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目击见证、真实多元等特征彰显着新媒体的优势。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金龙鱼稻米油充分利用奥运资源,以"金龙鱼谷维多稻米油,让伦敦见证中国含金量"为主题的奥运营销活动,用"神奇稻米油·油中真黄金"作为传播核心,充分调动了线上、地面等传统的传播平台,更大量运用了网络互动等新型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全民高度参与的整合营销传播攻势。此次奥运整合营销传播,营销战略含金量十足,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整合制胜的金色交响乐。主题取巧借势有"道"整合营销传播最巧的方式就是充分借势,利用公众的主动关注进行顺势传播。金龙鱼稻米油上市传播恰逢伦敦奥运会赛事,借助金龙鱼大品牌的赞助权益,激发好奇,引导参与。好的主题是整合营销传播成功的一半,它不仅能产  相似文献   

4.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3):74-75
传播技术改变了新闻形态,从早期的读者来信,到广播、电视的热线节目,再到网络的互动参与,新闻早已不是单向度的发布了。网络媒体正成为"声音的广场",充满了"喧哗和骚动"。网络参与机制的形式设计、传播效果、价值争议、管理困境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者在广泛考察台湾新闻网站的基础上,对台湾的新闻网站公众参与机制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典型个案的研究,以期对祖国大陆新闻网站的经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块"短板"当前,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和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短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过度关注欧美中心的目标市场和受众,忽视了"西方路灯光影以外的世界"——即过去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我国具有特殊地缘政治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荆利 《新闻爱好者》2012,(16):80-81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被认为开了电视民生的先河"。[1]此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风靡全国,它以平民视角切入,关注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备受百姓的喜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传播领域不平衡状况备受世人关注。发展中国家一直苦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状况,身患“失语症”而不得医治。全球化缔造出英美少数发达国家的媒体霸权,演绎出赢家通吃的姿态,而众多弱势媒体只能苟喘偏安于一隅。英美少数强势媒体几乎垄断全世界的眼球,垄断了对国际重大事件叙述和诠释的话语权利。但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大战中,弹丸小国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从不同的角度见证和记录了21世纪伊始的两次美国的“帝国征服”,几乎垄断了人们最关心的这两次战争的信息。相比之下,在传媒界颇有影…  相似文献   

8.
王昕 《记者摇篮》2004,(12):6-7
2004年11月上旬,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培训中心组织集团所属九报相关编采人员举办了"新闻传播策划研讨班"。本期刊发的七篇文章和崔捷的总结即是研讨成果的一部分。新闻传播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通过谋划与运作,将有限的新闻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内合的新闻价值得以拓展、延伸。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采编工作组织、运作范畴,是新闻报道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变化。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传播可以策划。在信息密集、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抓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报纸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不高度重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求得传播效益的最大化,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新闻传播策划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可以这样说, 一家报纸的策划水平,是领导能力、队伍素质、技术装备条件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所以,各媒体都把新闻传播策划当作是媒体相互竞争的重型武器。近几年来,集团所属各报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的策划,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本刊选登的研讨文章,就是想与读者交流体会,推动新闻传播策划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培训中心还将举办一系列新闻业务研讨活动,其研讨成果将择其要点在本刊陆续发表, 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郭春光 《记者摇篮》2014,(10):10-11
这里所称地方媒体,是指省以下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传播新闻事件的平台和媒介。受行政管辖、技术装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媒体新闻采编人员在搜集新闻素材上很是为难: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件,不具备直接采编的能力,只能拾人牙慧,很难吸引眼球;关注本地区发生的新闻事件又感觉范围太窄,鸡毛蒜皮,很难提起采编者和受众的兴趣。这似乎就陷入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所谓的"无话可说"的窘境:太高、太大的东西不该咱  相似文献   

10.
吴杰 《东南传播》2016,(12):87-89
随着媒体科技的迅猛发展,传播介质呈现多样化、传播渠道层出不穷,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更是让传播随时随地随心复制黏贴、转发、分享……传播便利性加剧导致传播内容难有版权保护可言,尤其是占据传播内容相当比重的传统媒体采制的新闻作品,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几近"裸奔",完全失去了版权规范和保护。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在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提出版权保护的相应策略,期望将对今后网络版权新秩序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新闻传播关乎社会稳定,引起了政府、新闻界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人为本是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发事件中究竟有哪些资源可供媒体传播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阐述,以期待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颠覆了传统新闻业已形成的传播方式、传播关系、传播理念和传播规律.本文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载体、新闻内容生产、新闻受众等的重构和基本规律,认为强化媒介与人深度交互的思维,才能将媒体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介简单相加的"浅融"推向技术与人相互影响的"深融".  相似文献   

13.
周瑜 《当代传播》2007,(3):90-91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扶助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作为一种舆论支持,本文提出"新闻援助"概念并论证其合理性,同时分析了"新闻援助"概念带来的传播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形式的强势崛起,人们接受信息、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发生深刻改变,信息传播与新闻生产也不再局限于一种路径,媒介融合传播方兴未艾。借助新媒体,传统媒体机构可以彻底打破媒介割裂状态,进行多介质运作,生产同时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大体量新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将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常态,是传播好中国声音亟需关注的新走向。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文字通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但常规的经济报道大多乏味枯燥,很难吸引读者的眼光。本文从经济新闻有故事、深入采访挖故事、"硬中找软"讲故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用讲故事的方法写新闻,才会"有血有肉",也更能打动读者,从而起到广为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呈现"井喷"的局势,如何减少、遏制网络虚假新闻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传播模式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镇 《新闻前哨》2013,(4):53-54
农口经济新闻,顾名思义,是指报纸、广播、电台、网站记录农村经济生活、传播农村经济信息、见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市场需求、新闻观念以及观众心理需求的转变下,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主持人要想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传递到每一个电视观众心里,就应该重视"民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对民生新闻电视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