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一看法,除极个别妄人外,古今学人均无异辞。令人遗憾的是,对这篇被古人誉为可“与日月争光”的不朽诗篇,二千多年来虽经千百学人的精心研讨,但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本文仅就“离骚”释义,《离骚》写作时间,《离骚》内容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故题之曰“《离骚》三论”.而第三个方面又重点就对“民”、“求女”、巫咸答词等三点被误解者予以辩正,故本文实际谈了五个问题,如题之曰“《离骚》五论,”亦无不可云.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分三卷,共13篇。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在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中,冯其庸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并不过份.他还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精神财富!”在同一篇文章中,冯先生总结了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五个特点,即第一是庞大;第二是紧张;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第四前呼后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实有意;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你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的读完而不觉其长”(《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中比喻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在街头卖矛与盾,他向人夸耀自己的矛是如何的锋利,无盾可敌。同时又赞美自己的盾是怎样的坚固,无矛可摧。当有人问道:“用子之矛刺子之盾,如何?”此人无言以对。这就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子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准确而又通俗地阐述了“矛盾”这  相似文献   

5.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6.
六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1988年至1993年,在本刊就非智力因素问题陆续发表了5篇文章,总共谈了17个问题,是谓“五谈”。这五篇文章均收录在我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讨论,故继续撰写此文,是谓“六谈”;此后如需要,拟一直写下去。本文打算谈如下三个问题,请海内方家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7.
《五蠹》选自《韩非子》一书,是韩非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共十七小节,洋洋洒洒七千余言,蔚为大观。按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至四小节为前一个部分,第五至十七小节为后一个部分。所谓“五蠹”,是指当时的“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国君左右亲近的人)、“商工之民”五种有害于国家的社会蠹虫。这篇文章依据古今社会变化的实际情况,用充足的论据阐明了法治的合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严厉斥责了那些不利于法治的“五蠹之民”,并提出了养耕战之士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政治课教学,在讲到“人类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时,我用投影出示了这样两个式子:非洲+拉丁美洲<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1.9=中国。这两个奇怪的数学式子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跃跃欲试地想解读,但又不得其解,经老师解释才恍然大悟。平时只知道我国人口多,但怎么也没想到中国的人口已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是美国等七个国家的1.9倍。这一庞大的数字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沉重。沉甸甸的数字增加了学生的紧迫感,使学生懂得了我国必须实…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老师说,古时候,有学问的伟大人物都被尊称为“子”,像孔子、老子、韩非子等。这一说,便引来了我们的突发奇想。郑思磊先举手:“桌子、椅子都带‘子’字,都是伟大人物吗?”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11.
近一学年来,我进行了“围绕四个问题,采用三个课型、五种教学形式,搞好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验. 一、四个问题.这是针对阅读一篇文章提出来的. 1.“写了什么.”提出这一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这是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怎样写的.”这是要学生依据中心思想捋出作者的思路.分清文章的层次、段落,弄懂各部分之间及每一部分与整篇文章的内在联系.搞清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既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过程,又是在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性比值变动情况 据我国人口统计数字显示,50年代初.新生婴儿的性比值为103,接近世界平均值。1981年,新生婴儿的性比值增加到108.47。而到1993年,新生婴儿的性比值猛然拉大到118,而且性比值在继续失调。个别地方更加严重,例如,山东省枣庄市新生婴儿性比值竟严重到144。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我国农村目前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万。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又将多出生二千多万男性,加上目前已多出的三千万多男性,届时只农村就将有比女性多五千多万的男性人口,形成令人忧虑的“光棍”大军。 鉴于我国的性比值失调越来越严重,性比值的问题已不再是生物学上的纯理论问题,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导三疑一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几年,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推出了“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即“准备—自学—讨论—点拨—延伸”。这五步教学模式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小学管理》、《教师报》等多家报刊报道推广了这一做法。前年,我校在总结“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动态,收集、整理并研究了国内外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又提出了“四导三疑一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不但突出了“先学后教”中的“两主”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12月6日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先进表彰会上获悉,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计生协成立于1980年,目前全国有100多万个协会组织,8000多万名会员,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姜春云在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计生协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把现有的典型经验推开,使之在面上开花结果,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柯纪) (《经济日报》2000年12月7日)  相似文献   

15.
A. 子 自 恃 跑 的 速 兔度快 ,遂骄 傲 自 满 ,麻 痹 大意,中 途睡 了 一 觉 ,结 果 让乌龟 第一 个 到达 终点 。 ——这是 自古 以来 —正统的说法。 B.因 为 乌 龟 是 东 海龙 王 帐 下 龟 丞 相 的 干 儿子 的 小 舅 子 ,有“ 背 景 ”,有“ 靠 山 ”,有“ 来 头 ”。面 对 如 此“ 三 有 ”对 手 ,兔 子 纵 有 天 大 的 胆 子 也不 敢 赢 呀 ! ——这是“关系学” —论者的观点。 C.该 乌 龟 乃 跟 随 慈禧太 后 一 生 的 宠物 , 据 说可 以 为 老 佛 爷 添 精 气 、增寿命 , 老 佛 爷 喜爱 得 不 得了。 如 今 , …  相似文献   

16.
句群是五级语言单位中最大的语言单位,由于它不象句子一样有明确的标点区分,因此在一段文字中划定一个句群的范围时,常常会发生分歧.为此,本文拟就句群的组合和切分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初中第五册《语文》(修订本)《句群》(一)认为:“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要使用好些句子.这些句子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每个句子和前后的句子在意义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常常要把几个意义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前后衔接连贯,合乎事理.这样的一组句子叫做句群.”这段话概括了句群的三个特点:一是群体性.即一个句群是由“好些句子”,也就是说起码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这是句群与  相似文献   

17.
1995年2月15日,中国大陆人口突破12亿大关。中国人口数已超过全世界所有工业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等于欧洲与非洲两大洲人口总和,占全球人口总数22%。现在,我国每年约出生2100万以上人口,这相当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人口之和。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2‰左右。每年人口净增1500万以上。预计半个世纪之后的公元2050年,中华民族的后代数量将剧增到16亿~20亿,这将给未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因此,我国人口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960万千方公里的土地还能不能承载这巨大的人口重负? 人口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面对中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们往往只会把目光关注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的前半部份,即人口数量方面,人们是有深切的体会和清醒的认识;但对人口政策的后半部分即“提高人口素质”,则一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并且,在人口政策教育宣传工作中,也由于人  相似文献   

18.
“文无定法”说的是作文之法太多,不一而足。具体到某一篇文章该用哪种方法则完全因人、因时、固体裁、因题材而定,千万不可“一以贯之”。然而,古今中外,大家高手也好,初习写作者也罢,提笔写作之前,大概都必然炼好“三个基本功”。 第—个基本功就是“读”。读书读报读文章。读,“可以充实学问增长见识”(梁实秋语),大诗人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多读,更要反复地读,直至把书读破。真的要读破吗?真的要读万卷吗?不是的。读要以喜爱为前提。读书如果成了一种负担,则索然寡味,是很难有益处的。读还要以读懂读透为目的。读了万卷百万卷,不理解书中的含义,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行;只读了两卷三卷就能大彻大悟未尚不可。读更要能从  相似文献   

19.
《我和企鹅》是义教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讲的是“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表达了“我”在南极考察时的喜悦心情.这篇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但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  相似文献   

20.
《风筝》是七年级上册中比较特别的一篇文章,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的意蕴,再加上时代的隔膜,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这篇文章因为包含着亲情的主题,而被编入了第五单元“亲情”单元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