注重对原诗美学特征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中去.本文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部分英语名诗进行分析,探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将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修辞美移植到译作当中,从而使原诗的关感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诗歌感伤迷离又华丽工美。本文从对前人评价的观照开始,并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诗歌美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人格之美、劳动之美、风骨之美几方面论述陶渊明诗歌的美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诗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提出了质疑,并探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以及我国古典诗歌中常人境界与诗人境界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7.
否定在诗歌中的运用,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有着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通过对大量诗歌中否定现象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对诗歌中的否定的美学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是一种美学实践,用美学理论分析它,对更好地认识翻译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翡灿的明珠,将这些诗歌成功的翻译成英文是美学实践的一次胜利。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田园诗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