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流动变化快、宣泄性倾向、认同化选择和社区化形式等主要特点,分析了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微时代"成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语境,加强与改进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唯有因势利导,以"微时代"为契机,将教育与时代主动对接,以科学、合理的路径与举措加强与改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人本化、生活化;积极改进课程,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全面占领舆论阵地,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处理时代的又一次革命—"微时代"的来临,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员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通过整合校内外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注重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实践,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热点课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归纳法等,从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视角综述"微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如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探究现有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找到技术支撑或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1,(4):79-83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现状及困境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目前大学生思政"微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并从引导大学生增强"微时代"的应对能力,充实"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微时代"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帮助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效地应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不断探索全新的"微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微博、微信等移动交往工具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影响着他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心理。在"微时代"的新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理念,利用新的交往媒介,利用"微产品"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亲和力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增效剂,它能够有效地治愈"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期待不匹配、教学话语与大学生话语偏好不匹配、教师角色与大学生期望不匹配、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学习习惯不匹配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不足的突出表现。鉴于此,"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要着力"四个优化"和"四个突出",即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整体性和实践性;优化教学话语,突出时代性和通俗性;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专业性和合理性;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微信和微博等社交方式流传度的扩大,成为大学生最愿意使用的信息获取媒介;但是,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微时代"利用微媒体获取正面信息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负面新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带给他们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微时代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的同时,也剖析了带来的挑战,以期更好地指导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媒介已经深入到了文化、政治、科学教育、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微时代"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次,深入探讨了"微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得出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微媒介的重要性和特点,将微媒介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介传播为主导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微时代"的内涵解读、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从而探析微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